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

发布时间:2023-10-08 11:06:21

这回,我只做一个倾听者。火车票是晚上7点13分的。倒了一次车,赶到候车室屁股还没坐稳就开始检票。始发站,本来是不着慌的,但我们习惯了逃难般地拥挤,别人一走,生怕自己腿脚短赶不上,不自觉地加快了速度,顾不得一头一身的汗往外冒。可也是,就这样跑上车,“住处”上头行李架已经被人占领。以致最后到来的一位壮年汉子拉着大箱子脾气大发:“他X的,我的东西往哪儿放?!”四下里看了半天没人应声,只好把箱子放在两铺间茶几下,嘟嚷着“我去找列车员”。我心想,在车上大家都是平等的,早来早占坐早占位已经定式,大家的东西都得带回去,想办法塞呗,难不成还让谁放好的给你腾开不成?后来列车员来了,上下看看,也只好说:铺下塞不进去,就放哪儿吧。这汉子仍然一脸的不高兴,像这个铺位所有人都得罪了他。这人啊,对谁发脾气都可以,就是不能对着大家伙儿来这么一下子。不光大家素不相识,互不相干,就是相识相干,这又何必?过会儿换票姑娘来了,言语间才知道他是铁路职工,签字坐车的。怪不得,自家地头上摔碟掼碗的,到不少见。

我的下铺是带着一个2岁多点儿女孩的年轻夫妻。男的本来在另一边,跟人换了住到对过。嗬,这小伙儿够壮实的,那滚圆的肚皮里到底能装多少东西啊。而且,现在这样的小伙子太多了。刚刚在那铁路人上铺的一个更年轻的小伙儿,也是位胖子。后来还听他跟人家说:坐车要少吃少喝,这样免得麻烦。但看他的样子,就知道“口是心非”这词的来历。嗯,还是听这小俩口和孩子的吧。因为你不听也不行,他们给孩子摆弄着一个“早教机”的球艺儿,外表做的跟猫样,一会儿放着儿歌,一会儿是童话,声音标准而宏亮,你想安静地躺会儿根本不得。一上车就开始的“太阳当头照,花儿对我笑”,除了间断休息,直腰唱了一路;还有“小蝌蚪找妈妈”的童话,基本也讲了一路。刚上车还觉得新鲜,觉得比广播里反复播放的安全规定早餐常识什么的好听,等到连续一个多小时八九点钟瞌睡上来想休息的时候,就觉得全是噪音了。不过,这由不得你不听,也由不得他们夫妇不放。因为一停顿,就能听到那孩子的声音:“要听听”。爸爸说:“没电了,放不了了”。马上就是那孩子一声有特色的嚎哭,继而是妈妈的责备:“让孩子听嘛,有什么啊。”于是,这歌声、这童话再反复开来。当时我还想,也许这只是孩子晚上哭闹的症候,算不了什么。但当第二天天亮之后一再反复的情景出现,我才明白,晚间才是个开头。

围绕着孩子,围绕着带孩子的事,围绕着家庭工作,这小俩口少不了拌嘴。一会儿,女人叫男人过来把孩子把住。一会儿,女人让男人给孩子找吃的用的。女人的世界里,孩子是她的全部。为了给孩子晚上穿纸尿裤,男人说没事的,不用;女人说,晚上你又不管,黑黑的你抱着去上厕所?女人把自己的小拎包放在茶几上,男人给拿下来放床下;女人拿上来,男人垫张报纸再拿下来。女人一个白眼瞪过去。晚上了,女人说:把咱的箱子都拿下来放床边吧。男人说,拿什么拿,你去拿,傻不傻。女人说,傻什么,我是说拿下来放心些。男人不啃声,只是给了女人一个后背。

中午时分,空调列车不开空调,空气就显得沉闷浑浊。孩子跑着跟邻坐一个稍大些的“姐姐”玩耍,女人跟着盯着。列车员过来了,女人说,你开开空调嘛,空气这么差的。列车员说,开不了,外边温度低。女人说,那就把窗户打开一下嘛,空气这么差,我们大人还能忍受,孩子们在这种空气下怎么弄。列车员说,你别拿孩子说事。窗户不能开,怕扔东西出去。女人说,我们保证不扔东西出去,实在太闷了。列车员没说话走过去了,再过来的时候女人再说,列车员只得打开了窗户。沉闷到是一下没了,但列车外寒凉的风一下掠过来,让浑身是汗的人身上免不了哆嗦一下子。我想,要是不注意,这种时候最易感冒呢。果然,小女孩很快打了几个喷嚏,鼻子下也不时流出了清鼻涕。

孩子过会儿就叫着和“姐姐”玩,又到带着“姐姐”的那对老夫妇哪儿去吃东西。女人就喊:我们这儿有吃的,这孩子,看见人家的就好。那老人说:没事的,孩子嘛。女人就拿东西给那小女孩。不一会儿,那小女孩过来和这女孩一起听起了她的“早教机”,于是又是重复的故事和熟悉的歌声。男人说,你也不多装几首,老是这个。女人说,你不弄,我也没顾得上弄。回去了你下载吧。男人说我记得弄过的。于是拿出摇控器,反复摆弄,结果还是老样子。不过,他把原来很大的声音调到了低声,噪音的聒噪立刻好多了。

我们另一张铺位的对面上下也是一对夫妻。他们是从广汉上的车。我问他们为什么不从德阳上,说怕晚了东西不好放。看来这是老江湖,懂得的多。他们说都是青海油田的职工,现在住在敦煌七里镇油田基地。我说知道,我去敦煌见过这个地方。他们说孩子远走高飞了,去了江西南昌。我说孩子们有自己的路,能考出去在外地打拼,说明有能力。他们笑笑。他们是回去探家的。石油人,五湖四海汇集,全国各地都是家。听说玉门人在东北大庆就很多。这是些为国家建设做了大贡献的人,待遇高些是可以理解的。噢,我铺下的那对小夫妻说也是青海石油上的,那小伙儿老家是四川,而那女子,听口音是当地人。一代接一代,老的叶落归根,新一茬儿又接上了。“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在中国,不单单石油、航天几个行业是这样的。

火车上听人说话,会引起一些思索。比如带孩子的母亲,她们辛苦、唠叨,她们眼里孩子的宝贝程度,是其他任何人都无法想像的。母爱,无私而又自私。这是天性。又如孩子的性情养成,恐怕小小时候就要注意了。做父母的浑然不知,别人却能听出来孩子用“一哭二闹”要挟屡屡成功的味道来。当然,在孩子的娇嗔与管理之间如何把握合适,却是个大问题。还有带孩子的问题。比如听那对送孙女回去的老人,他们带出来的孩子,如何跟自己的父母沟通交融的事情。有些自己不带的孩子,大了也跟父母不亲不近。还有坐车的态度。无论是谁,都应用目光平视他人,且不要把生活或单位里的“娇骄”二气耍在别处。像那位铁路职工,从开头的脾气开始,给附近所有人都留下不愉快的印象。当然,我相信他工作生活里也不一定会是霸道的人。但人之言行,总代表着些什么,也会给人留下下什么,这是毫无疑问的。

倾听,咂摸别人的言行,回味自己的生活,总是有益的。

2012年10月11日

阅读更多经典散文,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散文频道。
喜欢散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