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尘封的记忆
秦东风
据说步入中年的人,特别爱回忆过去。不知别人如何,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有谁能告诉我这是不是人之渐老的规律?回忆的功用在于属于自己的不要放弃,已经失去的留作记忆。
1981年7月,一个不满23岁、身穿一身戎装(退役无领章帽徽)的小伙,来到秦岭腹地的航天单位报道,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第二次就业。说来这个小伙真有些“傻”,知晓情况的人也在背后指指点点:“这小伙不知好歹”!难怪别人要这样数落,因为小伙主动放弃了城市商业局、房管所、税务所等原本可以进入的好单位,偏要自选进入这家穷居深山的航天单位。
其实这个小伙也是有私心的,进商业局,怕站柜台嫌丢人,进房管所、税务所怕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要钱,讨人嫌,进国防军工单位牌子亮、名声响、收入也不低、走到哪里都能挺胸抬头做人,当然也有些为了爱情的小九九。
老天眷顾,这小伙命不错,一报道就被分到了小镇上的该航天单位指挥部,打那以后,这小伙坐单位班车往返于小镇与一条叫“红光沟”的所属各单位。颠簸的路面,没有阻止他与安河、邓家台、松坪、梯子崖、国安寺、上坝等河流与地名朝夕相处的探究,在这好山、好水、好人聚集的地方,他何尝不想干一番事业了?
秦岭腹地老乡们的淳朴、善良、勤劳也给小伙留下了深刻印象。
与航天人为伍,是一件十分荣耀的事。在与老航天们摩肩擦踵、耳鬓厮磨的接触中,小伙学到了航天人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耳闻目睹了航天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不凡事迹,那可真叫感人至深,催人奋进。
经济匮乏,人们挣钱并无想象的多。职工买菜、买鱼、买水果等都要从数十公里外的汉中、宝鸡往回拉。说实话,处在这样的境地,小伙也曾动摇过,要不要设法调回城市发展?
没过多久,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泥石流灾害,给小伙来了个“下马威”。水断、路断、电断、惊险不断,无情的洪水泥石流冲毁了厂房、住宅。仿佛是在挑战航天职工的意志。航天人全员奋起,与天做斗,自己干,当年航天产品交付质量、数量、时间都没有变。奇迹的出现,感动了北京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这是一群怎样的钢筋铁骨呀?再也不能让这群可爱的人们冒险奉献,国家有关部门当即决定让这家航天单位迁址省城西安。
眨眼功夫,自1987年基建到1993年这家航天单位全部搬迁古城西安,21年过去了,当年的小伙,也渐渐步入了中年,距离“夕阳红”已为时不晚。航天职工们从红光沟冬天冷得发抖、夏天热得要命的“干打垒”,住到了设施完备的西安楼房,从交通不便、供给滞后的大山,迁到了飞机、火车、地铁、公交、私家车立体交通穿行的省城,航天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不变的是航天人为国奉献的斗志与激情,“一流的设备、一流的厂房、一流的技术、一流的人”是与航天人打交道的行业领袖们给予他们的高度评价。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日晨练,笔者看到几辆大轿车旁聚集着一群生龙活虎的后生,原来他们是新分来的航天单位的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被分批安排前往“红光沟”体验艰苦创业阶段的航天人生活。看着他们一张张朝气蓬勃的青春面庞,了解了他们对航天工作的热忱与干劲,我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青年时代。年轻真好,能干多少事情呀?
喧嚣的夏日,伴随着厂区轰鸣的机器声,在周遭一片蝉鸣、蛙叫、人欢的时候,航天城的热闹丝毫不减闹市。那些尘封的记忆,犹如一本本美妙的书籍,又忍不住地被我在业余时间打开。圈点之中,不知不觉间,我又进入了甜美的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