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月,气象报导表示,将会出现连续几天的大雨。一向节俭持家的妻子,便把握这个难得的机会,把家中的所有的水桶和大小铝盆,全都搬了出来准备接收雨水,以备雨霁天晴之后,作为浇灌楼上蔬菜和植物之用。
两、三天大雨过后,趁着雨势稍歇,妻子赶紧前往楼上探视接水情形,可是却赫然发现,在大铝盆平静无波的水面上,静静地躺着一只已经死去的麻雀。看到这种意外的状况,着实让她吓了一跳,在震惊讶异之余,除了甚感不可思议之外,也让她颇为自责。因此,便嘱咐我将这只麻雀埋于土中,并虔诚祝祷牠能够早日超生。
麻雀,又名家雀、厝鸟、屋角鸟、屋檐鸟,在我的家乡,一般都将之称为“厝角鸟”,足见牠们与人类密切的程度。麻雀体形较小,体长仅为14公分左右,体形短圆,具有典型的食谷鸟特征。牠们的栖息所和觅食地,通常系在有人类活动的城镇村落中出现,山区则难见牠们的身影,是典型的亲人物种。
在欧洲麻雀居住在乡间,但在部份亚洲地区,麻雀则是城市常见的鸟类,因此在台湾地区,无论是都会、乡村或野外,都可发现牠们的踪影。牠们时常成群结队地站在电线上栖息,特别是在清晨或黄昏时分,而那整齐的队伍以及叽叽喳喳的鸟语声,也自然成为我童年时代鲜活的记忆之一。
麻雀属于杂食性的鸟类,依据一年中的不同节令,而会取食不同的食物。在春夏季节,昆虫活动频繁,植物较少结出果实,麻雀的主要食物,则是以各种羽翅类昆虫为对象;但是在秋冬季节,各种植物包括人工种植的禾本作物纷纷结实,而昆虫的活动却逐渐减少之际,此时麻雀的主要食物,则变成为以各种植物的种子为主。这种依季节而食的方式,着实很难将之妥适归类于益鸟或害鸟之列。
谨慎地将这只麻雀埋葬于顶楼菜圃土中,祈求牠能更接近所谓的天堂。麻雀之死,不仅让妻子讶异,也同样震撼我心,因为我真的无法猜透,牠为何会死于装满雨水的铝盆中。难道牠没有父母教牠如何飞翔?没有师长教牠如何免于危险?没有人教牠如何求生自立?没有人教牠如何躲避风雨?或者是牠一向逞强好斗,抱持“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心态,目中无物且一意孤行!
不管其原因为何,麻雀之死总是一件事实。我们所关心者,乃是在此一事件之后所隐涵的深层意义。这只麻雀的父母和师长,是否能够察微杜渐,防患未然于偏失行为发生之先?或者仅是假藉教育自由之名,而一味地对牠放纵、姑息?在扪心自问之后,如果真的已经善尽职责,则不必苛责;如果没有,那问题又出在那里?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曾写过一篇短篇小说,其大意是这样的──
有一天他出门的时候,在路上遇到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乞丐,向他伸出颤抖的手,乞求他能给予一些怜悯。他伸手摸摸口袋,摸索了很久,却连一分钱也找不到。望着老乞丐期盼的眼神,他很歉疚地双手紧握老乞丐枯干且满布皱纹的手,向老乞丐说:“很抱歉,我出门时忘了带钱。”没想到老乞丐竟然微笑着对他说:“先生,没关系,这是今天我所收到的最好礼物。”
一个真正具有爱心的人,他的爱不但蕴涵于内且能表现于外,甚至连他平常的待人处事,也都是满怀慈悲的。固然善恶系于一线,但是为与不为,却也同样在于一念之间而已。如果每个人都能有着一颗善良的心,能真诚无悔地去关怀别人,并且能在做任何一件事情之前,先考虑天下普罗大众,而不是衡量自己能得到什么利益,那么这个世界一定会更加祥和与可爱。
春风化雨,信心化解艰险路;爱心关怀,慈悲普渡众人心。终究,众生平等,学子无类。我们衷心期盼──“教育之爱”亘古长青,“麻雀之死”悲剧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