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日访悟道庵

发布时间:2022-06-13 08:32:19

海水一点点向东退去,海岸线上泥沙一点点在滋生,苏北的沿海年年多会淤长出新的陆地。

淮水入海之地向来少山,多为广袤的平原,淮安、盐城、宿迁一带的喜好游玩的人,入春后,会就近选择到花果山踏青、登高、看海。

那一年,吴承恩乘船出淮城沿盐河北上,在前云台山脚下泊船,寻山路而上,沿途观奇石,云海、洞水飞溅,所见所闻,著出了神书《西游记》,讲到孙大圣的老家仙境花果山。而花果山只是云台山脉上的主峰。 云台山古称郁州山,唐宋时称苍梧山。唐李白诗:“明日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宋苏轼诗:“郁郁苍梧海上山,蓬莱方丈有无间”,写的都是云台山。她原来只是黄海中的一列岛屿。 这条山脉四百年前还飘在海上,连云港的后云台山蜿蜒东延,山脊的北面是一片碧海,东北角面海的山坳里,坐落着连云镇。从这傍海的小镇沿山路往上翻过山梁,半腰处有一处竹林掩映的院落 。

一个明代万历年间修建寺院,也是云台七十二庵,唯一遗存的古庵,足见年代之久远。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建庵之时,云台山还是悬在海上的孤岛,香火旺盛之时,陆上的香客从水路乘船进山。烧香的信众太多,每到浴佛节或还愿日,连绵河道上往来载满香客的船只,河名也随之改成了烧香河。悟道庵僧人,有一手秘不示人的绝技,每年谷之后,清明之前,采撷庵里种植的春茶,在庵内炒制二三斤云雾茶。遇有贵客入庵,主庵的僧人会在斋房,用煮开的山泉水泡制一杯,亲手递上。客人手端茶香四溢的瓷杯,微微啜饮一口,眺望山门外随风舞动的竹海,细听从山顶流下的潺潺涧水,又是何等的惬意。

云台山产云雾茶,多为分散在坡地的茶园,以宿城一带种植的品质为佳,海上的湿润的海雾,笼罩在茶园里,保持了叶芽的鲜嫩。 云雾茶,颜如栗色,形似松针,放入杯中倒入开水,茶叶直立悬在半空,茶液变成黄色,入口,味醇,与太湖的碧螺春、南京的雨花茶,共列为江苏三大名茶。我以为,太湖东山碧螺春的名气、口感远在云雾茶之上,然而,云台山的云雾茶属于北茶,有如此评价,也实属不易。 山庵还种植有茶树吗?现在庵内的出家人,是否能炒制出传说中的极品云雾茶,可能还是一个谜。

身在佛门,并非像闲云野鹤悠哉,不论暑往冬来,每日天未明就起床,要在太阳出山之前做早课,庵内出家人集中诵经。晚课,在太阳落山前后,念咒,按佛门戒律,僧人要吃斋,何谓斋了?佛陀说,过午不食,要待到第二日早上才能吃到早饭,一天只吃二顿饭。戒律云:清晨是天食时,午时是佛食时,日暮是畜生食时,昏夜是鬼神食时。就这一条,让好多愿修行的人望而生畏,止步于空门之外。( 文章阅读网:www.telnote.cn )

有感于悟道庵神秘色彩,大山深处的幽静,我有意去探访。趁着是星期天,又是冬至日,午饭后我乘火车到了连云港东站,到达悟道庵山脚下已是下午四点多钟,山庵离镇上还有七八里山路,平日里上山只能步行,山脚下宿城乡政府门前,停着几辆小车和面的,我与一位的哥谈好了车价,然后打的上山。冬至日天黑的很早,车子行在盘山道上,我与开车的司机攀谈起来。

他说“这么晚了,你一个人上山看姑子吗?”

我说“主要看看古庵”。

一个大男人,夕阳西下后去访尼姑庵,显得并不妥当。其实,我更多地去感受深山古寺的宁静,平复尘世间的困惑。

进入深冬季节了,山体以灰褐色为主,山坡上有一些零落的茶树,马尾松和竹子,这几种是常绿的植物,而野草、掉光了叶子的杂树成了主色。山道上两侧有一些错落的民居,低处的大多是二三层小楼,在盘山路上一拐角处,新砌的连体民居,呈三叠式、砖墙墙面以白灰粉刷,墙头覆以青瓦两坡墙檐,白墙青瓦,明朗而雅素,山墙是耸立高出檐口的马头墙,这种皖南山地的民居样式,移植在空旷山野间,特别是石灰的纯白,反衬着山体的荒野。

通往悟道庵只有一条石板路,山庵建在山凹中,我一个人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向前面的山坳中行走。四周山野是寂静的,空中有飞过的叫天子,边飞边鸣,还有几种不同鸟在孤噪,少不了花喜鹊粗浑的嗓音。

山上起了薄雾,落日停在远处的半山腰上,发出的霞光被雾气遮滤,只有圆溜溜的红日,不是日出时红通通的旭色,而是像女人用的胭脂红,我是第一次在山上,看到落日这般动人。山涧早已干枯,用条石砌成的拱桥后面,有一个木门,门额上阴刻“风月空门”。一片修竹挡住了视线,林子长的密密的,穿过竹林,在昏暗中,我心里有些发怵。

在一片竹林的简介石刻前,我驻足,上面云:乌哺鸡竹林,别名雅竹,秆高5一15米,竹壁薄而脆,竹叶大而簇叶状下垂。悟道庵乌哺鸡竹,是了空法师杨珊,当年从江南移植于此,历经400年,现已密密匝匝参天拂云,环布山庵,方圆百亩,成为苏北唯一的乌哺鸡竹海。 巨石横七竖八分布在竹林里,有两块一人多高的块石,如门框边的石墙,两块石之间有一米多宽的门洞,供游客进出,左石上刻“别有洞天”。进入石门,两棵粗壮古树,映入眼帘,叶子全部落光。古树的四周长了几圈高低不同,树龄不一的公孙树,这两棵树树龄在千年。西边那棵银杏高24米,胸围在5米以上,树冠遮阴在数百平方,足有半亩之多,年年都结果,产白果有五六百斤。

竹林之上,有一处院落,门楣上“悟道庵”三个字溜金草书,只见莲花底座拱卫着的山门紧闭。此时天色也晚,暮色四垂,山外和山脚下的华灯初上,僧家也在准备晚课。

阅读更多写景散文,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散文频道。
喜欢散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