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邮路

发布时间:2024-08-20 08:34:22

一点一线,邮递员所走的路就是邮路,它连接着千家万户,是为广大群众架起情感的桥梁。今生我有幸与邮路有缘,而且还结下了一种断不了的邮路情结,令我难忘。

走上邮路

早在九十年代初期任国营政和建筑材料厂供销科长的我正满怀憧憬时,因国企改革,我下岗了,但在1998年3月,我却有幸被邮政局招聘为乡邮员,走上了邮政系统最基层的乡邮员岗位。当时对投递这一行的工作难度认识不足,认为邮递员的工作就是送报送信就行了,当我第一天到局里报道,看到投递组一大堆信报的时候,这才突然感到这些信怎么排列,要先从哪家送起?再送哪家?自己都一概不知,无从下手。这时师傅告诉我:“你白天先跟我跑邮路,晚上回家多回忆白天走过的邮路,这样三天后你就可以自己上段投递了。”

因此第一天我跟师傅熟悉邮路,他在前边走,时不时教我这路名,门牌号顺序,而我在旁边一边跟,一边拿笔在纸上画所走的路线,晚上回家后,努力回忆随师傅走过的邮路,爬了几座山,转了几道路口的顺序记录反复地默记着。第二天我带上邮包载着邮件上路了,师傅在旁边跟着,并一边教我这是哪家报纸,那是哪家信,晚上回家后又对白天走过的地形复杂,房屋大多依山而建每一村庄,还有那细长的小巷,以及由小巷串起的门牌的编排走向有了初步的了解进行反复默记,第三天一早,师傅对我说:“你可以上路投递了”。记得那天天下着,雨点打在脸上,眼睛也模糊了,手就冻得不听使唤,但我还是冒着风雨艰难地行走在邮路上,挨家挨户小心翼翼地投送报刊、信件。

踏上乡邮路还不到3个月,我就遇上了政和百年不遇的洪灾。当时政和受灾严重,许多邮路受阻。有一回,我冒着大雨背着邮包沿山路往海拔800多米的念山村赶时,只听“轰”的一声,前面一大片山体滑坡,如果晚一分钟,后果不堪设想,可我绕过山道继续前行。当我像个泥人似地出现在村民面前时,村民们感动不已。从参加工作至今,我一直视邮件为生命,不管是刮风下雨,山洪夹着污泥随小路倾泻,不管是数九隆冬,冰铺满小路,不管是小道多么难行,都没有阻隔住邮路的延伸,都没有动摇我按时把信件、报刊送上山的决心。艰苦的工作环境,磨练了我顽强的意志,增强了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在我投递出200多万件的报刊、信件,没有出过一件责任差错,而我则与邮路结下了深深的情结。

驰骋邮路

“一封信,两颗心,一颗是寄件人的思念之心,一颗是收件人企盼之心。”看着一封封待投的信,在漫漫的邮路上,我想到的是责任,想到尽量把邮件安全交给收件人。在我的邮路生涯里,我处处都在揣摩着每一封地址不详的信牵联着的两颗心,从而,从字里行间破译出收件人的确切地址。最后,把信交给收件人。

近年来,随着政和旧城改造和小区扩建的步伐加快,投递员遇到地址不详或无法投递的“死信”是农常便饭,按规定这些信件经试投后仍投不出去,只要贴上改退批条,退回去就可以了。但在我手中从不轻易批退,而是想方设法,将信件妥投到用户手中,让邮路成为用户传递你、我、他友爱的亲情的桥梁。2000年8月,一件地址为胜利街12号胡承英收的包裹,当我按址投送到户时,却无此人,此时我完全可以将包裹退回去,但考虑到寄件人又要付退包费,为了不让用户利益受损,凭着执着和强烈的责任心,我又走街串户,在居委会和派出所的大力协查下,终于在第三天中午冒着酷署将包裹送到居住在城墙头12号胡承英手上,胡承英十分感动,连声称谢!象这样的事对于我来说举不胜举。《和谐中国》《闽北日报》《福建邮政报》《政和报》等先后对我查找错址信进行报道。至今我救活“死信”320多件,为用户架起一座座沟通情感的桥梁。

邮路生涯让我的投递经验愈是丰富,也越来越把自己的情感融化到寻寻觅觅的邮路上。特别是今年七一,局领导收到一封自建瓯市署名黄继定寄来的信,委托帮助其查找50多年未联系的老友杨安如,其实经过50多年的变革,政和县单位、人员、街名、门牌号等情况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要查找杨安如老人的难度可想而知实在太大了,为了了却黄老的心愿,凭着执着和强烈的责任心,我亲自带领投递员冒着酷暑走千家问万户查找,夜间翻阅政和县组织史、政和政协志等相关资料,几经周折最后在南庄105号找到杨安如老人,这一消息让黄老喜出望外,激动不已,分隔两地中断五十年音讯的八旬老人如今在我们的助力下又恢复了联系。政和电视台与建瓯电视台联合录制的系列报道《八旬老人寻友记》在电视新闻及今晚九点半播出,老年报、邮政报、政和报也纷纷报道这一事迹。

情满邮路

投递工作是邮政企业的窗口,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我深深地懂得投递员的服务态度、行为举止都直接关系到邮政企业的声誉和精神风貌。于是我走那个地段就把绿色情感投向那里。

我在邮路上无论份内事,还是份外事,我始终把用户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实、办好,努力使用户满意,做用户的知心人。2003年12月,我年仅7岁女儿因患严重溶血症被紧急送往医院住院抢救时,妻子要我向局里请假几天到医院帮忙,但当时正值繁忙的报刊收订期,时间紧、任务重,不仅关系到与用户的诚信度,还影响到局里的效益,因此,我只有把工作和用户摆在第一位,白天投递,晚上为上门收订报刊,妻子生气对我说:“女儿和用户哪个更重要”,医生则认真地对我说:“用户事小,女儿生命要紧,你妻子一人忙里忙外照顾孩子也够辛苦了,你也应尽点丈夫与父亲的责任了”。是啊!对我来说,又何尝不想,但服务用户无小事。在邮路上,无论是女儿住院,岳父去世,还是在邮路上被狼犬咬伤,我都从未向局里请过一天假,误过一天班。

记得2003年冬天,当我投送报纸到赖裕老人家时,看到老人因水龙头坏了,而水流满地不知如何是好而发愁时,我不顾寒冷,立即上街买来水龙头,找来工具,及时为老人更换上崭新水龙头,老人看着我冻得发紫的双手,感激的对我说:“你这种想用户所想,急用户所急,帮用户所需的高尚服务精神让人感动”。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凝聚着的是一份份真情。正如80岁高龄的离体干部金克玲在给局领导表扬信中写道:“从杨世莹的实际行动中,充分体现出你局的便民服务和措施很到位,特别是对老年人的关爱,让人更为感动……”。多年来,我以一颗金子般的心不仅赢得了50多封用户表扬信,也赢得了用户的信任与支持,为邮政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双赢目标。我因在邮路上的出色表现,先后获得南平市“最佳投递员”“弗雷德式优秀收投员”“优秀共产党员”“省服务之星”“省先进个人”等荣誉。

难忘邮路

漫漫邮路对我来说,无论是投递员、质检员,还是投递组长、农检员,每次岗位调整,我都在与邮路打交道,对邮路有着别样的情感,难以割舍。特别是担任农检员后,我深入全县每一村,认真测量全县每条邮路的路长,每年检查与走访的邮路达300多条,同时我认为不仅要用脚走好邮路,用心经营邮路,还要用手写好邮路。近年来,我结合从事邮政投递及检查工作,先后撰写的《投递不妨带把刷》《如何妥投高考录取通知书》《指导农民订好报刊》《新形势下报刊发行探讨》等经验文章被《邮政研究》《中国邮政报》《邮政业务学习》《邮政周报》等专业报刊采用,采写投递员《甘代松:五十六年淡淡人生路,三十八载默默敬业情》《刘振亮:服务用户,心地宽》《李佐斌:扛着责任走邮路》的先进事迹在各新闻媒体上宣传。

我常说“虽在邮路上,我忙、我累、但我快乐,因为能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赞扬,是对我工作最大的鞭策和鼓励”,这也许是我今生的邮路情结。”

阅读更多经典散文,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散文频道。
喜欢散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