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的家乡情怀
美不美,泉中水;亲不亲,故乡人。故乡就是生我养我的那个地方。谁没有故乡呢?
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习仲勋戎马倥惚,革命胜利后就一直在大地方为国操劳。故乡对他来说怕只是个籍贯了。然而他的祖籍并非富平。富平是他的出生地。
大人物跟普通人一样。富平在习老的心中是最美的地方,是最可亲可爱的地方。他同样无时无刻都在思念和牵挂着这块少年时的乐园。那么多年了,他仍然操着满口的富平话,总想聆听那久违的而又很熟悉的乡音。
1989春节,习老按照中央的安排,来陕西同人民群众一起欢度春节。他在百忙中于正月初二接见了家乡富平县的党政领导。那天习老非常高兴,我们去他的住处给他拜年,他很喜悦,说:“见到你们我很高兴,我向大家拜年”。他又让我们回去以后,代问富平的老同志们好。他深情地说:“富平人民是勤劳的,聪明的,也很讲文明,很好客”他说:“我虽然在北京,可家乡的变化还是知道的。我知道你们的工作搞得不错。”我作为县报记者,有幸接受了这次采访任务。第一次见这么大的领导,我的心情既紧张又胆怯。我根本想不到,当他得知我是《富平报》的总编辑,视乎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他感谢我们给他寄了每期的报纸,并说他很爱看家乡的报,很亲切。他问我从什么时候开始办报?我回答说,1985年11月5日,《富平报》首发,这一天您为《富平报》亲笔题词:“努力办好富平报,为社会主义物质、精神两个文明建设作出贡献”。习老非常客气地说:“我的字写的不好。”在座的省委书记张勃兴和省长侯宗宾异口同声的说,你的字很有特点。这时,我的情绪放松了。大人物这样平易近人,我倒觉得有点受宠若惊。我清楚自己只是个小不点,跟上县上领导沾光,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人物。我一定要很好地完成采访任务,不辜负习老的关心和爱护。
为了能够仔细准确地向习老汇报好富平的社会状况、经济发展以及经济战略思想和措施,事先准备了汇报材料。当县委张书记持稿汇报的时候,习老淡然一笑,说“我一向是不主张拿稿子的,既然是乡党,那就例外了。”张书记去掉稿子,习老就像是要拉家常,不时地插话,对家乡的山山水水表现出无尽的眷恋。他问富平最大的村子是哪个?最小的哪?石川河现在还有水没有?他十分幽默地讲到:“旧社会常为石川河水打架……”习老对家乡的经济发展很关心,他问道:“富平能打入国际市场的商品有些啥?”他对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奶山羊基地感到很满意。说到花椒生产,习老强调不要占好地,他说过去农村庄前屋后都能种。习老语重心长的教导县上领导,要为当地人民办实事,多考虑发展生产,多做贡献。胸怀要宽。
习老和家乡人在一起觉得很亲切,他总是很风趣地让大家情绪轻松。他乐呵呵的问道,你们来给我拜年,拿莲菜了没有?因当时天寒地冻,偏偏没有给习老带这份特产。习老笑着说,“那可不行。我回到北京,人家问我要九眼藕,我咋说呀?回了趟家乡啊!”习老的这点心愿,家乡人民一定要满足。正月初六,县上派我和政府办的杨主任专程去为习老送莲菜。不巧,习老从宝鸡回来就病了。我们放了菜就要走,齐心同志却一定要招待我们。我们为大人物的这种“亲不亲,故乡人”的情怀深深感动。
早在1958年,习老在他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时候就回家乡视察。县上请老把式王永才打太后饼招待。习老吃了饼子赞口不绝,立即拿了龙井茶和卷烟看望这位乡巴佬,并意味深长地说道:“老汉,要给人家把人教下哩……”1960年,陕西省阿宫腔碗碗腔演出团赴京汇报演出。习老喜欢家乡的阿宫戏,陪同陈毅等中央领导先后三次来看老艺人段天焕表演皮影,一再鼓励老艺人传授技艺,把阿宫腔传下去。习老还邀请剧团的演员们到家里做客。文革期间,习老在家乡受到批判,习老并无怨气。接见富平党政领导的时候,习老说“当时群众运动嘛……”习老风趣地说:“人都说我训(方言。不喜欢的意思。)了富平,这咋可能呢……”
习老时不时的想到当年在家乡吃过的特产,也时不时的关心着家乡在新时期的变化。1986年12月,全国供销社在北京举行产品展览。在陕西展厅习老品尝了久违的富平琼锅糖。他砸吧着说:“不错,还是原来那味道。”时隔两年,富平乔山建材琉璃厂的三彩马应新华社之邀,以陕西省名优新特产品的资格进京参加汇报展销。习老十分高兴来看三彩马,并问年轻厂长是富平哪里人?一听说是流曲的,马上就想到了琼锅糖,他忙问:“还做琼锅糖么?”
习老和年轻厂长在大型三彩马前合影留念。厂长请习老题词,习老笑着说,“咱都是富平的,等我啥时候回去了再说……”
他去世以后,灵位安置在富平,永远地和家乡人民在一起。富平人民缅怀着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心中充满了崇敬和自豪。
(2012年1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