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房子不仅是基本的生活需要,也是安全感的保证。黄悦勤表示,80后在成长过程中,大多没有吃过物质的苦,房子可能是他们经历的人生第一大关,苦苦奋斗仍高不可攀时,很容易产生不满,甚至敌视社会的心理。
面对压力,态度决定一切,要认识到暂时的艰辛是必经之路,父辈很多也是从“筒子楼”走出来的。此外,保持自信和理性,根据自身能力,逐步改善环境。最后,激发80后独特的创造力,就能找到新的快乐点。
有调查表明,“80后”中约五成认为生活压力很大,约七成无力赡养父母,很多人也感到育儿的压力非常大。
长大成家后的80后,再无养尊处优的地位,再无父母的溺爱和保护,家庭压力扑面而来、躲避不及。双方父母需要赡养,子女需要照顾,没有兄弟姐妹 可以帮扶和咨询。曾经的“小皇帝”、“小公主”,忽然变成顶梁柱,心理压力和落差可想而知。加上他们从小受宠,抗挫折能力较弱,如果不能适应角色转变,容 易产生孤独、焦躁情绪。
面对转变,杜亚松表示,首先要重新定位自我,挖掘自身潜力。比如,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举办中,80后的无畏、乐观、勇于担当的 精神,比起上一代人来并无不及。因此,80后首先要肯定自己,相信自己能够应付困难。此外,积极寻求支持系统。朋友之间多安慰,互相交流生活经验,动脑筋 开发一些便利的生活方式,比如网络购物,就能省力省时,走出困境。
关于80后,网上流传一个段子:有人将招聘现场戏称为“罗马(骡马)集市”。曾经梦想叱咤风云的80后,如今只能在黑压压的求职大军中,无奈喊一声“谁能看见我?”超过30% 的网友表示,80后的工作求职压力太大。成长一帆风顺的他们,找工作时体验着“世上无伯乐”的打击,甚至受到招聘者的轻视,感到缺乏社会认同,产生心理困 惑和不安,甚至失去信心。
为渡过难关,80后首先不可轻易否定自己,“只有自己能真正看见你”,先相信自己的能力,投射到别人脑海里的,才会是积极进取的印象。此外,发挥80后学习能力强,对新鲜事物容纳度高这一优势,必然能找到用武之地。
根据网络调查:与60、70后相比,80后的跳槽率显著提高。看看我们身边的80后朋友,很多见面打招呼直接就问“你现在哪儿啊”。不少人到新单位工作不过几个月,就开始策划下一次跳槽了。
频频跳槽,一方面说明80后一代更注重个人发展,对自己要求更高,渴望有挑战、有趣味、能创新的工作,有其积极一面。但另一方面,这说明80后 的适应能力差,希望环境适应自己,而不是通过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此外,也间接说明他们的人际交往技巧不足,工作中容易制造矛盾。短期来看,跳槽有利于升 职加薪,但对个人长远发展较为不利,甚至使人“跳”晕,最终迷失自我定位。
针对此,不妨借鉴古人经验,再做决定。三国中,吕布先随丁原、再从董卓、后拜王允,最后被俘,又向曹操乞降不成,断送了性命。而刘备,虽依附过
恋爱太累
调查显示,北京和上海两地,80后“不婚族”已经冲破百万之众。独立自由的白领小麦表示,“一个人过得挺好的,干嘛要结婚”。宁缺毋滥的乐乐坚信,“如果现在迁就了,将来要痛苦五六十年。”真是各有各的道理和苦衷。
顾伯美表示,80后夹在传统与开放的门槛上,传统理念和开放信息双管齐下。表面上抱着“没玩够”的心态,但内心深
处,又想承担家庭责任。事实上,开放的环境给了大家选择的多样性,使结婚与否成了表面形式。但是,家庭依然是社会稳定的细胞。如果婚姻好比一座围城,城外
也许风景独好,可若不进城,哪知城内风景不佳呢?
结婚太闷
前几天,80后的小夏结束了仅半年的婚姻,她告诉朋友:“结婚后才发现,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会吵架。工作又忙,他还老埋怨,干嘛要吃力不讨好呢?好聚好散吧。”小夏的例子绝非偶然,据北京、上海的不完全统计,80后的离婚率竟然高达50%。
80后的闪婚闪离,一方面,是因为成长过程中,习惯了独立自我的生活方式,与他人的亲密相处时,缺乏包容忍耐。另一方面,他们的心理成熟度不够,表面上看着是大人,心里还是父母的掌中宝,对家庭生活束手无策。还有一部分人,因为高龄,敷衍了事。
事实上,脆弱的“玻璃”婚姻,体现了80后追求自我价值的决心。而共同的价值观,是婚姻稳定的重要基础。因此,他们未必非得从一而终、照搬传统婚姻,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婚姻模式,完善自我的婚姻规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