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沙发”,是我们的行内话。虽为调侃,基调却不轻松。
坐沙发,意味着考试成绩越标,碰触了规定的底线,领导亲自谈话,分析失误原因,激起人“知耻而后勇”的一种方式。
回想踏上工作岗位,28年来,这样的“殊荣”有三次。细细琢磨,次次不同;个中滋味,值得寻味。
第一次坐领导的沙发,是在我22岁,参加工作第二年,也是由乡村学校调入现在单位的当年。原因起由是第一次考试,我所带班级的平均分和平行班相差了8分。准确地说是低于平行班8分。在同行异样的眼神中,我走进了校长办公室,接受“坐沙发”的高级待遇。
当时是初生牛犊,任你校长是一头猛虎,我也心中无怵意,千真万确是“无知者无畏”的做派。最关键的一点是自我安慰的“精神疗法”,让我的心理变得强大:参加工作不久,缺乏经验;面对95人的大班额,方法不当。以上两条,足以让校长原谅我的失误。况且,面对失误,我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寻找了主观与客观的原因,写出了情感真挚的“卷面分析”。领导看我涉世不深、年轻无知,再加上态度认真的书面反思,即使心中有所不快,也没有高声言语;鼓励了几句“年轻人精力旺盛,好学上进,努力就能迎头赶上和超越”之累的话语。我神情镇定、毫无负担地告别了沙发,走出校长办公室。
出得门来,抬头仰望蓝天,云清风淡;心中暗下决心:沙发再舒服,但愿这是首次、也是结束。
自此后,工作中不再是蛮干。低下头来,虚心求教:向模范班主任学习管理班级;向教学骨干讨教教学方法;向优秀前辈请教问题;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率;回到宿舍对着同类题目寻找规律、总结方法;对着学生的错误记录数据、分析是学习习惯导致了错误的发生还是自身教学中的失策引起错误不断……在这样的警醒中,一路走一路反省,自身的教学水平、管理技巧、课堂艺术得到长足的锻打和磨砺,渐渐地由一个茫然无措的新手到寻找目标、不断进步的教学能手,专业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
首次“坐沙发”的经历,是无奈、更是必须。对一个不知教学的意义、本质、最终目的是什么的新手来说,唤起前行的动力、从内心知耻并愿意主动进步的意识,是专业成长中必不可少的锻打。有跌倒,才有了一跃而起的动力和奋起直追的勇气!
第二次坐沙发,是在我成为学科教研组长后。这一次,我是作为配角,没想到最后“反客为主”,我唱了一出“李代桃僵”。
身为学科组长,一副肩膀扛着两个责任:一个关乎自己班级的成绩,一个关乎团队集体荣誉。尽管平时开展集体教研、共同研究复习内容、制定复习计划,采取齐步走不让一个团队成员落后的方法,还是“智者千虑”,难免有失。在一次口算竞赛中,团队中的一个教师所带班级的成绩,又碰触了底线。我们整个集体,一个不落地坐领导的“沙发”。
在私底下,面对此次失误,我已经提前和那位老师交换了意见。因为我恰好监考的是她的班级,发现她们班纪律松散,学生做题效率低下,竞赛口令发出后,10分钟之内完成100道口算题,他们班级大部分同学磨磨蹭蹭,耽误了时间,很多学生没能在规定时间内做完。这就是失误的最大原因,让她从此方面分析,制定措施,以期改正。
没想到,事到临头,那位老师精神紧张、心理脆弱,面对领导的询问,泣不成声、语不成调。一任委屈的泪水横流,难吐只言片语。其他成员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作为“领头羊”,我只能临场救急,不管三七二十一,把责任全部揽到了自己名下,言说自己失职,为她解了围。
面对领导的疑问,我先是肯定了她的成绩和做法,然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指出问题,并且当场表态,会从问题入手,想办法帮助她,提高团队整体水平。因为自己平时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业绩,领导有目共睹;加之彼此年龄相当,沟通起来也比较顺利;再之,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能一味责怪老师。以上三方面 ,打消了领导的顾虑,也再没有单独和那位老师谈话。
本次坐沙发,我的“侠义之举”,效应一举三得:分管教学校长见了我打趣“有责任有担当,大包大揽”;组员暗地说“组长心不藏奸,跟着她心理无负担”;那位老师也轻松愉快地干着工作,消除了压力。
二次“坐沙发”给我的体会是:一个和谐的团队,凝聚一股向上的动力,依靠的是成员之间的互相尊重和互相帮助;出现问题不可怕,更不逃避,找准症结,消除隐患,轻松向前;互相推诿与无谓指责,是团队协作中的大敌,万不可为!
第三次的沙发,是我坐在自家的沙发上,思考这次失利的原因。
昨天考完,我所带班级的成绩在10个班居于榜首、成绩遥遥领先。作为我个人来说,这是预料之中、也是平时付出应得的回报。对此,我深感欣慰,为自己、为班级的学生。但身为一个团队的领路人,我又让一个成员游离于团体之外。多年养成的习惯,让我陷入沉思之中。
作为学科组长多年,积累了领队经验 ,知识和工作中绝不会出现漏洞。如果分析原因,我也不会简单到像当年那样,不问青红皂白,全部承揽责任后果。我更愿意一分为二、客观分析问题,对己对人都负责的态度,才更有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
首先从我本人分析。身为年级组长,平时杂七杂八的事情、临时的会议比较多,可能会冲突到正常教学。正因为有此担心,所以对于每节课都倍加珍惜,故上课准备充分、课堂效率非常高。这从每次课堂容量和平行班级比较便可得知。多年的教学习惯,我在课堂上不漏痕迹地补充了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尽管平时不显山露水,久而久之、积少成多,有意无意地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就拿本次的一道试题来说,其他几位老师担心学生答不出题目;说实话,我也有此担心。但我一贯的做法是:只要平时脚踏实地,深刻领会教材编排意图并加以适当拓展,相信学生会给我惊喜。 事实就是:我的学生真的给了我惊喜!上一次期中考试如此,本次还是一如既往。当我问及那道没有强调过的题目会不会做时,我的学生异口同声回答“会”,语气中充满自信。
我当时也奇怪;当我翻开学生的课本时,补充的内容赫然在眼。能取得如此成绩,全在于瓷实的课堂,砸实夯实脚下的每一步,不踏空、不陷落。平日之功,强于临时抱佛脚的补缺。
再把眼光投向成绩“超标”的老师,作为一个旁观者、她的直接上司,我也做了客观公正的分析。
她的工作态度严谨认真,这一点不容置疑。和她共处5个月,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切,她对工作敬业负责,没有丝毫马虎和敷衍。
她是班主任。班主任的工作琐碎繁杂,在时间上会耗费很大精力。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有限的精力分散到诸多的事务中,势必会顾此失彼。
她带的是双班。两个班级的课时交替、轮番授课 ,疲惫之感无可避免。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即使她想开小灶吃偏饭、课外辅导,时间上也是不允许的。
最关键的一点是:她是刚毕业的学生,是新手上路。
由新手上路到得心应手搞好教学,需要时间的磨合与历练!不是你心有所想便事有所成、也不是你决心铁定便能心意如愿,更不是你空喊几句口号便能顺心顺意。这是每一个从事教学的人的共同感受,教学中没有一蹴而就,没有个3年、5年的付出和磨砺,休想轻松自如。
教学是一个深不可测的海洋,要学习要钻研要提高的地方数不胜数;只有热情和干劲,远远不够。影响学生学习水平的因素是很复杂的: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专业知识的拓展、课堂管理技巧的形成、教学艺术的增加、学生心理因素的把握、学困生学习热情的激发、学习效果落实的方式方法,等等等等,都是在工作过程中,边干边摸索、边干边形成的。所有这些能力的形成和积累,至为关键,都需要时间!
最重要的,正是她最缺的。这才是问题的症结,而这个症结,恰恰是外力、外人所不能替代的,更非一日之功。
这似乎又回到了我当年第一次“坐沙发”的情形。轮回,是如此的周而复始、相似相像!所不同的是,比起“超标”,当年的我,比她离标线更远、更惨!
第三次的“坐沙发”,于我个人而言,没有无奈、也没有责任承担,更没有领导强迫,完全是自愿。我只有一句感慨:要拯救自己走出谷底、走出深渊,唯有自己。自己,才是自己的神!
求人,不如求己。没有智慧的耕耘,只能换来贫瘠的收成。年轻,不要怕“坐沙发”;借助“沙发”的反弹力能奋力弹跳,走起,什么时候都不迟!
我不知道,此次失利的、我年轻的“战友”,她会不会想到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