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六月天但是天气不是那么的骄热,今儿周六我们突然想出去散心,从来没有去过县城的东边于是向关山处溜达。
一路夏风嗖嗖,从车窗吹进来,满身惬意,沿途庄稼郁郁葱葱,绿树成荫,新农村赫然跃目,远望处山岚弥漫,层峦叠嶂,石岩高耸,不知不觉我们走进了人间仙境。
丈夫小心的驾着车经过40多分钟来到了陈堡村,一会儿我们看见了一条小溪哗啦啦的从沟边流淌着,清澈见底,真想捧起一掬山泉放在口里解解渴,溪边的野花散发着淡淡幽香那野生的莲花静静地依在小溪沿上大大的叶子伸出来和叮咚的山水相映成趣。我突然记起峻青老人家说的一句话:“开在幽谷的花更香,溪水照的影子更亮。”蓦然让人仿佛又联想到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niǎo,nuó)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一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mò)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由于山路太陡,所以我们徒步而行,不一会儿来到山下,陈家洞了的石窟其保存最完好,是晋太和年间、镌刻在一巨石上的三尊摩崖雕像而屹立于另一巨石上建造于唐代的七级玲珑宝塔,据史载它和西安的大雁塔是有同等的历史研究价值它隐隐约约的向游人倾诉着几千来佛教发展的历史沧桑,这座塔大约七层左右,木头修建的塔层虽然已然破毁,可是塔壁上还残存着古人惊人的 智慧痕迹。它则与三巨佛相为映衬。 尔后大约离塔五六十米左右眼前石窟矗立在眼前,峰回路转,水清柏翠,落叶松和油松密密匝匝的盖住了整个山体,这也是六盘山的一个支脉,山中听本地的村民说有梅花鹿、豹子、名贵药材和营养价值极高的山野菜。记得老师曾说过《木兰诗》上的”关山度若飞“中的关山大约就是这个山脉吧。走到石窟山下,抬头仰望,一个个石龛石窟悬在那山腰上,于是我们激动的沿着古人凿的脚窝和弯弯曲曲的小隧洞里,吃力的攀爬,一边也在沉思当时在文化那么落后的北魏时代人们能够把庙宇和雕像建在如此险要的地方真是不可思义。
这些些庙宇和泥塑于唐朝乾隆民国年间已有四次的修缮。从功德石碑上看先人对文化的之敬仰对佛教的发展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说起这个陈家洞子还有一段民间传说,陈家洞以前叫“成家洞”。啥意思呢?就是神仙们成家立业的洞穴之地。在很早很早以前,这里来了一对男女大仙,当地的人们传说是陈野仙和何仙姑。他们看见这个地方崖峭高耸,危石凌空;谷底流水淙淙,幽冥渺远。森林茂密,松涛阵阵,是一个胜景之地。于是,他们萌生凡心,在这里住了下了,依洞穴建造居住的地方,便定居在这里了,野果饱腹,遍采山药,为当地老百姓解除病痛疾苦。 后来,人们又传说,陈抟老祖在这里的洞穴里修仙养道,便把 “成”字改成陈家姓的“陈”字,于是“陈家洞”的名字叫了几千年。 再后来,人们知道陈家洞是一个仙气之地,周边一些青年男女结婚后,就来到陈家洞仙人住过的洞穴,进行野合,沾仙气,孕富贵。人们就把这个地方叫“野合沟”了。 现在,当地流传着许多野合沟里神仙们野合的神秘故事。如“儿女泉”“石城的传说”、“百马泉”、“天蓬石”等等。 还有陈抟老祖和这里的和尚下棋时遗落下来的“和尚石”、“车子石”等美妙的传说。 陈家洞里的每一块石头,都有一个神奇的传说故事,动听极了。其保存最完好、最有艺术和文物价值的,是成像于晋太和年间、镌刻在一巨石上的三尊摩崖雕像,带有浓厚的西部民族特色。
我们顺着古人凿的隧道小心翼翼的爬动着,吃力的爬上第一层,来到菩萨庙前,香谒缭绕,我和孩子上了香然后又拾级而上,这次真是险象环生,不亚于麦积山的悬梯,向下一看两腿发抖,接着关帝堂、药王店、大雄寺、子孙宫、玉皇阁九个庙宇,里面的彩绘和泥塑的工艺水平与莫高窟麦积山的石窟都有着同等的文物和艺术价值。大多是北魏隋唐朝宋代以来的作品。充分的说明了古人惊人的毅力和绝顶的巧夺天工,当时那么落后的生活水平我们的先人能创造出这样世界之奇观,其艰辛和代价不言而喻。正如古人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体现了古人的”诚“、”韧“、“刚”、“柔”,这种精神传承到现在和“梯田人”的殊荣是古今合璧的。该景区内景色秀美,林木葱郁,一条源于关山分水岭的清溪从洞窟前流过,有书记载:北崖峭壁高耸,危石凌空;谷底流水淙淙,幽冥渺远。夏秋之际,轻风徐来,松涛阵阵,志书所载“洞峡松风”即属此境。..
陈家洞乃是我们县上的旅游、考古、避暑胜地,今儿来到这个宝地我大开眼界,也为我们的先人的天赋和精神感到无尚的自豪,心情也豁然开朗,宠辱皆忘,“登山则情溢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