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人饮食之讲究在于好尝时令、要吃新鲜,可谓是天天变样、季季不同。这不,初秋时节,鸡头米隆重登场了。
鸡头米植于浅水的荡中,于阳春三月长叶。其硕大与荷叶颇为相似,不同的是面青背紫,且叶子和颈部都生芒刺,每一片叶子有一张小圆桌大小,蹲上一个三五岁的小孩不是神话。至盛夏于颈端开出紫色花朵。夏末秋初结实,形状不甚规则如成人拳头般大小,却还生长出鸡嘴一般的尖角,远看就像伸长头颈的鸡头竖于荡中,故而得此俗名,其学名为“芡实”。打开鸡头,里面如同石榴籽排列,但比石榴籽大,雪白粉嫩的鸡头米外面还裹着坚硬的棕色外壳,看上去如榛子般,但比榛子的外壳硬多了,剥剪起来很是繁琐艰辛,要戴上特制的铜指甲才行。每年鸡头米上市的日子,沿街埋头吃力地剥鸡头米的老老少少成了一道特有的风景。鸡头米如此来之不易,又时令短、不易保存,因此价格昂贵。由于利润可观,许多外来工为了赚点辛苦钱,也加入了剥鸡头米的行列。随着剥鸡头米队伍的壮大,方便了消费者的需求。几年前想买到新鲜的鸡头米,常常要预定,现在可以随到随买了。
鸡头米好吃,但是烹饪有讲究。一般人家的吃法是与糯米小圆子同煮。必须先煮熟小圆子再下鸡头米,煮40秒左右就关火,时间不能长,否则一旦煮老了,赛过嚼橡皮子弹。喜甜口的可以加白糖,喜香甜的可以加桂花糖。还有用鸡头米与荤菜搭配起油锅爆炒的,通常饭店里会这么做。
我最喜欢清煮鸡头米。淡淡的甜、淡淡的鲜,还有淡淡的香。清爽上口、糯而不酥、回味无穷,堪称难得的天然至味。若加糖,则夺其味。若加桂花,难免喧宾夺主。若与荤腥起油锅爆炒,那简直是暴殄天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