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法探访皖籍才女苏雪林足迹纪实

发布时间:2022-07-02 09:30:11

近日,我和女儿陪同我的大学老师沈晖奔赴法国,进行了一场非同寻常的文化之旅——探访皖籍才女苏林两次留法的足迹。一路上,法国人尊重文化、乐于助人的精神让我们感触颇深。

1

3月份,央视一则关于习主席访问法国里昂中法大学的报道引起了安徽大学沈晖教授的注意。

当地时间26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法国外长法比尤斯、里昂市长科隆陪同下,参观了里昂中法大学旧址,并共同为中国—里昂关系促进中心、里昂中法大学历史博物馆开幕揭牌。

坐落在法国富尔维耶尔山丘上的里昂中法大学,是我国在海外设立的唯一一所大学类机构。该校于1921年成立,1946年停办,1980年复校。现名为里昂中法学院。

博物馆用详实的资料,介绍了我国老一辈革命家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当年赴法勤工俭学的历史;重现了里昂中法大学每个阶段的中国留学生学习、生活的情景……面对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实物,习主席意味深长地说,里昂中法大学见证了两国一段特殊交往史,也记载了近代以来中国两段重要对外交往史。中国愿同法方开展有关文献的整理、保护和研究,希望有更多中国人到这里参观,祝愿里昂和中国的交往不断加深。

习主席访问里昂中法大学旧址的报道,如同一块巨石投进了平静的水面,怀揣赴法之意十年有余却由于种种原因皆未成行的沈晖教授再也坐不住了,他暗下决心,今年无论如何也要响应习主席的号召,到法国去一趟,随后他拨了一个电话。

2

接到沈老师打来的电话,了解了他想去法国搜集苏雪林留学资料的缘由后,我很被他的学术精神与执着追求所打动,更希望能为他做点什么。

苏雪林(1897-1999年),原名苏梅,曾用名苏小梅,笔名绿漪,是20世纪步入中国文坛,与冰心、丁玲、冯沅君、凌叔华齐名的皖籍女作家,为“唐宋八大家”苏辙的第三十四代裔孙。她先后求学于安庆培媛女子学堂(今安庆百花亭小区)、安徽省立第一女子师范(今安庆二中)、北京高等女子师范(今北京师范大学)、里昂中法大学(今里昂中法学院)、法国巴黎大学(今巴黎第四大学,又称索邦大学),1952年定居台湾,75岁在台南成功大学退休。

苏雪林一生与笔墨文字打交道,12岁即赋诗作文,执教50年,笔耕90载,著述两千万言,成为“五四”新文学以来,集作家、学者、教授、诗人、画家于一身的中华奇女子。1993年,她和冰心、巴金共领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颁发“资深敬慰奖”。

沈晖是大陆研究苏雪林的先躯。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他就开始了对苏雪林的研究工作,1983年,他在合肥晚报上首次发表了介绍《女作家苏雪林》的文章,此后一发不可收拾,研苏30多年来,沈晖在海峡两岸报刊、网站和研究会发布论文40多篇。编著《苏雪林选集》(50万字)、《苏雪林文集》(4卷本,140万字)、《绿天雪林》(18.7万字)、《苏雪林学术集》(11卷本,500万字,今年将出版)等。关于沈苏二人因文学结缘的故事,我已在《皖籍奇女苏雪林与沈晖先生的一段神交》(刊登在2002年1月14日安庆日报下午版、2007年4月3日新浪博客等处)拙文中作过详细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赴法收集苏雪林的资料,是沈老师的一块“心病”。十年前,沈老师拟与师母同去法国,签证办妥后,师母突然中风,不得不取消行程。今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习主席访法又勾起了他的法国梦。在电话中他也谈到了赴法面临的困难:孩子没时间陪同(工作和家庭都离不开),独自去语言又不通。

沈老师的话让我陷入了沉思。1998年苏雪林101岁时,曾恳求弟子唐亦男带她回太平老家看看,是沈老师和唐亦男共同帮她圆了思乡梦。苏老不但参观了安徽大学、回到了阔别73年的老家,而且坐轮椅乘索道登上了黄山之巅,并为安徽大学、安徽中医附院、安庆师范学院(苏老回国,该院领导曾前去探望)题辞。同样为人子弟,我是否也可以帮助老师实现他的愿望呢?这么多年,我一直在默默关注沈老师的研究,并从沈老师、石楠、吴毅安等众多人的作品中,认识并爱上了苏老前辈,能陪同沈老师去法国探访苏雪林的足迹,也是一桩幸事。随即我与他达成了一起去法国的口头约定。

3

去法国的主意已定,我们便开始做准备工作。长途跋涉一要考虑老师的身体状况(毕竟71岁了),我让他做了一次健康检查,各项指标都正常。二要考虑本单位能准假,我将赴法原因向单位领导作了汇报,得到大力支持,当即给假。三要考虑签证能够获批。我听说如果法国那边有人或机构发邀请函,获签的几率会大一些,便找曾经在法读博的朋友李教授帮忙,也发了邮件给台湾苏雪林学术研究基金会、法国中法文化协会求助,并到北京法国文化中心面对面进行咨询,均无收获。邀请函这条路走不通,我又向在旅行社当领导的杨同学打听,若跟旅行团去的话可否给我们两三天自由活动的时间,她明确答复,个人不能脱团行动。剩下的只有一条路可走——自由行,可我俩英语、法语都不懂。这时,曾经在国外留学几年的女儿用行动表示支持,决定全程陪同我俩赴法,解决了自由行中的语言困扰。随后,她按照法国签证的申领要求,指导我们认真仔细地加以准备,最后顺利获签。

签证下来以后,我们三人做了分工。女儿负责在网上预订酒店、机票、火车票、门票等,并参照携程网和穷游网的攻略,为我们的三人小团体度身定制欧洲之行的行程安排。沈老师收看跟欧洲旅行有关的电视真人秀节目《花儿与少年》与《花样爷爷》,翻阅苏雪林的《欧游揽胜》,并买了《法国一本就GO》的旅行指南。因他子女在银行工作,兑换欧元的任务也交到了他的手里。我则在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的网站上搜索有用的信息,向在法国读博士的安庆学子小刘和不久前带团去欧洲的安庆视界旅行社的马经理打听当地衣食住行等需要注意的事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8月12日晚,在安庆市皖江文化园摄影协会余会长的引荐下,我在安庆市黄梅戏会馆幸会法国摄影师阿兰和他的翻译李然,并在交谈中得知李然将于9月去巴黎读研。这次见面为我们在巴黎的顺利探访创造了条件。此外,作家石楠、市档案局力膺姐,以及周围的同事、亲友等对我们此行也给予了积极支持。

在我妹妹一家的关照下,9月2日上午,我们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登上了直飞巴黎的法航航班,经过10个多小时的飞行,于当地时间14点26分抵达戴高乐机场,之后入关、取托运行李、乘坐地铁抵达酒店并入住。等到一切安顿完毕,我们便开始一边欣赏法国美景一边探访苏雪林的足迹。

4

1950-1952年,已过知天命之年的苏雪林“为研究西方神话,解决屈赋中的疑难”,自费到法国巴黎大学进修,寄住在巴黎国际学生宿舍,沈老师很想到这两处走走,“巴黎”自然而然成为我们探访的第一站。而摆在眼前有两个实际问题:一,如今巴黎市内有13所大学都称作巴黎大学,以巴黎一大、巴黎二大这样的方式命名,不知道苏老当年上的是哪一所?二,巴黎国际学生宿舍的地址在哪里,现在是否还存有原貌?

虽怀揣疑问,我们仍满怀希望地与李然、潘岳(与李同去法国留学的室友)在巴黎拉丁区圣米歇尔喷泉会合,决定以手中仅有的苏雪林在巴黎大学进修《实用法语课程》时的旁听证(照片)为突破口,从巴黎最古老最负盛名的大学——索邦大学(巴黎四大)查起。

恰逢索邦大学开学的第一天,征得门口保安的同意后,我们进入校园,进行了简单的参观。后在请人帮忙拍摄合影的时候,认识了一位来自江苏连云港的中国留学生(念巴黎一大,已读1年),我们便向他打听巴黎国际学生宿舍的地址。他也不清楚,建议我们去学校接待处询问。顺着他所指的方向,我们找到了学校接待处,里面有一位穿蓝色衬衫的法国小伙子。李然用流利的法语与他攀谈起来,并把苏雪林的旁听证(照片)给他看。小伙子仔细看后,用手指着上面的文字对我们说,这上面标有苏雪林当年的住址,很有可能找得到。大家听了都很兴奋。

根据法国小伙子提供的线索,我们来到索邦大学的语言中心(在校外),向工作人员说明来意——收集苏雪林在巴黎大学进修期间留下的资料。他们同样非常友好,立即帮忙找起资料来。令人惊喜的是,经过一番查找,居然调出了1951-1952学年的学生成绩统计表,上面序号230的位置赫然写着“Mme Su Shi Ling(苏雪林女士)”。任光阴荏苒62载,这张手工制作的统计表依然完好无损,字迹清晰可辨。我被法国人强烈的资料保存意识与高度负责的职业精神所感动,经允许拍下了这份珍贵的史料。

索邦大学语言中心的工作人员还告诉我们,巴黎有两个国际学生宿舍,他们这里是非裔学生住的(该语言中心和非裔国际学生宿舍在同一个地方),亚裔学生住的在另外一个地方。依照他们给的地址,我们很快就找到苏雪林住过的国际学生宿舍。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废功夫”,众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宿舍接待员是一位金发女郎,她向我们引见了这里的负责人。热情的负责人说她可以带我们参观一下宿舍,这让我们喜出望外。我们乘坐老式电梯来到5楼,她先打开了一个双人间,说里面的陈设仍保留着以前的风格。我们进去一看,果如所说,所有家具都刻印了时光的痕记。听沈老师说苏雪林当年住的是单人间,她又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单人间。沈老师推门而入,十分激动,这里摸摸,那里瞧瞧,床上坐坐,仿佛苏老当年住的就是这间房。之后,我们又跟着她前往图书馆与天台,时空交错间好似能看到苏老或灯下阅读、或凭栏眺望的身影。这时候,沈老师提起了自己心心念念的苏雪林的两幅画(当年,苏雪林把自己创作的两幅画挂在了宿舍墙上),宿舍负责人很抱歉地表示这件事她不太清楚,回头帮我们了解一下。

5

“里昂”是我们探访之旅的第二站。1921年,蔡元培、李石曾在法国创办中法大学,面向北京、上海、广东招生,苏雪林闻讯,为“实现多年来乘长风破万里浪的雄心壮志”,毅然中断学业(北京女高师还有一年毕业)报考,荣幸录取。8月13日,国内首批127名赴法留学生登上了法国邮轮,于9月25日到达马赛,再转火车抵达里昂。她先选择了绘画专业,后因眼疾改成文学专业,直至1925年4月母亲病危匆忙回国。

在去中法大学之前,我们先到苏雪林加入天主教的受洗之地——富尔维耶尔山顶上的富尔韦圣母院转了转。

富尔韦圣母院的殿堂色调以淡绿色为主,无论是雕塑还是绘画,线条与颜色都显得极为柔美。一个接一个的穹形立柱犹如舞台上的帷幕一层层地拉开,气势雄伟,场面壮观。我在里面绕了一圈,然后静静地坐在大殿中间的椅子上,想像着“不求人爱求神爱”的苏雪林在这里领洗的情景。我还看到了中文版的《圣经》(新旧约全书)和精心设计的“爱”字,既感到亲切又有点意外。

从教堂出来,我们沿着山路去寻找座落在半山腰上的中法大学旧址。网上查到的地址是里昂市第五区布维埃修女街3号(实际为2号),这个地方也被称为圣依雷内堡,曾一度是军事要塞。

问路时,我们幸运地遇到一位热心的澳洲留学生,她穿着背心、短裤,左后背上方露出了“自发”字样的中文纹身(莫非是发奋自强之意?)。同行一程之后,她给我们指明了接下来的路线,便朝另一个方向走去。无奈山路岔道多,走了一会儿我们又分不清东南西北了。迷茫之际,竟然又看见她,原来她担心我们找不到路,又折回来,一直领着我们到达目的地。早在当年去澳洲看望女儿(她曾在那上学)的时候,我就对澳洲人民的友好深有体会,此番经历,更觉得澳州人可敬可亲。

由于没有看到电视报道里的中法大学旧址大门,我们继续在周边寻找,忽然发现马路对面的院墙似乎有些年代了,决定过去瞧瞧。沿着院墙没走几步,哈哈,皇天不负有心人,金色的“中法大学”几个弧形字蹦蹦跳跳地映入我们眼帘。走进大门往前约50米处,“欢迎习近平主席访问里昂”的中文条幅仍然悬挂在学校主楼的外墙上,靠近一看,这里居然就是里昂中法大学历史博物馆(中国—里昂关系促进中心),只可惜馆门紧闭。绕过博物馆继续往前走,除了能看到新建的现代建筑,也可以品味到当年旧貌的余韵。苏雪林长篇小说《棘心》里所提到的两垛颓败的半穹形的古墙和土山、树林,都真实地出现在眼前。漫步其间,不禁让人想起苏雪林那些年在这里度过的浪漫时光。

参观完校园,我们返回大门,找到了离门不远处的校接待处。女儿用英文向工作人员说明了我们此行的意图,询问能否让我们参观一下博物馆。对方答复说要去市里的旅游信息中心预约才行。我们担心会不会是英语沟通得有偏差,又请旁边的中国留学生帮忙用法语复述了一遍,结果对方答复与之前一致。于是,我们便乘车去了白莱果广场的旅游信息中心,交流几番,对方坚持学校里的博物馆不归他们管,就算要预约,也是跟学校预约。协商无果,我们最终还是未能入内。

这次到法国探访皖籍才女苏雪林足迹,有两点收获:一是参观了苏雪林求学过的巴黎大学和里昂中法大学、住过的巴黎国际学生宿舍及受洗的富尔韦圣母院,并意外地查到了苏雪林在巴黎大学旁听时的学籍档案;二是深切体会到了法国人尊重历史、传承文化、平等博爱、文明敬业的精神,感受到在外的中国留学生视同胞为亲人、乐于帮忙的热情,同时也感动于国际友人主动伸出援手的真诚与和善。另外,也有两点遗憾:苏雪林留在巴黎国际学生宿舍的两幅画没有看到,里昂中法大学的历史博物馆未能参观。

由法国对文化的高度重视反思我国正在实施的文化强国战略,我们是否也要传承与创新并重、文化与素质同行呢?新旧的和谐交融,才能让五千多年的古老文明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大放光彩。

备注:本文部分内容参考 1、孟娜、陈贽:《习近平参观里昂中法大学旧址 回首两国友好交往,展望中法友谊未来》(2014年3月26日新华网) 2、唐亦男、沈晖:《苏雪林传》

阅读更多经典散文,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散文频道。
喜欢散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