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华南虎》位于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三课(教材208—212页),本文属诗歌,课内自读篇目,选自《诗刊》(82年2月)。
《新课标》对诗歌教学有以下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益的启示,对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本单元是以动物为话题,共有五篇文章,《华南虎》安排在第三课,是一篇自读课文。优秀教师牛汉写这首诗的时间是1973年6月,正是:“十年动乱”期间,诗人在干校从事强制性劳动改造。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四只破碎的虎爪愤怒,绝望地把水泥墙壁刨出一道道深深浅浅的血迹,这与作者当时境遇何其相似。当时,那老虎不驯的气魄,引起诗人灵魂的强烈震撼,于是回到干校写了这首诗,所以在确定教学方法时,我采用了:绘虎一习虎一说虎模式,结合最近关于“华南虎”现世的新闻报道,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美。
本单元共五篇,前两篇为基本篇目,后三篇为自读篇目,五篇文章都与动物有关,文章不只是简单地描写动物,更多的是写到人们对动物的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以及字里行间折射出的人类生活轨迹,《华南虎》中华南虎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冷酷现实的反抗,曲折地反映了人类的思想与追求,这是本诗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确定中,不可少的部分。另一方面,也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认识生命的平等,每一个人都应保护动物、珍视生命,正确处理好人与动物的关系。
与动物有关的文章和话题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为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我安排了“绘虎”、“说虎”两个环节,课外搜集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绘出各具特色的虎,并配上文字说明(也可以是诗)。由此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积累佳词佳句,背诵课文。
2了解诗中众多形象,理解象征意义。
2、能力目标:
1教给学生读书方法,自主探讨语言内涵和诗歌形象。2把握主旨,依据图画学写诗。
3、德育目标:
鞭挞愚昧,培养自信心,正确面对生活中的不幸和挫折,增强学生抗挫折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华南虎形象的认识,象征手法——通过研讨词句,结合作者处境小组内完成。
2、难点:
几个关键语句的分析,以及几种态度的对比——通过合作探究,老师点拨攻破。这样确定原因:这首诗作于一个特殊的年代,表现了特有的政治环境,中国有良知、正直的知识分子不也服于压制,追求光明、自由的思想感情,而这段历史,学生陌生,即使了解了整段历史,也难以理解“华南虎”形象及其象征意义,要突破口重点,就要讲清背景,学生反复阅读,因为阅读是走向文字内心的桥梁。本文情感炽热,诗中老虎的遭遇会引发他们的同情心,因而让学生小组内探究、交流,教师整理。
四、教法、学法分析
学情分析:
学生思维活跃,自律性差,依赖性强,语言表达技巧欠缺,因此要督促学生做笔记,练习要限时,要让学生掌握分析要领,调控好课堂气氛,以免影响任务完成。
1、“一法三原则”
“一法”:
读启示教学法,其教学手段:首先指导学生读书,勾出知识点,其次老师提问、归纳,板书知识要点,最后老师小结,检查,采取此法的理论依据: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新课标的一个重要要求: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原则”:
学生自主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德育渗透原则,在教学中,全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给学生提供足够空间和时间。根据学生实际,做到深入浅出,简单明了,提问、探究、练习,因人而异,分层教学,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很自然地落实好前面的德育渗透原则,把学文、作文、做人有机结合。
2、情景熏陶:
《新课标》要求为学生营造积极主动思维的情景,为学生创设情感基础,绘画展示,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让学生感情自然流露,领悟文字能力自然提升。“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采取多种阅读相结合,可让学生感悟内容,体会意境,增强探究的信心。
3、换位法:
针对作者写作时的政治背景,学生生活经历缸乏而选择的一种有效学习方法,把学生置于当时情景去体会,从而产生其有感受,便于理解形象有象征意义。
4、习“虎”中,采取粗读——研读——品读,自主发现——探究疑难——合作交流,抓关键,抓重点,构建知识体系,由学到用,拓展延伸,体现一个“活”字,立足一个“读”字,突破一个“情”字。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设计:
师:虎历来被称为“兽中之王,它的威猛和高贵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它的形象成为古今中外文人描绘抒写的对象,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前绘虎图片。
(二)绘“虎”(小组推荐,班上展示,学生评价)
六、教师小结:
虎是山中之王,同学们不仅绘出它的外形,而且绘出它的内神,不仅绘出了它凶恶的一面,而且绘出它坚强、勇猛,敢于斗争的个性,虎常常生活于莽莽深山之中,那里才是它的自由乐园,才能发展自已的个性特长,作者写的《华南虎》又是怎样一种情形呢?
1、介绍作者:1七月诗成员”,55年受胡风事件牵连,囚禁两年。文革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劳动改造。
2、《华南虎》写作时间及背景(略)
(三)习“虎”
第一步:粗读(全文)——感知形象
要求:
1、勾出佳词佳句,理解并提问。(学生解答)
2、华南虎是怎样一种遭遇,你对此有何看法?
3、找出抒写华南虎容貌,形体的关键语句,
4、仅仅是写虎吗?怎样理解?(象征概念)
第二步:
研读(主体)——探究疑难
1、问:
文中的“观众”“铁笼”“我”各代表什么?(小组研讨)
1师提示;
2联系背景,找信息句;
3理解;
4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观众”——冷漠粗暴,庸俗无聊
“华南虎”——威严、高傲、向往自由,不屈生命,执着
“我”——在华南虎不羁个性呼唤下,诗人有着对精神自由,人格独立的极度渴望。
2、问:
谁铰了华南虎,谁关了华南虎,谁在那里呵斥,谁在那里丢石头?是谁?(自由发言)
师:对,是人。作者在华南虎身上看到的是不也的灵魂,而我们是否也看到了类动物朋友的残害呢?(学生举例)
第三步:
品读(最后部分)——把握主旨
1、揣摩问题:
1明白什么?
2为什么羞愧?
3“我”到底看到了什么?(主旨句,想象写)
2、面对大自然中的朋友,我们现在应该做些什么?
六、流程及时间设置(一课时)
1、提问,引入,板书课题1分钟
2、作者及背景简介
3、学生粗读把握、口述
4、学生研读理解,教师归纳
5、学生品读、探讨、延伸、交流、总结
6、学生感想,写心得
7、师生齐读全文,总结本课
8、处理练习
9、布置课外作业
七、板书设计
1、总原则:
力求简明清晰,既要反映教学流程,又要反映知识脉络和重难点,文章总体特色、思想,依据课堂构想三大板块,把板书的要领放在习虎中粗读、研读、品读的主要知识上和疑难上。
2、理论原则
1“绘虎”这一步骤设计,遵循[美]斯金纳提出的“学习是在刺激反应本无关系的情境中个体展示与个体组合的一种自发过程”。
2“习虎”这一流程,遵循[美]皮亚杰“学习最基本原理就是发现”,他认为“理解就是创造”,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借助余意味尽的好奇心,对比探究“虎”、“看客”、“我”的真正内涵,其中粗读是感知形象;研读是把握重点,探究疑难;品读是探究主旨。教师创设三个小问题:明白什么?为什么羞愧?到底看到了什么?学生寻找问题所涉及的信息,然后内化处理,然后用自已的语言将内化后的信息表达出来,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主旨发现力。
3“说虎”这一环节,是知识延伸,在简单层面的朗读,积累,发现的基础上,深入地再创造、再交流,“教师的任务重在点然而不是自已然烧,是使学生精彩,而不是自已精彩”(《教育的先进策略》张光华著)
3、附板书
八、课后心得(省)
九、结语(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