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张照片,照片的主角是一只狮子。
这张照片在妹妹欧洲六国游的优美风光照中,独独抢我的眼。
说起狮子,人们往往能联想到的字眼就是:雄健、勇猛、凶悍,甚至残杀、血腥。眼前的这只狮子,悲伤的情调深深地笼罩着它,无处不在的忧伤,从它无力耷拉的双目、蜷曲的鬃毛以及疲软的四肢中,无法遏制地流淌和蔓延。
初触此照,我的心便震撼。
是什么原因,导致号称森林之王的猛兽安静无奈地蜷卧着,失去刚劲强悍的威风凛凛,眼神黯淡、神情疲惫、哀伤无限?它的背上,一根折断的箭簇,仿佛在向人们昭示着什么;但它眼前颓然而放的瑞士十字军标记、紧压在侧卧头下的铁矛坚盾,又准确无误地告诉人们,它的悲伤绝不是简单的皮肉伤所致。
“这只狮子的神情为何如此悲伤?”“这幅石雕的名字就叫《悲伤的狮子》”。
从欧洲旅游回来的妹妹大致向我介绍这幅石雕的历史背景。
没想到一幅艺术作品,竟然无声地讲述着一个远去王朝动荡时期悲壮残酷的故事。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在百度中输入“悲伤的狮子”词条,有关它的故事梗概和图片、文字,便会扑面而来。我不想做过多的赘述。
一件艺术品,如果被赋予历史的使命,镌刻着风烟,烙上沧桑的印痕,便多了一次被凝视、被思考、被解读的机会。一件艺术品,放置在历史的大背景中去解读,它不再是冰冷的石头,而是一本无字巨著,每一个部位都透射着历史的尘烟。
我再一次谛视着这只狮子,被创作者奇特的构思折服。他摒弃了厮杀打斗的场面,避开血腥弥漫的战场,隐去残殇无数的士兵,只以一座山崖为背景,选择一处幽谧深邃的山洞,安放一只曾经勇猛无敌、奋力搏杀,而今中箭疗伤的独狮为主角。没有怒吼、没有枪炮轰鸣、没有哀嚎,无言的沉默,封锁了搏杀的激烈,静穆中掩藏了曾经的惊心动魄。
有的伤痛,痛到无言以表;沉默的下面,喷涌着汹涌的烈火岩浆 。
以一只狮子象征着18世纪瑞士能征善战的雇佣军,它被赋予了勇猛无比的战斗力。这一支被金钱雇佣来的瑞士军队,作为抵御侵略、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特定群体,唯雇主马首是瞻,抛家弃国、别亲离友,却是为了一个毫不相干的法国国王的安全利益,付出786个瑞士男人的生命为代价,的确是一个天大的“政治幽默”,是人类史上一场嘲讽无比的闹剧!一个被外强用金钱雇佣,为了他国利益,不惜用血肉之躯做挡箭牌,难怪这只“雄狮”表情如此悲伤、哀怨!
这只狮子紧靠着象征瑞士的十字军旗,无力低垂着头颅、缩起尖利的四肢,任剑伤折磨着肉体,无可奈何闭上曾经令敌胆寒的如电双目。只有沉浸在极度悲哀中,才有这种无言倾诉!它已疲惫不堪、它已厌倦至极,被雇佣的耻辱让它无力开口;个人的不幸、国家的不幸、民族的不幸,屈辱和悲痛,让它无言辩驳。它只有沉默!它一声不吭,每一个观赏者却能从它的沉默中窥见心灵深处的隐痛!
间接地表现悲哀,象征意义丰富而沉重。我真的为雕塑家精确、深刻的视角折服。这才是大手笔,大意象!
这幅雕塑让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幅名为《死之余响》的画。画面极简单:一只黑猫,蹲在十字架下,回过头来,瞪大了两只眼睛。作者没有描绘死亡这样一个大命题的哀伤或者沉重,抑或是死后重生的希望,而是用极简的画面,让人观之起了遐想。黑色、十字架、回头、睁大双眼,构思出奇,含义深长,令人叹服。
时光迢递,物换星移。
如今的瑞士早已“保持永久中立”而和平安静,摆脱被雇佣的耻辱;而这只狮子,带着征战的风尘,忧伤地蜷缩在高耸巍峨的山之一隅的窄小石洞里,独自抚慰着内心的伤痛。洞外,山风吹过,草木一秋。时移世易,它依然沉浸在无以自拔的悲伤中,向每一个走近它、凝望它,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肤色的人们,讲述着那段古老的历史演义。
艺术的魅力,才是永垂不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