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秋风需得忍耻 遇恩人方知济人---说刘姥姥
文制作菡萏
打秋风,古今有之,是指假借名目或利用关系向人索取赠与之意。在红楼里打秋风的很多,周太监、夏太监亦属此例,但能像刘姥姥打得那么漂亮的却极少。开口告人难,要想把别人的钱揣进自己的荷包里,本不是一件易事,就连贾芸向亲舅舅开口借贷,都遭抢白,何况别人。
打秋风的动机有两种,一是因贪婪,无端索要;二是因贫困,不得已乞求,刘姥姥属于后者。
刘姥姥,机智可爱,有亲和力,喜欢装憨又人情练达,是红楼里一大亮点,在书中有着清晰的脉络,贯穿始终。全部故事情节应分为四大部分,一进,二进,三进外加营谋巧姐。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只有一进和二进,高鹗续写的三进实不可信,暂且丢过。随着这些文字的滚动,情节不断地推进,刘姥姥的身份也逐渐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一个乞讨者变成了施恩者,由卑微低贱变得高大立体起来,身上那种侠骨柔肠,淳朴厚道的品质也慢慢地凸显出来,并感动着一代又一代读者。所以说看人也要细水长流,孰是孰非不到一定时候难见分晓。秦可卿死时“白漫漫人来人往,花簇簇官进官出”达官贵人无数,几人相助;亲戚朋友接踵,有谁出手。落难之时,只有这么一个“千里之外,芥豆之微”的山野老妪挺身而出,救了十二金钗中最小一钗,可谓心酸之至!
那么刘姥姥和荣国府,到底有何瓜葛呢?实际一点关系也没有。这里的“千里之外”曹侯并不是指路途之远,而是言关系之疏,因为两家本就城里城外地住着。只是一个为平民百姓,一个是皇亲国戚,一个锅中无粒,一个珍珠满地,可谓天差地别,八竿子都打不着。就像黛玉说的,也不知是哪一门的姥姥,虽刻薄,倒是实情。凤姐也说,我说咋连个影都没有。
那么我们看下刘姥姥的来历,刘姥姥是一个积年的老寡妇,只有一女,嫁给了狗儿。因女儿女婿忙不过来,就把她接来帮衬过活。女婿姓王,祖上在京城做过一个小官,因贪慕王家的势力就和凤姐的爷爷连了宗,认作侄儿。连宗是指同姓之人认作本家,但却毫无血缘关系。后来狗儿家落败,狗儿之爹就搬出城外,退回原籍种田。几年前又因病去世,现今就剩狗儿一人。狗儿生有一男一女,分别叫做板儿和青儿,嫡妻就是刘姥姥的女儿刘氏,但男孩板儿并不是刘氏所出,刘姥姥也不是板儿亲姥姥。至于板儿之娘到底是谁又跑到哪里去了,亦或是死了,不得而知,书中没有交代,但很多红楼论坛节目说板儿系刘姥姥之外孙是不准确的。封建社会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妾的地位很低,只是一个生育工具,生的孩子仍归正妻所有,亦称母。就像探春就是管王夫人叫母亲,管自己的亲妈反唤做姨娘,贾蓉贾琏也分别管尤氏邢夫人叫母亲,如果非说板儿是刘妪的外孙也不算过分。
刘姥姥是一个朴素的哲学家,她广为流传下来的一句话“守着多大的碗,吃多少的饭”可谓自然天成,不仅富有哲理还生动亲切接地气。比那些“知足常乐,镜里乾坤,云中世界”的不知要强多少倍。其实哲学并不是一个深奥的东西,无非是让我们辩证地看待一些事情,不钻牛角尖,落到实际生活中就是为人处世,人情冷暖了。曹侯的可贵之处就是从不说大道理,也最厌虚假浮华,装腔作势那一套,他的观点都借这些小人物的嘴巴说了出来。刘姥姥就说她女婿“你皆因年小的时候,托着你那老的福,吃喝惯了,如今所以把持不住。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没了钱就瞎生气,成个什么男子汉大丈夫呢!”【甲戌双行夹批:为纨绔下针,却先从此等小处写来。】
狗儿家和王府已经20多年没有什么来往了。人常讲“富在深山有人寻,穷在闹市无人问”更何况狗儿这样的境况,你不亲近别人,别人自然不会上赶着你。也是因为家贫,秋尽冬来,无法越冬,狗儿气恼。刘姥姥脑筋转得快,就想到了王家,说自然是你们拉硬屎,不肯去亲近,故疏远起来等等。就把狗儿的心说活了,也就为这种苦难的生活增添了一丝亮色。
狗儿就出主意,要去得先找周瑞家的,前些年,周瑞因买卖田地之事与人纷争,多亏他父亲帮忙,原和他爸极好的。另外还要带上板儿。你想想为何还要带上板儿而不是青儿呢?青儿还是嫡出。有人就说过板儿无非是刘姥姥的道具,人见小孩可怜见的就心软,一心软自然就会施舍。这只是一方面,主要还是因为板儿是男孩,是狗儿家之后,刘姥姥自己去啥身份,谁会着买,板儿去才是名正言顺的,还得拿板儿说事不是。就像姥姥对凤姐说的“因家里他老子娘连吃的都没了,天又冷了,这不带着你侄儿奔你老来了。”言外之意,你看着给点,免得冻死饿死,不就绝后了吗!
那么狗儿爷爷是和金陵王家连的宗,怎么又跑到贾家了呢?就是打秋风也应该去王家打才对!这里面还有一层原因,当时王夫人的父亲,也就是凤姐的爷爷在京城做官时,只带了两个子女,一个是王夫人,一个是王夫人的长兄也就是凤姐之父。其他姊妹均留在原籍金陵,像薛姨妈等并不知道有这么一门亲戚。这个刘姥姥当年也是见过王夫人的,觉得王夫人好,说话做事响快,不拿大,闻得出嫁后,又在贾府当家,是一个怜贫惜老,斋僧敬道之人。关键还是“当家"二字,当家才会有权有钱,说话管用。另外一点就是王家升了出去,也就是外迁了,京城实无人了。
再说周瑞家的。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陪房就是陪嫁丫头,也是活动的嫁妆,如平儿。后来嫁给了周瑞,就叫周瑞家的,周瑞主要是管荣国府田庄上春秋两季的租子,和狗儿之父王成认识,并曾经得力于他,这里曹侯写的一丝不乱。
就这样,刘姥姥起了个大早,带着板儿一路逶迤投奔贾府而来。人都说阎王好见,小鬼难搪,像刘姥姥这样的穷酸之人想见到诰命夫人,实是难事。守门的三等豪奴首先就戏弄与她,幸亏有个年长的,心善,告诉他周瑞家的住在府后小巷之中。她运气又好,偏偏遇上
周瑞家的是王夫人和凤姐的心腹,是一个宠奴,属于娘家这一条线上的,在贾府里很有面子。周瑞家的肯帮忙,一是不忘争买田地之事,二是想卖弄一下自己的本事,对刘姥姥的来意也心知肚明,就尽量从中斡旋。因此,刘姥姥才能顺利地见到了凤姐。凤姐对姥姥的态度是先倨后恭,一开始连眼皮都懒得抬一下。一句“怎么还不请进来”就大有居高临下之势和不耐烦之意。这也是对穷亲戚正常的态度,要是富人家的姥姥上门,早该一步并作两步迎出去才对。姥姥呢,极聪明又会奉承,说话和软,也善于权变应酬。但这些都不是她第一次进府成功的主要原因,关键还是她是凤姐娘家的亲戚,无形中就近了一层。凤姐一生有一大弊病,就是凡是娘家的都好。钱是娘家的多,物是娘家的精,人也是娘家的亲。姥姥要是别人家的穷亲戚她才懒得理呢,更别提打发了。但最后置巧姐于死地的,恰恰是她娘家最亲的人,这是作者对人情世路上的一个极大讽刺,不光针对凤姐,实是女人之通病。
在凤姐会刘姥姥的过程中,有一个小插曲,就是贾蓉来借玻璃炕屏,凤姐连忙止住刘姥姥的话头。很多红学家就分析说,凤姐和贾蓉有一腿。实际这些都是瞎扯。凤姐就是怕贾蓉听见她娘家有人告贷不雅。凤姐一生都是一个最爱面子最爱显摆的人。刘姥姥也说过“没的给姑奶奶打嘴,就是管家爷们看着也不像。”生活的哲学,被这个老妪看得一清二楚。
凤姐是个语言大师,喜欢几句话并做一句话,像打机关枪一样地说,但清晰利落。她对刘姥姥说了三层意思 ,一是亲戚之间原本不该等上门,就应该帮衬,只是太太事务繁多,一时想不到,自己又才接手,实不知。二是大有大的难处,说了别人也未必信,这是告艰难之意。三就话锋一转,说,你要不嫌少,我这里还有太太给丫鬟做衣服的20两银子,暂且拿去。实际也就等于封口了,言外之意这二十两还是挪出来的,下次就别再来了。姥姥先是忐忑,后一听有20两,马上就欢天喜地,心痒起来。
那20两纹银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又折合我们现在多少钱呢?贾母、王夫人、邢夫人每月分例银子就是20两,这是贵妇的工资,确切地说是零花钱。菊花诗螃蟹宴回,刘姥姥就算过一笔账。说这一顿饭连酒带菜,就要20两银子,是庄户人家一年的开销。现今我们市面的螃蟹从几十到几百元不等,但宝钗家的是上等螃蟹,一斤只有三四个,很大,一篓有七八十斤,就是折中算也要一万元左右。如果再加上几十个人的酒水和别的菜肴,那么保守的说也合一万元人民币。就是现在我国最偏远穷困地区,解决一户人家温饱一年也要一万多元钱。更何况刘姥姥家,是天子脚下,皇城根边,估计现在若是遗存,也早就划进北京城里。也就说,20两银子就相当于现在最少一万元人民币。
但对当时的贾府确实不算什么:秦可卿的棺木,薛蟠象征性地收了1000两银子,是庄户人家50年的生活费;贾蓉捐的5品龙禁尉是1200两银子;贾赦买嫣红是800两银子,欠孙绍组家赌债是5000两银子;凤姐在张金哥案中受贿是3000两银子,贾蔷下姑苏聘请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等事,就先支放在甄家的三万两银子。刘姥姥说的对“你们拔根汗毛都比我们的腰粗”。但豪门大户并不是个个都有钱的,也不能小觑了这二十两银子。赵姨娘就为赵国基死时少赏20两大闹,弄得探春声泪俱下。赖嬷嬷也说贾氏宗族有些正经的主子都没饭吃。可见这20两的分量看掂在谁的手里。但刘姥姥却旗开得胜,第一次就讨得20两纹银外加一吊车钱,蔚为壮观,是她连做梦都没想到的。 另这20两以凤姐的性格是不会私贴的,肯定要走公帐的,要不就不是凤姐了。
姥姥再来时,已是第39回, 二进荣国府。这一回可谓花团锦簇,其乐融融,欢声笑语,全府皆动,是红楼梦里的一个小高潮。姥姥这次并不空手,因为日子过好了,家里丰收了,就扛来了两袋子新鲜瓜菜。姥姥会说话,说自己都舍不得吃,赶尖来孝敬太太姑娘姑奶奶们。凤姐看着喜欢,就说难为她这老远地扛来,天晚了,过一夜再回家去。结果被老太太听到了,贾母闷得慌,正想找了积古的老人说话,可巧就来了这么一个,就命快快请来。那时消息闭塞,没有什么电视报刊新闻媒体之类的,女人又大门不出二门不入的,孤陋寡闻得很,姥姥呢就像外面的一股清风一下子吹了进来。看到珠围翠绕的,也不怯阵,上赶着管贾母叫老寿星。贾母的称呼很多,一般人叫老太太,凤姐出彩,独她叫老祖宗。姥姥也不示弱,发明个老寿星,并且搜肠刮肚地讲了许多新闻故事,把大家都听呆了。
人都说凤姐和黛玉的嘴最巧,还有一个比他俩乖的,那就是姥姥了。说书先生曾赞过凤姐,奶奶的嘴那是刚刚的,要是去说书,那我们就没得饭吃了。但真正现场版的说书人却是刘姥姥。姥姥为讨大家喜欢,现编了两个故事。不仅情节生动真实,又娓娓而来,不像凤姐大珠小珠一起落,喜欢耍嘴皮子。头一个故事是雪中抽柴。讲一个叫茗玉的女孩,大雪天到别人家院子里抽柴取暖,还穿着大红袄子,白绫裙子。你闭眼想下,可是雪中一景,如梅般,好看煞,可见姥姥审美不俗。偏宝玉最是个怜香惜玉之人,又喜红,一下子就对了口味,就问可曾冻坏,谁家之女,刨根问底,寻根朔源起来。姥姥也就一气胡诌下去,编得有鼻子有眼的。第二天宝玉还当真叫茗烟一路去寻,说要再塑金身等等。这个故事实是说黛玉,黛玉就是因无依栖息别人之家。这个老爷也是只有一女,女孩17岁就病死了,又暗伏黛玉去世的年龄。
姥姥的第二个故事,就更高了,是老来得子。这是人类一件伟大的工程。说庄东头有个老奶奶90多了,只有一个儿子,儿子生了一个哥养至十七八忽然病死了。但因为老奶奶吃斋念佛,积善行德,感动了玉皇大帝,就又给了一个孙子,今年十三四岁了,生得粉团一般。说得谁呀,是宝玉。一下子就合了贾母的心思,连王夫人都听住了。
第二天,刘姥姥又逛了一天的大观园。要知道大观园并不是谁都能进的,那么大的排场也不是单给刘姥姥预备的,是因为贾母要还湘云的席,刘姥姥机会好,就把没吃过没见过没玩过的都经历了。
姥姥性格开朗为人豁达,虽是村野之人却很有见识,脑子又极灵活。出入大户人家并不畏手畏脚,缩头缩尾的。遇到戏弄之事,也不硬骨俏皮,还极力配合。凤姐给她插了满头的花,她欣欣然地接受;鸳鸯拿她当外面的篾片相公取乐,她也不生气。最经典的画面就是吃饭时,大家都鸦雀无声,贾母说声请,独她站起,高声道“老刘,老刘,食量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然后直眼发呆,鼓腮不语。起初大家全愣住了,继而爆笑,宝玉笑滚到贾母怀里,黛玉笑岔了气,伏在桌子上哎呦!薛姨妈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饭扣到迎春身上,惜春离座让奶母揉肠子,地下的丫头婆子皆弯腰曲背,蹲在地下笑,王夫人笑指着凤姐说不出话来,定格了,贾母笑到流出了眼泪。你看看,有没有比这更精彩更痛快的场面。贾府有史以来何曾全部笑倒过,这都是姥姥之功,牺牲一人换来这么多人的开心。本来这个玩笑是带有侮辱性的,调侃农民阶级食量大,能吃,没吃过什么好东西。是鸳鸯和凤姐促狭故意设计的。【蒙回末总批:寓贫贱辈低首豪门,凌辱不计,诚可悲乎!此故作者以警贫穷。而富室贵家亦当于其间着意。】
但姥姥装愚,并不过心。过后鸳鸯道歉陪小意,姥姥就说了“姑娘说那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心里恼,也就不说了。”实际每个人都是有自尊的。姥姥第一次来之前,在家里就说过“不过舍了我这张老脸罢了”心里明镜的,入豪门就要忍辱。红楼不只是为刘姥姥一叹,更是为天下贫穷一叹。
另外姥姥还极聪慧。只是出身寒微,没有个大家庭给她管理,要不比凤姐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她二进贾府时已经是75岁了,听到平儿和周瑞家的说螃蟹之事,就算了一笔账。她说 “这样的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这是算别人家的酒席钱,自己并没亲眼见过,可见姥姥这么老了还头脑清晰,思维敏捷。
再者说酒令时,姥姥本不会,但到跟前时,也依葫芦画瓢,现诌了一个。既天然又对韵。那时,连黛玉这个大才女都很紧张,生怕说错了。还是把西厢记牡丹亭的说了两句,被宝钗听了去。可见姥姥的机敏。另外有一点是很多人没注意到的,就是王夫人。唯王夫人的酒令是鸳鸯代说的。作者虽只一笔带过,但还是点明王夫人既没文化又愚钝。我原来写元春时,就提过,可见此言不谬也。要不宝玉和四春也不会随贾母长大。
姥姥还是个很讲究说话艺术的人,讨要东西并不露骨。在潇湘馆,贾母嫌黛玉的窗纱旧了,要换,就说起了软烟罗,软厚轻密,远看如云似烟的,说如今上用的都没这个好。上用的就是指皇宫用的,刘姥姥忙说“我们想他作衣裳也不能,拿着糊窗子,岂不可惜?”贾母就发话了,多找出几批来,送刘亲家两批青的,回去做衣裳。吃面果时,姥姥道:“我们那里最巧的姐儿们,也不能铰出这么个纸的来。我又爱吃,又舍不得吃,包些家去给他们做花样子去倒好。”贾母就赶快说了:“家去我送你一坛子。你先趁热吃这个罢。”【蒙侧批:世上竟有这样人。】就是说,世界上还有这样脸皮厚的人,变着法子管人家要东西。但也就是这样的人最后满身侠气,倾家荡产,救了贾府的后代。你看,人往哪里去看去!
二进,姥姥连来带去一共三天,走时满载而归。王夫人给了两包银子,共100两,还留了话,说拿着买几亩田或做点小生意什么的,千万别再投亲靠友了。100两折合人民币至少也是5万元钱,不过听起来那时的地好像不太值钱,还可以买几亩。如果是现在随便到郊区圈一亩地也要十几万,就是租也要一万多元一亩。千万别再投亲靠友了,这是最主要的一句话,明言,以后就再别来了,自食其力吧!凤姐又给了8两银子。姥姥共得108两银子外带一车东西。贾母给了衣服,药,软烟罗的纱还有小面果子等,鸳鸯平儿也各有心意。另外还有一件宝贝,是宝玉管妙玉要的成窑杯子,属于古董级的,并说让她卖了度日等语。平儿还为她雇了辆车。但只有一个人书中没提,那就是薛姨妈。刘姥姥投奔的虽是贾府,实是王家的亲戚,王家的人都给了,独薛姨妈一毛没拔。可见我上篇在香菱之文中说她小气一点都不过也。
姥姥此行淘到了最大一桶金,可想以后的日子,定会好起来,从此也就翻了身。同时也为以后营救巧姐埋下了伏笔,要不大笔的赎金从何而来?实是贾家的钱还是贴在贾家的皮上了,等于贾府在姥姥那存下了一笔小钱,但派上了大用场,是贾家最有价值的一笔钱。
三进,在80回之后,应在贾府落败之时,离二进估计过去了很多年。二进之时,板儿才四五岁,巧姐还能抱在怀里。贾母比姥姥小几岁,姥姥是75岁,到71回贾母就过了80岁的生日。三进最起码离二进快十年了,巧姐已然长大。具体情节我们无缘看到,但曹侯已写完,并在前80回中多处留下伏笔。脂砚斋也多次透漏后面的情节,比如刘姥姥狱神庙探庵等。二进时巧姐拿着柚子和板儿抢佛手。脂砚斋就批“小儿常情遂成千里伏线。”柚子香团也,通缘;佛手意指点迷津,是预言后来巧姐嫁给了板儿。
书中巧姐的判词是“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旁边还画了一个纺纱的美人。是讲家败之后,众叛亲离,独姥姥相救,巧姐最后成为了一名自食其力的劳动妇女。红楼梦歌云 “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这里的狠舅奸兄,狠舅应该指王仁,忘仁也,王熙凤的哥哥无疑。奸兄历有争议,草字辈不假。有人说是贾芸贾蔷,还有的说是贾兰。哪到底是谁呢?最想害巧姐的是贾环,贾环发过狠,我以后让她不知是怎么死在我手里的,但这里却没提叔叔二字,也就丢过。贾芸和贾蔷离巧姐的关系实在太远,只是同族。就是落难之时不相帮,按理也不会怪罪。贾兰稍近,属于叔伯堂哥,也只是同祖奶奶,但嫌疑最大。
那到底是被谁卖到妓院里去的呢?不得而知,不是官府就是舅舅。凤姐的结局是被休了,哭向金陵事更哀。要抄家肯定全抄了,四大家族无一幸免,只是早晚轻重而已。巧姐应该是被舅舅卖的,但她的哥哥却坐视不管,惜钱,就叫奸兄。这倒也符合李纨的性格,更何况他们本身就讨厌凤姐。凤姐生前也是要足了强的。
我们再说谋救巧姐。巧姐的名字是刘姥姥给的,一切从“巧”字而来。七月七,鹊桥相会,就是姥姥搭的鹊桥。巧姐嫁给板儿本就是天仙下凡。凤姐托没托孤不知道,即便是托,也是在狱神庙,在自己没自由没能力之下。但姥姥要想把巧姐从妓院里赎出来的,不是简单的事,得要一大笔银子。那么到底需要多少钱呢?我们不妨参照个例子,贾赦买嫣红时,是花了800两银子。更何况那是妓院,赎银肯定要高出妓院当初的买价。巧姐年小正是一棵摇钱树,价格不高,老鸨怎会放手。更何况巧姐生得很美,看看贾琏和凤姐就知道了,什么模子脱什么坯,一点不假。姥姥那时的日子肯定比原来强多了,有了最初的资金,又发展了几年,但等于还是连本带利又还给了贾家,也许还会东拼西凑,四处告贷,甚至被打回原形。姥姥那年最少也有85岁了,幸亏还健在,才能四处奔波营救巧姐。也只有这么个年迈的老人,侠肝义胆,来收拾残局,实是红楼里最令人感动的人物,不能不使人潸然泪下。
我们看电影里编故事,一般都是在危机关头,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实际现实生活要比那残酷得多。可怜侯门之女,流落烟花,落到如此悲凉的地步,不接客是不现实的。得亏姥姥侠义,巧姐才能远离魔窟,过上干净稳定的生活。
曹侯写文,打破了历来的窠臼,塑造的形象都是多面性的,人性却更真实。他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不饮盗泉之水,才是志士;并不是不吃嗟来之食才是君子。人性是复杂的,姥姥才是一个义无反顾的真英雄!在细微的生活里,只要你知恩图报,像姥姥那样有一颗普通的感恩的心,就很高尚了。菡萏谨以此文给姥姥拜过,愿天堂里的姥姥吉祥、安好!也愿我们这个社会像姥姥这样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