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树下念师恩

发布时间:2021-09-02 14:04:09

金秋九月,一走进富安古镇,第一眼看到的故乡秋色,便是那最有地标性的古银杏树,我注目膜拜这游子心中的图腾,观赏它又一年春华秋实的美景。

秋风袅袅,一片片记忆的碎片,就像落叶翩翩,一层层地铺满脚下的路面,踏上去就像穿越一条金色的时光隧道,又回到那古树荫下读书的青涩时光,深切感念母校富中老师们点燃青春激情,引领我们从古树脚下起跑,奔向那梦想的远方...... ——题记

金秋九月,一走进富安古镇,第一眼看到的故乡秋色,便是那最有地标性的古银杏树,我注目膜拜这游子心中的图腾,观赏它又一年春华秋实的美景。

古朴苍劲的银杏树,巍然挺立于这方沃土,既不怕“树大招风”,也不在乎“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笑傲苍穹数百个春秋,蓊郁繁荫,状如华盖,庇荫一代代古镇人作息出入于其下,曾是我们小时候游玩的乐园、读书成长、开始梦想的地方。

我张开臂膀,拥抱粗壮的树干,抚摸它痕迹斑斑的鳞甲,探寻青春岁月里的年轮,恰同学少年,乘一袭荫凉,依树诵读华章的美好时光。往昔,枝繁叶茂的葱郁绿荫,如今在秋阳映照下,庞大的树冠一片金黄,来到银杏树下,就仿佛是来到了一片充满金色梦幻的天地。

仰视其雄姿,一颗颗饱满硕大的果实,沉甸甸的压弯了枝头,闪耀星星点点的光亮,无一不在向人们炫耀金秋的丰盈、富丽;一片片飘落的黄叶,蝴蝶般的飞旋着,划出一道道秋思,“飘零似客心”,不忘树根的恩情......

“落其实者思其树,学其成时念吾师”。 回想起在富中母校学习和成长的时光,我总是充满温暖和感激,是老师们用奉献点燃青春激情,引领我们扎扎实实地打好初中学习基础,从古树脚下起跑,一步一步的,奔向那梦想的远方......

终身难忘十三岁的那年秋天,我成为富安中学首届学生,进入初一甲班学习的情景。那时,校区只有两排校舍,前排是一字排开的甲乙丙三个教室,后排是连在一起的几间教师办公室、教师宿舍和伙食房,孤零零的耸立在一大片杂草疯长的荒丘上,迎接我们到校读书,改变她的荒凉。

入学之初,我们家在农村、离校远的学生,即所谓的“寄宿生”都是“打游击”,一部分同学借宿到学校周围人家,还有一部分男同学,只好待晚自修后,就睡在教室的课桌上过夜。那种“多功能”教室,是享受多媒体教学的同学们难以想象的事情。我们在学校食堂就餐,定量领取一份饭菜,也吃不饱肚皮,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就像一只只羽毛未丰的小鸟拍打着稚嫩的翅膀,离开温暖的窝巢,很留恋父母庇护下的幸福时光,但在我们班主任朱锡昌老师的引导下,大家微笑着面对每个晨昏,仿佛一下子长大了.......。

还依稀记得那时,我与朱老师初次见面时的第一印象。他中等身材,衣履整洁,白衬衫外面穿着一件漂亮大方的背心,乌黑油亮的头发也梳理得一丝不苟,帅极了,浑身上下都焕发出英俊、儒雅而又严谨的青春气息。一张“国”字形的脸上带着灿烂的微笑,待人热情,易于亲近。浓黑的眉毛下面,长着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忽闪忽闪的,闪耀着聪慧的光辉,好像能够洞悉一切似的,又像对一切都感到新奇,稍带些许孩子气,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他不过20多岁,是一位初执教鞭的新教师。

开学上课的那一天,尽管老天爷不作美,我们还是冒着狂风暴,赶到学校准时上课了。朱老师从容地走进教室,把教材放在讲台上,以赞许的目光,打量坐得整整齐齐的学生,显得有点兴奋。首先作了自我介绍,然后逐个点名报到,也算是师生之间相互认识一下,并指定两位年龄稍大一点的同学暂代班长,负责班务工作,于是,我们就有了“哥哥”、“姐姐”的关心和帮助,心中感到些许大家庭的温暖。

朱老师又热情洋溢地勉励了大家一番,他说,今天,同学们经受了风雨的洗礼,进入中学起始阶段的初一年级,开始了新的生活,充满了新的希望,也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古语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希望你们认真把握好每一个今天,坚持不懈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进取,每天都朝气蓬勃地前进。每克服一个困难,每战胜一次挑战,就是接近目标一大步,这样,你们就不会输在同一起跑线上。要知道,每天进步一小步,一天一天连接起来,美好的人生也就跨出了一大步。同学们!我坚信,你们一个个都能做展翅翱翔的雏鹰,勇敢地搏击风雨,美丽的彩虹就在眼前,做风雨兼程的跋涉者,美好的前程就在你们每个人的脚下......。

朱老师的第一堂课的开场白,即景生情,意蕴深切,既给力又舒心,博得了满堂彩。“从此刻开始,紧张而愉快的学习开始了!大家要学好各门功课,首先要学好语文,因为语文是初中各门基础课的基础......。 ”他又用寥寥数语,激发我们学语文的兴趣,听他给我们讲授第一节语文课。

朱老师介绍课文作者之后,用清晰、洪亮、流利的普通话,富有感情的朗读全文一遍,把我们一下子带入课文的情境中。他念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抑扬顿挫,情感非常投入,琅琅上口,让我们听了之后,与作者原文的意义产生心理上的共鸣。然后,他再将要讲的内容,运用精练、准确、浅显的教学语言深入浅出,阐述得一清二楚;他还信手拈来脍炙人口、内涵深刻的经典和警句,像吸铁石一样,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教学活动引向深入;每每讲到课文中的重点和关键的地方,他不仅在黑板上板书漂亮的字迹,加深我们印象,便于我们笔记,还不时用带有手势和面部表情的语言风采,引导我们重视并诱导思考,让我们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焕发语文课堂活力,听他的课易懂、易记,也爱学,真是一种语言艺术享受。

朱老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更是身教重于言教。每天清晨,当校园里敲响起床钟声后,我们就听到他吹起的集合哨声,带领住在教室里和学校附近的“寄宿生”到范公堤上跑步,坚持不懈地锻炼身体,只留下值日生打扫教室,擦拭桌椅,保持这种“多功能”教室的清洁卫生,杜绝 “懒松散”、“脏乱差”的不良生活习惯。然后,陪我们一起早读,高效学习一小时,确实比磨磨蹭蹭、心不在焉地学习一整晚强得多。不过,他对晚自休也抓得很紧,每天都要检查我们复习当天功课的情况,不论是语数理化的哪门功课,有疑难的地方,只要请教他,都会给我们指点迷津,让人不得不敬佩他的博学多才。他要求我们严格遵守作息制度,学习最晚不超过十点,保持充沛精力投入第二天的学习。可是,他自己却要“挑灯夜战”到月沉星移,仔细把教案推敲。有时,还拿着手电筒到我们住宿的地方,查看同学们是否睡好,在夜阑人静的梦乡中,依然感到师爱的温暖。

从进校的那一天起,我们的每一个成长和进步,无不浸透了他的关爱和教诲。入学之初,我只不过是一个中游偏上一点的学生,自己满足于上课时认真听课,课后独立完成作业后,再看看小说,就算是万事大吉。反正,朱老师批评不到我,在起跑线上,虽然没有跑在最前面,但班上学习成绩比我差的同学还多着呢!再说,爸妈也管不到我,自己干嘛要那么紧张。大家都说,从小学到初中,功课多,学习任务重,我倒轻松自在了一阵子。

然而,我的内心世界,却没有瞒过朱老师那双敏锐的眼睛,一下子就被他看穿了。有一次,他把我叫到办公室,从他脸上的表情读出,好像没有责备之意。他说:“你是一个有学习潜力的学生,和班上尖子生相比,各门功课也不过相差几分,你为什不向他们看齐,力争上游呢?”“老师!我不够努力,我要向他们学习......。”他接着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从现在开始,我要求你每门功课都要85分以上,以三好生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我相信你会有进步的......。”朱老师的话,激起心中的波澜,把我从懵懂无知的小学生思维方式,一下子推向风华少年的初中生境界。

我猛然从迷蒙中清醒过来,开始奋起直追,决心跻身于班级同学们的前列。我主动与尖子生交朋友,取其之长补己之短:他们聪明早慧,我的记性和悟性也较强,老师讲课的内容都能听懂、记牢,这是我小学阶段屡试不爽的绝招,再加上“笨鸟先飞”的一招,做好课前预习,听课时能抓住重点,那听课效果更会高出一筹;他们抓紧时间勤奋学习,我就提高学习效率,不是捧起书就读,拿起笔就做作业,而是,先静下心来回忆一下当天学习的内容,再有的放矢的温习功课一遍,然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另外,还加做一些练习题;他们有良好的家教,父兄是知识分子,我不会就学,不懂就问老师;他们刻苦钻研,我就多看课外辅导书籍,少看一些小说,来扩大知识面;他们讲究学习方法,我也像弹钢琴那样,分清轻重缓急,学会气定神闲的弹奏......。俗语说,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努力和付出,终于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显现出超越自我的暴发力,各门功课大有长进,数学成绩在县文教局来校抽考中还得了100分,受到了朱老师的表扬,也让同学们刮目相看,更加坚定了我奋勇争先的信心。

朱老师似乎觉察我是“可教之材”,有一点微小的进步,就给予鼓励,鞭策我踏踏实实的前进,但对我的严格要求也是非同一般,哪怕是一次偶尔的迟到也不放过。凭直觉敏感到,朱老师在精心培养我:虽然他不教数理化功课,但他很关注我的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总是及时给予指点,让我在张、陈、高三位课任老师的悉心教导下,事倍功半,学习成绩一直稳居上游;对于他教的语文,尤其是难度较大的作文,除了课堂教学,还要开点“小灶”,要求我写的作文,审题准确,立意鲜明,表现手法新颖,论述层次清晰,语句言简意赅,标点符号规范,毛笔誊写清楚,而后交他批改评定。一般来说,写乡村题材的作文是我的强项,作为班上讲评的范文较多, 《我的家乡》这篇作文,他还叫同学帮他抄写在笔记本上。张校长和庄主任也常将我的作文本交给上级领导检查审阅,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鼓励和鞭策;对于副科类功课,朱老师也没有放松要求,例如体育课的单杠、双杠项目不达标,主要是臂膀和腹部肌肉乏力,上了单杠、双杠就发怵。他就请陈老师对我“单个教练”,指导我坚持锻炼身体,循序渐近地增强体能,终于达标了。

在学习上,朱老师诲人不倦,从难从严,用知识武装我的头脑,同时,也以他高尚的师德,在生活上倾注了关心和爱护,以奖学金的名义,将我享受的助学金,由每月2元升增加到3元,学杂费减免也由2元增加到3元,让我不再为每月5元多伙月费发愁,能够安心求学上进,健康成长。

朱老师也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他教导我关心班级集体,团结同学共同进步,把一些班级工作交给我去做,成为不是班干的班干,纠正我性格内向,孤傲不群的倾向;他鼓励我投入到学校“小社会”的实践中磨炼才干,不要只钻在书本里个人奋斗,叫我和乙班张同学一起,协助总务处顾主任代管食堂伙食账,直到专职会计到位,几个月的账目一清二楚,未发生差错。后来,被选为校学生会干部;他鞭策我政治思想上积极上进,在团组织的教育和培养下,我于15岁那年就加入了共青团。他以诲人不倦的精神,传道授业解惑,关爱、鼓励和鞭策我不断前进,从初一年级下学期起到二、三年级时,一直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曾荣获学校奖励的解放牌金笔。在当年中考中,作文获得全校第一高分,以优秀的成绩考取安丰中学,继续学习高中部的课程后,经高考一搏,跳出农门,改变了人生的命运。

在短暂的三年初中学习阶段,朱老师用信念和人格,言传身教,塑造我们的灵魂,也以拼搏奉献和奋勇当先的精神,带领大家自己动手,加快实施了张广溥校长规划的校园建设蓝图:甲班带头,乙、丙两班也你追我赶,发动同学们从生产队借来数十辆独轮车,利用课余时间,突击搬运砖瓦送到施工现场,在校区东部迅速建起一排排崭新的校舍,既为国家节约资金,也解决师生的燃眉之急;全校师生又一鼓作气,同学们自带工具,挖土担筐,填平整齐一大片高低不平、坑坑涯涯的荒丘,为校区西部的建设也打好基础;在那个经济困难、物质匮乏的时代里,朱老师还组织我们利用零星土地,种植蔬菜,既供给食堂改善了师生伙食,也解决了班费开支。他挥洒青春的热血和汗水,不论是当班主任,还是张校长光荣退休后他升任校长,在母校的发展史上都会记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在我们心目中留下高大的恩师形象,时刻激励着我胜不骄败不馁,一往直前地走过人生中坎坷曲折的道路……。

时光荏苒,一晃数十年过去了。那些教过我的老师早己退休回乡颐养天年,但母校并没有忘记我们,曾以优秀校友的名义,邀请我参加四十周年校庆,并把我的照片列入校庆专栏画廊,还荣幸地与张校长、朱校长等各位师长欢聚一堂,畅谈离情别绪,又聆听到他们的亲切教导,如沐春风,让我永久温暖于心。

而今,流连银杏树下,一片片记忆的碎片,就像落叶翩翩,一层层地铺满脚下的路面,踏在上面,就仿佛穿越一条金色的时光隧道,又回到风华少年时代。纵有千言万语也道不尽:母校富中老师们身教重于言教,身正为范的崇高师德;竭尽心智和真诚,教书育人,学高为师的风采;春华秋实,桃李芬芳遍天下的深恩大德。

我凝神倾听母校的歌声萦绕古树激荡, “富安大地延续千年的古风,盐碱滩上孕育华夏的龙……”这催人奋进的旋律,唱出了母校师生的激情和梦想,那一颗颗金秋硕果,就像是跳动的音符,奏响了新世纪乐章。

(2014年9月9日)

阅读更多经典散文,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散文频道。
喜欢散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