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爱像断线纸鸢
结局悲余手中线
有些恨像是一个圈
冤冤相报无了结
只为了完成一个夙愿
还将付出几多鲜血
忠义之言
自欺欺人的谎言
有些情入苦难回绵
窗间月夕夕成玦
有些仇心藏却无言
腹化风雪为刀剑
只为了完成一个夙愿
荒乱中邪正如何辨
飞沙狼烟
将乱我徒有悲添
半城烟沙 兵临池下
金戈铁马 替谁争天下
一将成 万骨枯
多少白发送走黑发
半城烟沙 随风而下
手中还有 一缕牵挂
只盼归田卸甲
还能捧回你沏的茶
有些情入苦难回绵
窗间月夕夕成玦
有些仇心藏却无言
腹化风雪为刀剑
爱爱爱
为了一个夙愿
荒乱中邪正如何辨
飞沙狼烟将乱我
徒有悲添
半城烟沙 兵临池下
金戈铁马 替谁争天下
一将成 万骨枯
多少白发送走黑发
半城烟沙 随风而下
手中还有 一缕牵挂
只盼归田卸甲
还能捧回你沏的茶
半城烟沙 兵临池下
金戈铁马 替谁争天下
一将成 万骨枯
多少白发送走黑发
半城烟沙 血泪落下
残骑裂甲 铺红天涯
转世燕还故榻
为你衔来二月的花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击鼓》的忧伤弥漫了整部《诗经》,千年之后,仍然震憾着所有人的心灵。
这首诗是战场上一个普遍士兵的内心独白,仗已打完,却不能回家,还要继续去南方打仗,随时可能战死,而当日的誓言,却无法守信了…
说完了诗,谈谈歌吧,以打仗而分离为主题的此类歌曲亦是不少,方文山的《烟花易冷》、Tank的《三国恋》、胡彦斌的《诀别诗》,薛之谦的《黄色枫叶》…
而最为深刻哀伤的,是许嵩的《半城烟沙》。。
王国维先生说:“词以境界为上!”,歌词亦是如此,《半城烟沙》较之前几首,境界之高低,不言而愈,当然,以白马非马的逻辑,我不该拿此做比较,《烟花易冷》岂可与《半城烟沙》同日而语!
《半城烟沙》完整地将击鼓化了出来,甚至更为凄厉!《击鼓》是不知何时会死的思念,而《半城烟沙》是即将死去最后的思念。。
“半城烟沙,随风而下,手中还有一缕牵挂”
临死之时,手握伊人青丝,那一刻,他在想什么?
“只盼归田卸甲,还能捧回你沏的茶”
他知道,她还在等他,窗间月夕夕成决,容若的词,何等凄凉的等待,等待着一个不会再回来的人,他的心是那么细腻,他们的爱情,是最绝望的爱情。。。
“转世燕还故榻,为你衔来二月的花。。”
我最喜欢最后这句,我就要死了,不能守住我们的诺言了,连最后一面也无法见到你了,但是来世,我定会化作一只归燕,飞往故苑,回到你身边,你看阿,我衔着二月的花,衔到你我前世故榻之上。。。依稀中,我看见了,你的容颜,那么美,而我却不得不闭上眼,多想再看一眼,我定要记着你的容颜,转世将你寻找。。
爱情,我们的爱情,已是断线纸鸢,结局悲余手中线,我亦如那断线的风筝,你手中尚紧握着线,奈何?是断了的线。。。
方才提到容若的词,此外有诗‘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金戈铁马等诗语更是用得恰到好处,这就不多说了,化用典故对于博学的许嵩而言,实在是再简单不过的。。
讲了爱情,讲了诗词,当然这首歌不止爱情,不止诗词。。。
反战的思想很是明显,而这也正符道家的理念。。
“金戈铁马,替谁争天下?”
“只为了完成一个夙愿,慌乱中邪正如何辨?”
两个问句立场鲜明,我出生入死究竟替谁争天下?你要打仗与我何干?你们皆只为了自身的封候事,既是一样的目的,何来正邪之分?
“忠义之言,自欺欺人的谎言”
一针见血、直接明了地揭穿了以儒学思想为战之借口那些人道貌岸然的虚伪,字字掷地有声!什么舍身取义,什么为国捐躯,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废话罢了!!!心境澄明透彻,清如淡水。。
“一将成万骨枯多少白发送走黑发?”
“只为了完成一个夙愿,还将付出几多鲜血?”
这两句又是另一层含义,虽已冷眼看穿了虚伪,但他的心仍旧悲慨万端,一场战争,死了多少人?只为你一将成而让万骨枯!更痛心的是又有多少白发人送走黑发人,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只盼自己的孩儿能平安呐!如今我也就要死去,尚不知还会有多少人与我一样死去。。。
他的心,是如此的悲天悯人。。。
讲完了《半城烟沙》的思想境界,再说说方文山。。
《烟花易冷》,我不得不承认,我挺喜欢这首歌词的,用语是他一惯的风格,一个凄美的等待,颇为凄婉。。
文笔很流畅,造句华美横溢,但是真正能感人至深的话语往往不是华丽词藻堆砌出来的,这首歌词围绕爱情,等待、等待、再等待。。。
表面上读去甚美,字眼美、句子美,可是说到深层思想,这些句子只能算是废话。。
方文山的风格其实很好概括,潘岳的诗,温庭筠的词。。
潘岳悼亡犹费词,诗有感人之处,但是废话太多,四季景色讲了个遍,才会真正讲到重点。。
方文山亦是如此的,华丽词藻铺垫得令人眼花缭乱,实有天花乱坠之感,往往是卖弄了一翻文字功夫后才能入题。。
各人眼界不同,心境自然不同,方文山很多词是把李后主的词译成了白话文,只是终不得其境界,真实也好,虚拟也罢,如果只是一昧摹仿,那么尽管把外在景物写得桃红柳绿,内在情感写得肠断销魂,仍然是无境界可言。。。
《青花瓷》一句: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我实在是狂晕,方文山我可以体谅你不懂青花瓷,但你既然上网查了青花瓷的烧制过程,你就不能查仔细一点么?!您哪只眼睛看见青花瓷瓶底有汉隶了??不懂还滥芋充数,不过上网查了查,又如何能写出青花瓷的神韵!连最基本的专业知识都不知道!!青花瓷上一般没有隶书,明末清初时倒是有大量瓷身上书有隶书,但在青花瓷瓶底,是绝无可能有汉隶的!!
再说书法,飘逸?!方文山我也可以宽恕你不懂书法,可是难道你都没见过隶书吗??没见过就信手拈来写在歌词里吗??说到飘逸,行书还差不多,小篆也可勉强,隶书由小篆演变而来,小篆尚有象形遗意,而隶书转其圆为方折,更便于竹简书写,我想方文山定是没看过隶书,如果他看过还觉得飘逸,那就是他眼睛有问题!!
《兰亭序》,竟然用这个作歌曲名,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爷爷的最爱,对练字之人而言,它是何等神圣!!拿它来写成破歌词,方文山阿,麻烦你先掂量掂量自己的身份,那份沉重的文化底蕴,不是你区区一个方文山可以承载的!!和吴克群唱《老子说》、李少红拍《红楼梦》一样的感觉,玷污了绝世佳作。。
只记得四个字:无关风月
一听就是说爱情,欧阳修: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写爱情你就写爱情呗,干嘛糟蹋王羲之的《兰亭序》呢!!
曾经听李少红说她其实没怎么读过《红楼梦》时,我彻底无语了,拍着糟蹋着好玩儿是吧??
而方文山又对《兰亭序》了解多少??连隶书小篆都分不清的人,难道会精通行书??
言归正传,《半城烟沙》与《烟花易冷》等不同之处在于其境界,作个比喻,方文山好似宋徽宗(当然不是指书法造诣哦,宋徽宗书法不错的呢),许嵩则更神似李后主,境遇很相似,境界则不同。宋徽宗不过自道身世之苦,不足和李后主相提并论。
不止境界差异,词格亦有差异。也可作个比喻,方文山词格如温飞卿,句秀。许嵩词格似韦端己,骨秀。嵩亦有贵重适用之兼美,神秀。。
《半城烟沙》,有对生命的感慨,有对世事的嗟叹,如此格调,正是屈原《离骚》之境界,既忧生,且忧世。。
今人往往只顾听曲,也不追其词之深意与境界,看见华丽辞藻便道是好,着实肤浅得很。。
那不是歌,那是许嵩的歌。。
那不词,那是许嵩的词。。
这白马非马的逻辑鲜有附合,知音本就是难觅的,许嵩的境界、又有几人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