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交通人

发布时间:2022-10-16 15:59:14

上初中的时候就学过一篇鲁迅的课文《故乡》,在文章的最后有一句最经典的也很有哲理性的文字:“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参加工作至今30余年,始终没有离开交通系统,每天做的都是与路有关的事情,对“路”也就有越来越深的感悟,因为它承载着太多的梦想,太多的故事,太多的精彩。

在远古尧舜时,道路曾被称作“康衢”。西周时期,人们曾把可通行三辆马车的地方称作“路”,可通行两辆马车的地方称作“道”,可通行一辆马车的地方称作“途”。“畛[zhěn枕]”是老牛车行的路,“径”是仅能走牛、马的乡间小道。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车同轨”,兴路政,最宽敞的道路,称为驰道,即天子驰车之道。唐朝时筑路五万里,称为驿道。后来,元朝将路称作“大道”,清朝称作“大路”、“小路”等。清朝末年,我国建成第一条可通行汽车的路,被称作“汽车路”,又称为“公路”。人类最早的运输工具是木棒,后来人类从渔猎时代进入了畜牧时代,某些野兽经过驯化成为家畜,供人役使。驮运物品的驮兽便成了人类的重要运输工具。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另一种重要的运输工具“橇”诞生了。人们在橇的木板底下安放圆木,以滚动代替滑动,相传“车”就是从橇这种原始运输工具逐渐演变来的。我们中国是最早使用车的国家之一,相传大约在4600年前黄帝时代已经创造了车,大约4000年前当时的薛部落以造车闻名于世,《左传》说薛部落的奚仲担任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的“车正”官职,《墨子》、《荀子》和《吕氏春秋》都记述了奚仲造车。西汉时期,一个叫张骞的外交家出使西域,开辟了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为由这条路运输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称之为“丝绸之路”……我们的祖先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十分低下的生产力条件下,为了生存和繁衍,历尽沧桑,在中华大地上开辟了最早的道路。后来有了现代公路乃至高速公路,有了现代运输乃至“高速”运输。以上为我所了解的最简单的中国交通“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很荣幸能够成为“古往今来”现代交通运输行业这一时期一名普通的见证者和实践者,我的“事业”始终与那一条条关系百姓出行、促进经济腾飞的“命脉”生生死死地紧密相连,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苦辣酸甜一支歌,光荣而神圣的职责,足以会令人无怨无悔心甘情愿,尽其所能去追求完美,畅快淋漓地为其而骄傲自豪。因为,我是交通人。

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人们用“晴天一身土,天一身泥”来描绘盘锦的公路状况,外地朋友编了个顺口溜:“一进盘锦路,司机就打怵,两手紧忙活,帽子戴不住!”。在乡下,人们诙谐无奈地感叹道:“出门赶趟集,不坐马车就骑驴!”。那时,村里人要进城,往往一家或几家人坐在一辆马车上,挎着篮子、拿着袋子早早启程,二三十里的路,也要走上三四个小时。九河下稍的盘锦人,祖祖辈辈饱受着行路难、乘车难的困扰,能坐上汽车进城赶集成为多少农家人梦寐以求的奢望。1970年7月,我们家被定为“五七大军”,下放到当时的甜水农场小台子大队,那里远离县城,到处都是芦苇,偌大的卡车竟然无法将我们送到目的地,只得“转乘”村里派来接我们的两挂马车,一挂载人,一挂拉货,马车的“车厢”铺着塑料布,我们茫然地坐在上面走进那条弯弯曲曲的泥泞的小路……三年后,我们返城到盘山县城里,那时在城区街头和车站前,也就是散停着的几辆老式人力三轮车和不多见的“拉达”、“212吉普”,算是“出租车”,更多时还是叮咚做响的马车驴马从街上跑过。那时在盘锦还没有沥青路,贯穿南北的公路就是那条砂石路,名为“庄林线”305国道,要是去趟比较大点的城市沟帮子,能够坐上咱国产最好的“大解放”改造的“客车”——车厢安装上帆布棚,车厢里放上几张长条椅,颠颠簸簸几个小时,对很多人来说绝对就是出远门儿享受“幸福时光”了。

那时,在盘山县城还有一座标志性的大桥,就是渤海路最南端的盘山大桥。据史料记载,那是1943年东北沦陷时期修建的一座桥,也是盘锦境内第一大桥,桥面是木制的,1948年辽沈战役期间,为防御营口之敌人与台安之敌配合突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奉命忍痛烧毁,新中国解放后,1956年政府进行了重新修复使用。那座桥全长近200米,各种木桩错落有致,有点像丹东的鸭绿江大桥,晚上桥上灯火通明,颇为壮观,到了夏天,桥头两侧还有小商小贩摆地摊,人们都喜欢来此休闲、垂钓。可惜的是1975年2月4日,此桥在海城、营口地区发生的7。3级地震中遭到破坏。如今已经成为辽河湿地公园中一座只能供人行走的景观桥。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岁月悠悠,经过几代交通人的不懈努力,如今在咱美丽的鹤乡盘锦,公路四通八达,枢纽型、网络化、功能性的交通基层设施体系日趋完善。宽阔平坦的“大道”一公里一公里伸向远方;规范有序的交通一天比一天顺畅;畅洁绿美的公路环境一天比一天好;货畅其流的运输工具一天比一天多;百姓出行一天比一天便捷————乡乡都通客运线路,村村都有“招手停”。城乡一体化建设更是顺民意暖人心,路通了,车来了,百姓的日子红火了,富足了的农家人欢欢喜喜地开着小汽车进城里买房子购物消费,在最让咱盘锦人自豪的向海大道、中华路上行驶的一辆辆豪华公交车,实实在在地使人不分城乡,居不论南北,都能够充分享受现代文明生活美好。政府大手笔打造的“金廊银带”,犹如一幅饱蘸着生命繁华的画卷,更是一拱彰显着生命神奇的画廊。运筹帷幄的交通人树立“大交通、大发展、大跨越”的理念,在盘锦南站出口工程、中华路延伸线建设中,夜以继日,埋头苦干,分别仅用8个月和100天实现工程竣工通车,创造了国内同类路桥建设史上的“盘锦质量”、“盘锦速度”。那是怎样一些感天动地敢于创造奇迹的人啊!

把身体弯曲成弓的形状,架起水面上最美丽的彩虹;把身体挺立成士兵的形状,甘当交通执法战线最伟岸的青松;把身体仰成坦途的形状,编织那最新最美纵横交错的现代公路网。风雨兼程的交通人,把永不言败的奋斗激情凝聚成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气壮山河、惊涛骇浪的伟大力量。

“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毛主席领导革命队伍,披荆斩棘奔向前方……”,每当耳边回响起这激昂嘹亮催人奋进的旋律,就会心潮澎湃热血沸腾:过去那如火如荼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未来那绚烂多姿五彩缤纷的坦途大道……

哦,我们交通人。

哦,我是交通人!

阅读更多经典散文,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散文频道。
喜欢散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