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好老师

最近,我一直处在感动中,那是因为我读了一本好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于是,又有了写点什么的冲动。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教育专家尹建莉16年 的教子手记,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优秀的家庭教育原创读本,是一本还未上市就以“手抄本”流传的图书。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是这样评价这本书的: “这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是难得的家教读本,既敢直面教育问题,又深入地思考;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最重要的还有无所不在的爱 心。”相比较许多家教图书,这本书有如下特点:第一,本书首次提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使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章可循。第二,书中给出许多 简单而又实用的操作办法,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使父母们不仅立刻获得许多有效的经验,教育意识也随之改善。它是实事求是谈家教的典范,是家长们实用的工具 书。第三,本书不但告诉你怎么能提高孩子的成绩,而且告诉你怎么教孩子做人,教你怎么培养一个自觉、自强、自立的孩子。

我既是一个十一岁孩子的母亲,又是一个从教多年的小学语文老师,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我读了这本书,都从中受益匪浅,真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给 小板凳揉揉疼”多么有创意的提法。孩子小的时候,玩耍或走路不小心碰到东西,碰疼了就哇哇的哭,为了安慰孩子,家长们都是一边哄孩子,一边故意举手打那个 “肇事者”,责怪它为什么碰疼了自己的宝宝,做出给孩子报仇的样子,我也曾经这样做过。当时,觉得这样做很自然,没什么不妥。可尹老师认为:这是一种复仇 行为。它教给孩子遇到不痛快就去责怪别人,教给孩子的是不宽容和报复,不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仔细思考,的确是这个理儿。可身为教师的我,却站不到这样的 高度去看待问题,真的很惭愧。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圆圆身上,尹老师就有了“给小板凳揉揉疼”的创举。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吧:圆圆摔倒了,她赶快轻轻地亲亲圆 圆的疼处,安慰她“马上就不疼了,宝宝不哭。”再像对待她一样,带着她给小板凳揉揉疼,告诉小板凳“马上就不疼了。”尹老师认为:“这样做,不但没有让小 板凳站到圆圆的对立面,成为加害她的坏蛋,还能作为朋友分担痛苦,并让她意识到碰撞是双方的事,要互相体谅。”既安慰了圆圆,又教给她要善待“对方”,这真是一种全新的健康的教育方式。

这 几天,由于儿子高烧不退,我和他住进了人民医院的儿科。在儿科住院的都是幼儿,打针是他们最害怕的一件事情。儿子的邻床是个两岁多的孩子,他不乖的时候, 家长总是拿打针来说事:“你还哭,让护士阿姨给你打针。”这一招的确灵,孩子立马就不哭了。可我在旁边却为她担心,老这样恐吓孩子,他不怕打针才怪呢。果 然,这孩子打针的时候,几个护士都搞不定。

就打针这回事,还有个家长的说法就更离奇了:“宝宝乖,宝宝不哭,护士不打宝宝,打隔壁的妹妹。”咋一看,这样哄孩子是没什么问题,可仔细一思考,这是多么自私的教育方法啊!她的孩子不该打,难道隔壁的妹妹就该打吗?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将来恐怕很难做到舍己为人。

从这两位家长身上,我看到了许多年轻的家长,她们都很爱自己的孩子,可爱的质量不高,她们是多么需要正确的家教理论来指导,我向两位家长推荐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希望她们能少走一点弯路。

就 孩子的阅读问题,我也曾经走入了误区,还错误地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不爱读书。读了“不看‘有用’的书”这一章节,这才明白:孩子对阅读不感兴趣,罪魁祸首就 是我这妈妈。我推荐给儿子读的书,都是我认为有用的书,可每本书儿子总是翻几页就丢在一边,再也不问津了。为读书的事情,儿子没少挨我批评。我总抱怨他不 爱学习,现在看来错在我,不在孩子。尹老师让我明白,我在选书的时候,只考虑有用,没有从孩子的兴趣出发。知道这一点后,我改变了做法。我告诉儿子,你喜 欢看什么书都可以,妈妈给你买的这些书你不愿意看就不看。儿子像得了特赦令一样欢天喜地,以后,他的房间什么书都出现了:《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水孩子》 《昆虫记》《笑猫日记》《鲁西西外传》等等,随着他每天看书的时间的增多,我们之间因书引起的矛盾消失了,真的很感激尹老师。

现在的孩子所处的环境,与我们当初儿时的环境有着太多的不同,而我们从父母身上继承来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我们教育孩子的需要。然而,教育好我们的孩子,是我们无法逃避的责任,并且这项工作是一次性的,等到孩子长大以后,你再去感叹:“如果当初我如何如何”时,已经没有后悔药让你吃了。

读过这本书后,你会发现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当然,我们不能指望读一本书,所有的问题都能找到答案。我经常和孩子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是在告诉自己,“读”、“ 行”先从自己做起。

生活日记网 用日记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等老了,我们一起来把它回味

所有回复(0)
暂时还没有人回复哦,抢沙发喽...
我想说两句(您的回复是对作者莫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