求人不如求己
夏延民
读过一个佛学小故事:一人去寺庙参拜观音菩萨。几叩首后,这人突然发现身边一人也在参拜,且模样与供台上的观音菩萨一模一样。此人大惑不解,轻声问道:“您是观音菩萨吗?”那人答:“是。”此人更加迷惑,又问:“那您自己为什么还要参拜呢?”观音菩萨答:“因为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小故事里这人拜的因是什么呢?无非是为己力不逮之事求个依托。菩萨拜己,是因为菩萨才知道人们寄托的虚幻,求人不如求自己。佛云:“诸法皆空,因果不空”。有人说佛法讲的很虚幻,其实你看多了佛法,及得道高僧弘扬佛法的故事,就会知道,佛法讲的是精进,是更大层次上的事功之论。所以这里的“因果不空”,对应前面的诸法皆空,就很好理解。法无形,果有形,在善念之下,求实果。佛法渡人,很大程度上是引领,芸芸众生千百万,得慧根脱轮回的能有几人?佛法之力,能够做到众生皆存善念,人人竭力而为,能有善果就不错了。
人生也是这样,人们所求非所能,就会产生心理上的困扰。如此就只能求天求佛。这事没有对错,人的渴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而这个动力能够结果,就看人的努力了。善之下,理想和信念皆是正道,恶之下欲望和施为皆是邪路,这也是一种自然法则的界定。从历史的大数据来看,恶往往会较善得更多的实果。这是人性之恶造成的,也是自然法则之下,人们欲念的必然,所以才有宗教信仰来纠正。从另一个角度看,恶也是社会进步的源动力。比如二战中核能的发展,这就是法西斯主导下的进步。然而这个进步的果实一旦成为现实,会让更大的人类文明成果毁于一旦。所以自然法则又一次显示威力,让善毁掉了恶。宗教的信仰就是来避免恶结大成果的。信仰能够让人类更加的趋于向善,集众善之念,灭大恶之果,转恶为善,惠及人类发展。
信仰就是把求佛转为求己的过程,任何形式的参拜,都是借佛的名声来对自己下拜。所以克服自己的懦弱、邪念,就是拜佛的目的。微信上有个段子能够说明这个观点。“一人整天求财神爷让自己发财,财神爷也很感动,可是这个人却什么也不做。于是财神爷托梦给他说:‘你什么都不干,我怎么让你发财?’”求神佛帮助的前提是自己努力,如果自己不努力,天也帮助不了你。这就是求人不如求自己。
求是一个中性词,求善得善,求恶得恶。有媒体披露很多贪官都对佛很虔诚,这是为什么?求心理安慰而已。佛原谅不原谅倒在其次,自己原谅自己就行了。所以信仰也是一分为二的,得到高僧苦修渡众生,而这些贪官求佛是自己渡自己。心理安慰其实才是最大的安慰,所谓心满意足。从大的层面说,不管是虚幻的寄托还是实在的成果,都需要一个心理的平衡。这个平衡就是能够自己安慰好自己,一旦心理失衡,只能佛前烧香借助虚幻来帮助心中保持平衡。
求人相对容易,目的说出来,安慰住自己,成不成却成了别人的事。佛是“虱子多了不咬人”,这么多人求,法力却是有限的,爱谁谁吧。而人们呢,也好糊弄,自己就把自己给糊弄好了,皆大欢喜。求人容易求己难,如果人人遇事求己,那么这个世界一定会更美好。法是空像,何必用实像寄托空像。天下之事,个人之业,概莫都凭自己努力,求人不如求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