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这个半瓶子咣当的中专生做了文秘,或许也就是从那时候起,一个半路出家的文秘工作者,开始了自己的与文结缘的写作生涯。几年下来,我靠着写了撕,撕了抄,抄了改,改了再写,从一个不见经传的小秘书成了一位自我感觉还行的大办事员。再后来,又阴差阳错写了几百篇散文、杂文和评论而且还自不量力的著了书。
当初,我哪懂什么文体,甚至不知道自己所写的文字是何体裁。好在那时在办公处就是写写简报、新闻稿什么的,没什么特殊要求,只是比葫芦画瓢而已。慢慢的文秘工作成了事业,自己也就从坐班写总结呀、报告呀、领导讲话呀开始,写一些纪实的心得和文秘工作必不可少的日记。可以说我的写作底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培养起来的,也可以说是边写边学吧。
或许是做文秘很枯燥,有时候需要调剂一下大脑的活力,我便开始阅读大量工作之外的文章。记得在初读一些名人的散文时,那些文字就像灵犀的快意那么地强悍,迅捷地与我的灵魂相撞,只在那一瞬间,让我心灵深处压抑许久的渴望竟然鲜活起来,从此,一种前所未有欲望融入我的心空,让我在散文里遨游,我在散文里荡漾。
其实,我沉浸在那一篇篇动人的文字里不能自拔的因由,并不是说那些语句多么经典或者多么精彩,而是文字中的那一份朴实无华的真情实感扣动了我的神经、我的心扉。就这样,我借着阅读的微光,与心灵对视,与灵魂交流,用文字的清泉,沐浴自己那一颗浑浊的灵魂。
久而久之,我不自量力的也开始提笔写一些小东西,抒发一下情感。在后来,我在文字间一发而不可收拾,在静寂中挥毫泼墨竟成了我的一种嗜好、一种牵挂、一种解脱、一种宣泄。
或许是耳闻目染久了,慢慢地我知道了文体中有散文、杂文、评论之别。或许是别有用心惯了,慢慢地我知道了散文还有叙事、抒情、议论、说明之分。回过头再看看自己写过的文字,才发现除了真实之外似乎是五花八门,毫无章法,很难把其划归为哪一类体裁。扪心自问,我写的文字就是以时间顺序先后记载和抒发了自己职场中的喜乐悲哀以及思想深处对美好人生的渴望与期盼,而事实求是地描绘出当时步入人生的那种坎坷和心志历练的那种心酸和坚持。更多的是透过自己生活中的每一个小场景、小事件、小风波、一个小感悟再现一些社会底层的一些呼声,一些挣扎,一些呐喊,一些期盼。它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煽情的感慨,唯一的就是自享其乐。
许多朋友在空间里看到我写的那些文字,他们告诉我写作水平没有特别的手法,内容写的却很有一定的感情,也真实,可就是显得有些灰凉,甚至缺少散文的一种劲道。说实话,我承认散文都是难度要求极高的文章,而且作者必须具备很高的文学功底和极强的知识厚度。我不是作家,也没有刻意去追求散文的形式,所写的这些文字取材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中再自然不过的一些自我现象,扪心自问,虽然取材微小、意义浅显、词采平淡,可我的初衷仅仅不过是个人的喜好。只想用叙事的态度让人物或事件说话,从而解析和领悟一些原来没有经历或者涉及的那些领域、态度、思维,进而开阔一点视野,增加一点免疫力或者是趣味性,并没有拿出来炫耀的意思。后来我又想,管它是什么体裁呢?叫它散文也好,小文也罢,杂谈也行,说白了,只要能从中获得到我的快乐比什么都重要。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忐忑的心开始干净、清澈起来。
我之所以愿意把生活中那些被我所闻、所见、所思、所想的东西写出来,一方面是让自己的心声从此有所显露、行动有所记载、生活有所标记、情感有所寄托。另一方面是想让那些使我有时迷茫、惊诧、困惑、痴迷的或喜、或悲、或哀、或怒的风尘俗事有所总结与判定、有所规避与沉淀。不过,文笔里我在刻意描述一件事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化自己随泼逐流的意识的同时,却在刻意的回避这件事的结果是否合乎逻辑的判断和是非曲直的解答,从不去触及社会深层次的东西。当然,这与我身上遗留的时代特色分不开,胆小、顺从、唯上、隐忍。尽管,我想回避的东西还是会顽强地出现于我的笔端,只不过现实与现状的矛盾,常常让我欲言又止。
不管怎么说,我写作的着眼点来源于生活本身,来源于身边的朋友,并从中来写自己的日常生活,写自己的内心感受,那些夜以继日的劳动,没有让我遗憾,相反却让我受益匪浅。当许多新事物涌现的时候,我对旧事物总保持着一种深深的眷恋,这就要归功与我的文字。是它让岁月在流逝中始终追寻着四季轮回的某个瞬间,定格记忆里那每一段别样的风景和可歌可泣的影像。让那些所见所感如实的呈现在阳光下,并用最轻松的心情去追忆、去分享、去感悟、去珍惜所传递的那一个时代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更迭的暮暮演绎。让读友从中发现和深感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年代和气息还另有一番味道和情趣,并能深深地理解,细细的品味其中的随意人生和励志豪情,我就知足了。如果能让读友从这些文字中受到一些有益的启发,并能为其生活增添一些乐趣,那我就更感谢不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