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有“男人是泥做的,女人是水做的。”的经典语言。我是出生在农村的孩子,小时候没有什么好玩的,最大的乐趣就是玩土。村里人盖房子拉了不少沙土,堆积在外面,我们三五成群在沙土堆上挖洞、做窑洞等游戏。即便不玩土,每次“凯旋”时也是满身土灰,少年时代我们最喜欢看的电影就是《红星闪闪》、《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等影片,在我们幼小心灵里,英雄是我们一致努力的方向。而影片中好多镜头都值得我们效仿:摔跤、投弹等。
摔跤活动自然成了我们每天活动的插曲,村里到处都是土路,校园里到处堆积的也是土。印象中最开心的要数“打仗”了,村里以学校为界,居住在学校东面的和学校西面的自然成了两个派系,大家以墙做盾牌,武器装备就是“土疙瘩”。有人专门运送“武器装备”的,也有专门发起总攻的,也有发号施令的,一切活动都效仿影片中的行动进行。
开饭的时候,大家都土灰土灰地回来。估计曹雪芹的童年也是在农村长大,自然对乡土还是有缘的,所以他说出那样经典的话语。联系到“穷”的含义:原来写作窮,属于形声字,形旁穴,躬声。躬,身体,身子弓在穴下,那时所谓的“穴”,就是洞穴,也是土做的,人在有限的洞穴里行动起来自然很窘困,活动起来不方便,很难受。简化字为会意,力在穴下,有劲使不出。本意是穷困,难受。
相对而言,女孩子玩游戏和男孩子玩游戏有着本质区别,女孩子都怕脏,玩游戏也是远离尘土,她们习惯玩的游戏是:踢毽子、丢手绢、跳绳等。而且女孩子与花分不开,从女孩子的名字里就能找到很多花:雪花、菊花、梅花等。男孩子的名字自然与当兵的“军”分不开的:海军、建军、爱军等。
中国的汉字也颇有意思,“男人”的男,就是要顶天立地,干一番事业。既然是顶“田”,就不能怕土、怕苦,自然与土是有缘的。现在社会发展很快,从城市到乡村,总体规划得很好。昔日尘土飞扬的马路早被“柏油马路”所替代,童年时候的摔跤、打仗等土游戏被琳琅满目的各种塑料玩具所代替。
不经一翻冷寒霜,哪有寒梅吐芳芬?自古雄才多磨难,纨绔子弟少为男。这就告诫我们,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男子汉在逆境中能生存,在顺境中自然也会活得逍遥自在。反之,在顺境中能生存的人,在逆境中往往会吃不消,大家都知道温室里培养出来的盆花,把它拿到阳台上爆嗮几天,很容易凋谢。为什么呢?因为它已经习惯了适宜的环境,也就是优越的条件。拿到外面,不是温度高,就是温度低,而温度高低就容易引起盆花“高山反应”,导致它凋谢。相对而言,野花的生命力就强,它经受过风吹雨打,饱经风霜,自然能经受住严寒和酷暑的考验,所以野花的生命力就强。好男儿志在四方,男儿在外面闯一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无论在阴雨绵绵的江南,还是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不管南方吃大米也好,还是晋东南一带的面条也罢,还是山东、河北一带的馒头,我们都能吃得下。不管是四川的辣子,还是闽南、陕西的地方风味,我们都能咽,处处无家处处家,这才是我们男人应有的本色。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他们都经历了不少苦难后才流芳千古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困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心增益其所不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后,带领三千越甲可吞吴;司马迁受宫刑著《史记》;曹雪芹“举家食粥”著《红楼梦》。蒲松龄参加科举考试,经受了屡屡名落孙山的考验,总结出一副脍炙人口的励志对联:有志者事竟成,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苦心人天不负,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八十年代初期,国家就正式出台了“优生优育”的政策,从城市到乡村兴起了“只生一个好。”的口号。从那时开始,超生游击队的队伍渐渐缩小。人们认识到超生带来的隐患和麻烦,他们开始真正付诸实际行动,人人都向优生优育看齐。
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夫妻之间在生孩子方面有计划进行。孩子少了,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放宽了。物以稀为贵,人以少为珍,夫妻都把自己的宝宝当珍宝,含在嘴里怕化了,握在手里怕丢了,他们要什么给什么,恨不得他们要星星,只要能摘下来,他们也满足他们要星星的愿望。优越的条件造就了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弱习。在家里,他俨然是太上皇,谁也都依着他。一旦上学,他享受不到优越条件的时候,他就开始厌烦“条条框框”,毕竟学校是个集体,老师他们要培养好多孩子的。所以有些孩子早早就养成了逃学的习惯。因为只有逃学,他们才能获得他们的自由,才能不受约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他们的自由散漫一旦膨化,后果不堪设想。走向社会,没有纪律约束,我行我素,独断专行,到头来只能走进死胡同,不知去向。
穷养儿子其实就是让儿子从小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让儿子品尝到苦的滋味,长大后他就能吃苦耐劳,倍加珍惜甘甜的幸福生活。
要想让孩子出人头地,就得走进人群,融入社会。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滴水,而一点水要想不至于干涸,就得融入大海,而集体恰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大海。但凡集体生活都得以集体利益为重,服从集体安排,服从集体制定的纪律、制度,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不负众望。穷养儿子还有一层含义就是要有“常将有时当无时”的境况,男孩经常在父母跟前,他永远是孩子,永远也长不大。“穷家孩子早当家。”告诫人家穷能励志,富容易堕落。“梅经风霜相意烈,人到无求品自高。”我赞成孩子早早离开父母经受社会的洗礼,这样孩子成长的又快又好。
所谓富养女,这句话其实是一句古语转化来的。“宁娶大家的奴不娶小家的女。”古时候,在宫廷中呆过的女仆,虽然她们是丫鬟、奴仆,她们的地位比较低下,但是,她们深受的教育不同,她们每天接触的人不同,宫廷的规矩自然多,她们潜移默化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们见多识广,知道的礼节自然要多得多。相比之下,一些农村长大的女孩,她们从小多见石头少见日头。父母都是地道的文盲,因没有文化,他们都不敢出远门,和父母来往的都是一些平常人,他们教育出的女儿可想而知。
许多家长认为富养女就是尽可能满足女儿的欲望,她要什么给什么,其实这样的做法是相当错误的。真正富养女的含义应该是让女儿的综合素质富裕,而不单单局限于财富上。只有女儿综合素质富裕了,换言之就是德智体美劳等方方面面都做得很好,她走向社会就能独当一面,审时度势能力自不用说。长大后,婚姻上,她有她自己独到的见解,关键时候她能借鉴朋友的合理意见为她所用,她不会被糖衣裹着的炮弹击垮;成家后,她自然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如果一味满足她的钱欲,很容易误入歧途,不知归路。就如习惯温室成长的花儿一样,一旦将它拿到窗外,很容易凋谢一样。我们当然不愿意看到花儿无缘无故凋谢的悲剧,但是要想杜绝悲剧的发生,就得从头做起,开始就尽可能让它适应一些外界环境。外面世界很精彩,也很无奈,这是对立而存在的。平时养成女儿“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惰性,一旦父母不在身边,她就会不知所措,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女儿从小没有离开过父母,她家离学校近,她大便习惯回家大便。一次和同学参加夏令营活动,她到了异地,大便的时候到了公共厕所,而公共厕所不是马桶,而是蹲便,她一时就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结果大便在裤子里……她边哭边给母亲打电话,弄得她母亲哭笑不得。说来让人啼笑皆非,但是,这确实是实事。
以上仅仅是笔者的拙见,写出来也是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或许对一些家长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