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小学时,语文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道作业,让我们写一个有关梦想的作文,我毫不犹豫地在作文本上写道,我的梦想是做一名作家,做一名像鲁迅那样伟大的作家。我不曾想,为了这个儿时的梦想,我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吃尽了苦头。
幼时家贫,买不起书,而亲戚朋友中也没有一个文化人,于是我只好四处收集挂面包装纸。那时,农村包面用的纸都是一些废旧的报纸和大开本的书,上面有很多新闻作品和文学作品。只要家中买回挂面,我总会翻来覆去地读,等吃完面,再欣赏另一面。尽管这种阅读有些狭窄,但我还是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
偶尔也能从同学那里借到一两本连环画,但借别人的书,总是担心别人催问,只能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如饥似渴地阅读。这些书在学校是万万不能读的,要是老师发现了,会被没收,并认为是一种“不务正业”的行为。好在父母不反对我看这些书,然而他们为了节省煤油钱,还是会限制我晚上看书。为了尽快读完一本书,我常常趁父母熟睡时,悄悄打着电筒在被窝里看(我眼睛近视,恐怕就是那时造成的)。
念高中时,学校的条件依然很差,没有图书室和阅览室。所幸我的语文老师是一位文学爱好者,家中收藏了不少书籍,有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我一本本地从老师家里搬出来,又一本本地还回去。然而,这位老师家中的藏书毕竟有限,仅仅一年的时间,我就看完了所有的书。于是,我不得不从有限的生活费里抠出一部分钱来买书,那时,父母每月只给一百元钱的生活费,我也不忍心开口多要。好在学校的饭菜并不贵,荤菜一元钱一份,素菜五角钱一份,基本上能够支撑。但买了书,日子就过得捉襟见肘。为了路遥的《平凡世界》,我吃了半个月的素;为了一套四大古典名著,我吃了整整一个多月的辣椒拌饭……
念大学时,终于有了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学校图书室里有看不完的杂志和书籍。课余时间或周末,我基本上都泡在图书室里,有时一进去就是一整天。饿了,就啃两个冷馒头;渴了,就在水龙头下喝几口自来水。大学四年,因为读书,没有来得及娱乐,也没有来得及恋爱,但我不后悔。
付出总会有收获,从2007年起,我开始陆续在各大报刊发表作品,并有幸成为一些畅销杂志的签约作者,每年有几十篇文章入选各类图书。望着书架上那一排排自己产下的“孩子”,我的心里甚感欣慰。也许这辈子我成不了一位伟大的作家,但至少我可以给一部分人的心里洒满阳光。正如胡适所说:没有理想,处?就算他是做梦吧,也要做一个热闹的,轰轰烈烈的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