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爸爸辛劳了一生,用养鱼的收入和打渔的收入供养了我和姐姐上大学,在经济上,我着实应该有所回报。
妈妈去帮姐姐带娃了,上个礼拜我回家看我爸爸,又收到了他的一堆抱怨,首先是抱怨我的大伯,总是去看他,又不帮忙做点饭,其次是妈妈,说妈妈买的菜不对胃口,说妈妈总是做他不喜欢的事情。总算是没有抱怨我的爷爷奶奶只给了他一条命了。我小时候便是听着这样的抱怨长大的。一边抱怨这个,一边抱怨那个,他说话太冲,我想安慰他,我怕我一开口他就会曲解我的意思,然后来炮轰我,就像上次我要我爸爸少吃一点米饭,因为米饭的糖量高,可以多吃点蛋白质含量高的东西,但是我才说了第一句,他立马就怼了回来,怒气冲冲地,“每天干活,就是要吃饭,你还让我少吃!”,接着又是一堆,我后面的话就说不出口了。但是我要听他接受他的抱怨,所以我那时候害怕回家。
爸爸很多情况下呢,又是好的,看得挺开。只是他脾气暴躁的时候把这些脾气好的时候给人的印象都抵消了。
大抵老一辈人,界限感都不太明确。抱怨起来也毫无边际。不仅抱怨的的内容很宽泛,倾诉的对象也挺多的。我想我的堂姐们有时候打电话来说的那些话,有一半出自爸爸的口中,但是爸爸却丝毫没有意识到,很多人的形象,都从爸爸的口中,得到了减分。我有时候在想,爸爸有没有对堂姐们抱怨大伯,毕竟大伯是堂姐的亲爸爸,这样听着,也很难受吧。
我读书的时候,成绩还不错,家里穷,爸爸又自认为农民身份卑微,没啥可夸口的,所以一直在外炫耀我会读书。不过这个会读书也并不是我自己真的这么想的,其实我刚开始读小学的时候,成绩也非常一般。直到我有一次,语文和数学都考了一百分,然后我就走上了考第一名的“不归路”,为什么打个引号,因为这条路可是有人押着我走的,那就是我的爸爸,可能妈妈也有一些,但是因为爸爸对这个最看重,所以妈妈反而没有什么印象,小时候不懂这是压迫,只是觉得一定要考第一名,不然没面子,家人也很生气。小升初的时候,考了个全校第六名,我心里很难受,同时又很害怕,我就趴在床上,结果我的爸爸站在床边,一遍又一遍地问我,为什么没有考第一。这个情景,我可能到死都忘不了,至于为什么这么深刻,我想可能是因为到现在我的潜意识都没有原谅那个时候的爸爸。我姐姐说一直很羡慕我,觉得我是家里的骄傲,大家都很看重我。我只想说,死要面子活受罪,牺牲掉小孩的心理健康去要这一份虚荣是真的不值得的,我记在这里,提醒我有了小孩不要干同样的事情。很小,我的潜意识里,就觉得,只有考第一名爸妈才是高兴的,只有让他们高兴他们才喜欢我。如果我没有考第一名,就要说我骄傲自满。包括我堂姐,我们家里四姐妹,就我学历最高。大家都觉得我爸妈为我付出了很多,如上所说,经济上的回报确实该有。但是那些不合理的期望,我不想说这是付出,这些,就像是一种酷刑。
到我工作三四年之后,我才开始意识到我对自我认知的一个错误。开始承认我其实就是普通一人,放下在原生家庭里要面子的思想,放弃满足我爸爸的虚荣。
放下那一层层不切实际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