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我的采访手记

去一个叫庙上村的村庄采访大棚蔬菜生产。
这是一个不到一千口人的小村,全村共有1100亩土地,其中,大棚蔬菜、工棚蔬菜、露地菜面积就占了600多亩。我们赶到庙上时,乡亲们大多在自己的大棚里出蒜苗、捆蒜苗。
一个叫王连顺的农民,家里5口人,种了3亩蒜苗,一家人正在棚里分捆堆在身旁一大堆葱绿青嫩的蒜苗。问起收成,老王说:今年不好,去年这个时候,蒜苗价格接近三块钱一斤,今年还卖不到一块,多是九毛钱一斤。我问为什么?他说:今年天气一直没下雪,天气好,虽然产量高,但是价格上不去,不如去年收入高。
庙上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种植蔬菜,品种从开始的一两个,发展到现在的20多个,模式也从当初的露地菜到现在的大棚、工棚。
村支部书记王连锁告诉我们:这一亩地,种了蒜苗,再种一茬黄瓜,一年下来好的年景收三万来块钱,像今年价格不好,也就收两万来块钱。
我笑了,说:这两万也不少啊!支书说:那是啊!
支书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很老实很本分的一个庄稼人,和我采访过多那些有私家车的年轻支部书记不同。那些人说得话我向来是不太相信,可这位老人说得话我倒是认为没什么水分。
老支书说:我们村很少有人外出打工,要说我们村里人,大钱是没有,你要是想一家存个百儿八十万的,没,但是我们家家户户都不缺钱,都有钱花。谁家娶媳妇了,新媳妇过门后,家里大人就分家给他们一个菜棚,这样小两口一年就能弄个二三万,吃的喝的花的都有了,舒坦呢!
在接下来接受采访的乡亲们,也用自己木讷甚至有些笨拙的话语,验证了老支书说的真实性。他们几乎用一种很轻描淡写的憨厚和淳朴,一笑说一年也就收个几万块钱吧。
后来来到村里收蒜苗的菜市场,这里挤满了前来卖蒜苗的农户。见一辆山西牌照的汽车正装蒜苗,上前和司机聊起来。这车来自长治,来这里拉蒜苗有七八年了,年年来。市场经纪人一个叫李兵刚告诉我:这市场最多的一天走过150万斤菜,拉菜的有武汉、湖南、山东、山西等地方。一斤菜他要抽取一分的交易费,150万斤该是多少钱啊,还有哪些装车的村里人呢!
采访结束后,走在庙上水泥地面大街上,看着一家家新盖的瓦房,气派的门楼,以及家家屋顶上的太阳能热水器,心里很温暖。坐在家门口,正端碗吃饭的一位中年人,见我们路过,便热情地邀我们回家吃饭,支书说:你能做啥好吃的,人家记者会吃你的?!那人爽朗一笑回答:呵呵,我家吃的菜保准没打药、无公害啊!
是啊,我想,不但吃的无公害,他也没有房贷什么的忧愁,像他这个年龄如果在城市里,我不知道还有没有现在的自在和悠然。

生活日记网 用日记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等老了,我们一起来把它回味

所有回复(0)
暂时还没有人回复哦,抢沙发喽...
我想说两句(您的回复是对作者莫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