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草芽触发的意緖

发布时间:2024-07-06 17:45:46

春天草芽触发的意緖

作者:啄壳

塔里木盆地北部边缘,春天的气息不是来自迎春花,不是来自柳芽儿,也不是来自杏花。

春节过后,楼顶屋顶的积在阳光灿烂的日子开始慢慢融化,由于昼夜温差较大,楼檐屋檐就挂满晶莹剔透亮光闪闪的冰溜儿。

一天,看书看累了,下楼散步。来到附近菜园,荒芜萧瑟。背阴处残雪皑皑,寒意徐徐。溜达到向阳处,略觉温感,随便垫张旧报纸,在埂沿小坐。低头的一瞬间,拱出土壤的绿豆那么大的点点绿色,跳入眼帘。仔细察看,原来是地埂上的小草,萌发春意。

有粪车驶来,我说这么早就上粪?大草帽说不早了,翻地整地,开垄挖渠,到清明前后就该种瓜点豆了。我就想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谚语。

于是,就联想到孟德尔以豌豆为对象所做的植物杂交试验。孟德尔《植物杂交试验》的论文,提出了遗传单位是遗传因子(现代遗传学称为基因)的论点,并揭示出遗传学的两个基本规律——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印象深刻的是,由于他那不同于前人的创造性见解,对于他所处的时代显得太超前了,竟然使得他的科学论文在长达35年的时间里,没有引起生物界同行们的注意。直到1900年,他的发现被欧洲三位不同国籍的植物学家在各自的豌豆杂交试验中分别予以证实后,才受到重视和得到公认,遗传学的研究从此才蓬勃发展起来。

回家的路上,一个哲学命题飘入我的脑际:

究竟是存在先于本质,还是本质先于存在?

上网看到:哲学家波普认为,存在着三个世界:物理世界(简称世界1)、精神世界(简称世界2)和客观知识世界(简称世界3)。

“世界1”指的是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客体及其各种现象,如物质、能量、一切无机物质和一切生物有机体,包括人体及其大脑。因此,世界1中又包括了两个世界:无机界世界和有机界世界。“世界2”指的是一切古今中外个体与群体的主观精神活动。波普认为主观精神是实在的,因为它对世界1,尤其是对人和动物的躯体能起反馈作用,即它直接支配着人和动物的物质躯体并通过其活动表现出来。显然,世界2也可以划分为感性世界和理性世界。“世界3”被波普定义为人类精神产物的世界。如思维观念、语言、文字、艺术、神话、科学问题、理论猜测和论据等一切抽象的精神产物以及一切具体的精神产物,如工具设备、图书、房屋建筑、计算机、飞机和轮船等等。

何谓存在?从波普的三个世界理论着眼,我觉得,存在是潜在的存在者产生、量变、发生、发育、发展、形成、衰亡的过程。存在也是潜在的存在者被构思、设计、制造、形成、耗亡的过程。

何谓本质?从波普的三个世界理论着眼,我觉得,本质是潜在的存在者在产生、量变、发生、发育、发展以及被构思、设计、制造过程中产生质变,形成存在者后,所蕴含的根本属性。

无生命的物质、生物的社会属性,一般可看作存在先于本质。譬如煤炭、石油、天然气。都是先有有机物化石的存在,逐渐演化形成相应的存在者,然后具有存在者特有的根本属性。譬如砖,先用土、水混合相和,用模具打出砖坯,凉干,入窑焙烧,也是先有相应组成成分的存在,经过制作过程然后成砖,然后具有存在者特有的根本属性。再譬如土壤。土壤的形成告诉我们,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理化性质改变,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壳,其上部可称为土壤母质。如果风化壳保留在原地,形成残积物,便称为残积母质;如果在重力、流水、风力、冰川等作用下风化物质被迁移形成崩积物、冲积物、海积物、湖积物、冰碛物和风积物等,则称为运积母质。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质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母质代表土壤的初始状态,它在气候与生物的作用下,经过上千年的时间,才逐渐转变成可生长植物的土壤,然后具有存在者特有的根本属性。可见也是存在先于本质。

生物的社会属性,特别是人的社会属性,也是存在先于本质。人往往先求生存,后图发展,然后根据社会需要或者自我追求,在社会实践中,他才成为某种社会角色那样的人……

就生物的自然属性而言,由于遗传与变异的因素,情况要复杂一些。

生物学告诉我们,生物的亲代能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遗传物质的基础是脱氧核糖核酸(DNA),亲代将自己的遗传物质DNA传递给子代,而且遗传的性状和物种保持相对的稳定性。生命之所以能够一代一代地延续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遗传物质在生物进程中得以代代相承,从而使后代具有与前代相近的性状。

只是,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的个体之间,是绝对不会完全相同的,也就是说,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差异,这种现象叫做变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人类中多数变异现象是由于父母亲遗传基因的不同组合。每个孩子都从父亲那里得到遗传基因的一半,从母亲那里得到另一半,每个孩子所得到的遗传基因虽然数量相同,但内容有所不同,因此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新的组合体,与父母不一样,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一样,而形成彼此间的差异。正因为有变异现象,人类才有众多的民族。除了外形有不同,变异还包括构成身体的基本物质——蛋白质也存在着变异,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特异的蛋白质。所以,如果皮肤或器官从一个人移植到另一个人身上便会发生排斥现象,这就是因为他们之间的蛋白质不一样的缘故。

还有一类变异是遗传基因的突变,这类突变往往是由环境中的条件所诱发的,这种突变的基因还可以遗传给下一代。

遗传和变异是对立的统一体,遗传使物种得以延续,变异则使物种不断进化。

变异有三种类型。主要是指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与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是产生新生物基因的根本来源,也就是产生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来源。人类可以通过人工诱变的方法创造利用更多的生物资源,比如说辐射、激光、病毒、一些化学物质(常用的是秋水仙素)都可以产生变异。而遗传则是变异后新物种繁育的必经方法,变异只有通过遗传才能使变异在下一代表现。

生物的变异有些是可遗传的,有些是不可遗传的。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外界因素如光照、水源等造成的变异,是不会遗传给后代的。

我们有从父母获得的遗传物质,保证我们人类的基本特征经久不变。从这种意义上说,遗传是本质先于存在。

基因突变是产生新生物基因的根本来源,也就是产生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来源。人类可以通过人工诱变的方法创造利用更多的生物资源,从这种意义上说,变异则是存在先于本质。

再回顾波普的三个世界理论,作为“世界2”的精神世界,在传统与现实,现实与未来之间,同样存在遗传与变异。

作为“世界3”的精神产物世界,表面上看,似乎是本质先于存在。譬如一架飞机,在制造之前,已设计好图纸,功能用途以及性能已经设定,好像是本质先于存在。其实,这个本质,仍然是从构思、创意、设计、绘图而来,再经过制造把潜在的存在者变为实然的存在者,使其具有它特有的根本属性。回到前面所述,何谓本质?从波普的三个世界理论着眼,我觉得,本质是潜在的存在者在产生、量变、发生、发育、发展以及被构思、设计、制造过程中产生质变,形成存在者后,所蕴含的根本属性。因此,还是存在先于本质。

赫胥黎曾将达尔文对自然选择的论证作过精炼的表述:所有的物种都是由共同的祖先所产生的变异进化而来,通过这种转变和自然选择的过程,首先产生出固定的品种,随后产生新的物种。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有从父母获得的遗传物质,保证我们人类的基本特征经久不变。从这种意义上说,遗传是本质先于存在。

基因突变是产生新生物基因的根本来源,也就是产生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来源。人类可以通过人工诱变的方法创造利用更多的生物资源,从这种意义上说,变异则是存在先于本质。

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结论:存在先于本质。

是的,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局势,是以“不变”应万变还是以“变”应万变,关乎“文化兴国”重大国策实施的战略指导思想。

存在先于本质的结论告诉我们,实施“文化兴国”重大国策,必须以“以变应万变”作为战略指导思想……

偶尔到附近菜园散步,刚露尖尖角的小草,引发我体验了哲学思考的深层次享受,我是否有理由说,塔里木盆地的一草一木都蕴含着大美呢……

阅读更多精美散文,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散文频道。
喜欢散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