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抹、音乐封的尘

去年十二月伊始的某个晚上,我把《如果当时》连续听了六十余遍后,对自己说:爱起步的地方我们曾经跌倒,心痛的时候我会想起当年的故谣……
—前奏

据说孔子曾因闻韶乐而三月不知肉味,对于这个事情的真实性至今已无法考证,反正,这至少还是很好地说明了音乐所具有的强大魅力的。
虽然不会唱歌,我对于音乐的热情确是不低的,可以说是极其喜欢听歌,上网在听,走路在听,看书时在听,甚至是现在写文章的时候还是在听。音乐于我已经成为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了,只要哪天不听就会受不了,即使听得少了也会觉得似乎少做了些什么。
而我独好一类音乐,伤感音乐。不论从曲调还是歌词上来说,伤感音乐都是我的最爱,因为它能够把自己所感受到的以一种很享受的手法表现出来,既从听觉,还从思想上表达了出来。这是任何一篇文章都做不到的。每当听到那伤感的旋律,再细细地听着那很有感觉的歌词时,似乎自己也融入到歌曲所要表达的那种气氛里面去了,歌者所要表达的那份痛是如此之真,似乎所唱的就是自己。
音乐起,我总喜欢闭上双眼,手指随着曲调做着各种不具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手势,嘴唇由于吟念着那歌词而微动着,至于头也一直在轻轻地点着,脸上则一直都挂着那赏心的微笑。我把声音开得很大,将自己与外界完全地隔离了开来,此时所感受到的,也便是那恍若隔世的感觉了。 每当听到那种熟悉的旋律,嘴里念道那些熟悉的歌词时,曾经自己的那些经历便会历历在目了。歌曲的变化带动着脑中回忆的变换,只是那份黯然始终是未曾有所改变的。低落莫名的情绪,容易感伤的心情,挥之不去的始终还是那些曾经的那些点滴。
《谁动了我的琴弦》每每让我想起那段有事无事拆开自己喜欢女生的随身听的日子;《菊花台》的响起总是让我记起那个我们一起听这首歌的中午;《我们的纪念》勾起的总是那个高考前自己有心伤害的女孩;《突然好想你》总会让我邂逅那段六月的忧伤;《朋友》所述说的那些总是让自己莫名地想哭;《同桌的你》总让自己去问,现在的你,你们还好吗?……有太多是伤感,也有太多的感动,连那些本不具有生命的歌曲都记录了下来,再次听,也便是再次回味罢,总是觉得,逝去的那些,似乎永远那么地美好。
曾经我疯狂地听江语晨的《最后一页》,听了两千多遍,把嗓子都听得沙哑了,写过多次之后还是发现,爱在记忆里也并不完整。将《始终不够》听了一千多遍之后,终于发现,离开时,那份爱所带来的伤害也是始终不够的。然后,贺一航告诉我,“一个人的寂寞两个人的错”,我们到底谁错了?我们都没有错,我们只配做彼此的过客。
这便是音乐罢,我喜欢的,伤感的音乐,似乎总会让自己的内心封上了一层难以抹去的厚厚的往事之尘,随着所听歌曲以及所听次数的增多,这层有关于往事的尘埃也定会越来越厚,也许,我该抹去这层厚厚的尘埃了……

6.16 ,,凌晨

生活日记网 用日记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等老了,我们一起来把它回味

所有回复(0)
暂时还没有人回复哦,抢沙发喽...
我想说两句(您的回复是对作者莫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