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导学案答案分析

发布时间:2022-06-05 14:54:16

  语文导学案答案篇一:●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及答案

语文导学案答案分析

  必修一第一单元导学及练习案

  现代诗歌

  第一课时·预习《沁园春·长沙》(兼及《浪淘沙·北戴河》《七律·长征》《采桑子·重阳》)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格律诗的一些基本规则:压韵、对仗、平仄、粘对等等。

  2、了解“沁园春”“浪淘沙”“采桑子”三种词牌的固定格律。

  3、识记重点字词及典故的读音和解释,学会品味诗歌语言的意象。

  4、深情顶礼一代伟人的博大情怀,感悟主席心忧天下的豪情壮志。

  【重点难点】

  1、重点——字词典故和格律;2、难点——意象把握、情怀解读。

  【教学内容】

  一、课前检测

  1、请一位同学写出下面加点字的注音,然后带全班同学读两遍

  百舸争流___;怅寥廓___;浪遏飞舟___;矫役___.....

  挥斥方遒___;秋风劲___;碣石_____;分外___....

  2

  漫江______;百舸______;峥嵘稠_________.....

  激扬______;寥廓______;风华正茂挥斥方遒________............

  浪遏飞舟______;五岭逶迤...3、请同学们填写出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A

  B

  C

  D

  E

  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也有人说是明人的作品)。1910年,毛泽东的年龄正与我们现在相仿,

  立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三、再诵诗歌,品味鉴赏(疑难点拨)

  1、写壮景,抒豪情(提问:写的什么景?抒的什么情?)

  ①独立寒秋图:注意“独”字。

  ②湘江秋景图:抓住“看”字。注意视角、用词、手法。

  品味明确:(提问:湘江秋景色,好一幅立体构图!是怎么写的?)

  远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静)

  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静、动)

  仰视:鹰击长空(动)

  俯瞰:鱼翔浅底(动)

  总写:万类霜天竞自由

  小结:远近结合,总分有序,动静交错,红绿辉映,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色彩绚丽的湘

  江秋景图。

  ③峥嵘岁月图:抓住“忆”字。(提问:思考什么叫“书生意气”?)

  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粪土当年万户侯”,怎样的情怀啊?试回

  想一下《沁园春·雪》中哪些词句的思想内容与此相近。(齐诵:“昔秦皇汉武??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④中流击水图

  品读“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想象词人当年曾和同学旧侣,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的

  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舶的情景。

  讨论:“中流击水”这一情景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取象征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以天下

  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

  2①色彩:“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

  ③明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

  3

  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用“击”而不用“飞”,有气势;用“翔”而不用“游”,4

  雪天更善畅想,

  神思飞扬起来,

  飘成梅花漫天的北国风光。

  相信你是最严肃的诗人,

  战地黄花,屈指数算,

  如血残阳,一首气势磅礴的诗,

  成了最美的意象。调动了半个世纪的酝酿。

  有时潇洒地抽烟,轻易不朗诵,

  抬头望断南飞雁,天安门城楼上只那一句,

  宽阔的脑际却有大江流淌,便成了世界的诗眼,

  嘹亮了东方!

  五、阅读下列诗句(提问:比较本词中的秋景,看看在感情色彩上有何不同?)

  ①悲哉秋之为气,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楚辞》

  ②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③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西厢记》

  ④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红楼

  六、掌握格律诗的一些规则(重点。律诗排序必用到这一知识点!)

  补充:平仄(“天子圣哲”)、对仗、三“粘”四“对”、压韵、起承转合、用典

  孤平、三平调、三仄脚、合掌、用字忌重等等。

  《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学目标】

  1、字词典故结累,丰富语言;背诵默写过关,无漏无误。

  2、收获情感,启迪思维;从情感与意象角度解答疑难。

  【重点难点】

  1、重点——意象把握、情怀解读;2、难点——字词典故和格律

  【教学内容】

  一、课前检测

  1、下面含有“载”字的词语共有10个,按不同读音分类

  ①车载斗量②风雪载途③纸写笔载④载歌载舞⑤转载

  ⑥三年五载⑦怨声载道⑧千载难逢⑨载誉归来⑩刊载

  读zǎi这个音的是_________;读zài这个音的是_________2、在横线上填写含有“柔”“非”构字部件的字

  3、在横线上填写含有“可”“长”“周”“宛”构字部件的字

  1

  2

  3

  44节和第8节,对具体写法进行分析,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

  人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典故知识复习[解释诗句中加点典故的意蕴]

  1、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浣溪纱》)..

  青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屈原《离骚》)..

  望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庄子《庄子》)..

  挥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中流击水,是典故“中流击楫”的转化。此典原意是____________。毛泽东化用此典,

  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练习和作业

  1、默写背诵检测

  ①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______,______。

  ②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

  ③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_____。

  ④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________,/她飘过/像梦一般的,/______。

  ⑤在雨的哀曲里,/________,/________,/消散了,甚至她的

  ________,/________。

  ⑥软泥上的青荇,/___________;/在康河的柔波里,/

  ⑦__________,/__________;/波光里的艳影,/

  ⑧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

  ⑨曾记否,________,______?

  2、摘抄、背诵毛泽东主席的名句

  1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2

  3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4

  5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6风景这边独好。

  7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8

  9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11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

  13

  15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17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1920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2122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2324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5独有英雄驱虎豹26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2728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2930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3、见”A

  语文导学案答案篇二:语文学案答案

  八年级语文学案答案:

  第一课《海燕》

  一、1.C(yànyín)2.A3.B4.高尔基春天的旋律海燕之歌苏联母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二、阅读下文,回答5~9题。

  5.反革命的黑暗势力,点明海燕所处的险恶的环境6.英勇善战、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7.动词“抱”“摔”,还有“恶狠狠”赋予狂风人的性格和行为,写出了风的猖狂的气焰。“抓

  住”“熄灭”突出大海的巨大声势和强大力量。

  8.①用反复强化了海燕作为“信使”的极度兴奋喜悦之情,预示着黑暗的沙皇统治行将崩溃,一场人民革命行将到来,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者高度的智慧和对时代历史剧变的敏锐的预见性。②祈使句的形式鼓舞人心,这是革命者掷地有声的战斗宣言,表达了自信豪迈的战斗情怀和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两句话是对时代精神的传神写照和高度概括。9.略

  (二)15.象征,对比16.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坚强无畏的革命精神。17B

  18.行动,语言;比喻,拟人。19.象征社会现实;英雄形象。20.激越豪壮、悲壮。21.高傲,欢乐

  第二课参考答案:

  1.C2.D3.B4.A5.B

  6.茅盾沈德鸿子夜林家铺子春蚕

  7.(1)扑(2)翻(3)涌

  8.平坦

  9.(1)交代白杨树生长的典型环境,渲染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气氛;(2)

  暗示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

  作铺垫。

  10.第二段的破折号表示解释,第三段的破折号表示话题的转换。

  11.伟大和平凡常常是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伟大寓于平凡之中。以白杨树是一种“极常见”和“极易生长”的树来说,它当然极平常,“极普通”;但以它的外形美,尤其是它的内在美来说,它又是不平凡的。两者就是这样统一的。

  12.一个“泛”字,富有动感,生动地表现了白杨树旺盛的生命活力。

  13.作者用“力争上游”概括了白杨树的形象特征。

  14.分别从干、枝、叶、皮等四个方面描写白杨树的特点。写干,突出了白杨树的直;写枝,突出了它的直而紧靠;写叶,突出了它的向上;写皮,则主要点明它“微微地泛出青色”。

  15.文章中用“倔强挺立”总写了它的性格特点,并用“参天耸立”“不折不挠”等词语加以深化,突出了白杨树在恶劣环境下坚强不屈的斗争性格。

  16.用七个感性色彩强烈的褒义词语:“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热情赞美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17.以亲切谈心的语气将读者的视线引向“积雪初融”的高原,连用四个反

  问句,由树及人,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18.第一句由树及人的过渡,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后面三个“难道”,就由浅人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不想到’’、“不联想到”、“不更远一点想到”等词语就反映了一层比一层深的含义。第二句从白杨树的性格出发,点明白杨树“至少”象征着“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北方农民。第三句从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守卫家乡的哨兵。第四句从白杨树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感情得到升华,文章达到高潮。

  19.pōulìshùn

  20.多而杂乱讥笑

  21.B

  22.(1)顽强不屈,坚韧傲然,具有不可阻挡、永不悲观的精神。

  (2)赞扬种子萌发的巨大力量和野草生长的坚韧不拔,鼓励广大读者以此为榜样,振奋精神,坚持“长期抗战”。

  23.从侧面和正面烘托野草的品质。

  第三课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1、略

  2、(1).柔媚(2).妍艳(3).陆离(4).茄

  3、(1).A(2).B(3).C

  4、略

  5、1.拟人、反问(仿写略)2.设问、拟人、比喻、反问(仿写略)

  6.对比的写法。点出石榴树非同寻常的品格,总领全文。7.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8.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9.色彩和习性。10.写石榴由骨朵到花的演变。11.略(提示:可从语言表达方面去谈)12.交待了我喜欢石榴的原因和对石榴的向往。

  13.仙人掌:外表丑陋却很倔强;海棠等:外表美丽却很娇弱。

  14.遗憾——厌恶——惊奇——赞叹。15.(1)仙人掌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但它却倾注全部的心血,开出震撼人心的金色花。(2)作者在仙人掌开花前曾厌恶、讥笑它的丑陋,只重视外表而忽视内在精神。

  语文导学案答案篇三:《劝学》导学案答案

  《劝学》答案

  预习案

  一.基础过关

  1.文学常识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是继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字音

  靛青(diàn)蓼蓝(liǎo)中绳(zhòng)槁暴(gǎopù)参省(cānxǐng).......

  跬步(kuǐ)骐骥(jì)埃土(āi)螯(áo)....

  学习案:

  第一课时

  三、整体感知文章

  1.内容感知

  第一段:文章开头就提出了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第二段:论述学习的意义(重要性)。

  第三段:论述学习的作用,强调君子之所以能够超过一般人,并非先天素质优于别人,而是后天善于学习的结果。

  第四段: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善于积累,二是坚持不懈,三是用心专一。

  (2)思想感情

  本文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运用大量的比喻,从不同方面论

  述学习的重要和必要,从而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品德。

  四、自主批注文章

  1.将注释重点词语誊写在文章中,圈出通假字。

  2.批注出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判断句等)作业:完成翻译并背诵课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

  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绳,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再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第二课时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思。

  (1)学不可以已停止.

  (2)木直中绳合乎.

  (3)虽有槁暴晒干..

  (4)金就砺则利磨刀石.

  (5)而闻者彰清楚.

  (6)假舆马者借助,利用.

  (7)善假于物也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8)用心躁也浮躁,不专心.

  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1)“有”通“又”“輮”通“煣”,使弯曲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3)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5.古今异义词辨析博学: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参:古义,验,检查;今义,加入

  (2)声非加疾也疾:古义,强,洪亮;今义,①疾病,②快。.

  (3)假舆马者假:古义,凭借,借助;今义,与“真”相对。.

  (4)蟹六跪而二螯跪:古义,脚或腿;今义,跪下的“跪”。.

  (5)用心一也用:古义,因为;今义,使用。.

  (6)金就砺则利金:古义,指金属制的刀剑;今义,黄金。.

  (7)蚓无爪牙之利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帮凶。..

  6.找出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

  (1)木直中绳,车輮以为轮(1)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表示经常性,每日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下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下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快,走得快

  (6)用心一也一数词活用为形容词,专一

  7.一词多义意义用法辨析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

  闻博闻强识见闻,见识.

  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假于物也凭借,借助.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假如,如果.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与“真”相对,不真终止.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停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

  绝以为妙绝到了极点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挽弓当挽强有力的弓

  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大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竭力,勉强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

  望日夜望将军至盼望,希望

  先达德隆望尊名望

  适冬之望日前后月圆之时,农历每月十五

  8.文言句式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判断句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判断句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结构后置句

  (4)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词结构后置句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介词结构后置句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7)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被动句

  (8)无以至千里固定格式“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下文“无以成江海”中“无以”同此

  作业:完成翻译并背诵课文

  略

  第三课时

  一、检查翻译

  二、分析本文写作特

  (1)在论述学习的意义时,用“青”“冰”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用“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

  提示:“青”“冰”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改造人的品性。这五个比喻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提高人的智能、改造人的品性,使人智慧明达,不犯过错。

  (2)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个比喻论述什么观点的?提示:这个比喻论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这个观点的,强调了学习的作用。

  (3)课文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是如何正反设喻论证的?

  提示:可分为三层。第一层论述学习要积累,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第二层论述学习要持之以恒,是反正、反正设喻论述的。第三层论述学习要专一,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①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如说明“学不可以已”之理,作者用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靛青色的提取,车轮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为喻加以说明,充分表达了“学不可以已”而必须有所造就的道理。这样化深奥为浅近,.由感性到理性,令人心悦诚服。

  ②设喻方式多样: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木为轮”、“金就砺则利”等从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正反设喻,如“蚓”和“蟹”、“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通过正反对照把所要说明的道理说得更具体明白。反复设喻,如“登高而招”、“顺风而

  呼”、“假舆马”、“假舟楫”,连用几个不同的比喻,使读者加深对道理的理解。

  ③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有的是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锲而舍之”、“锲而不舍”。有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如第2段,作者先连用五个比喻,后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有的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第3段第一层,作者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水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进一步论证

  三.巩固训练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0-12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

  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

  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

  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0.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A.利:对??有利(“利”应该解释为“使??走的快”)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一:专一.

  11.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C.知明而行无过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两个“焉”都是兼词,相当于“于此”,可译为“从这里”“在这里”。A项,介词,表示比较/介词,相当于“向”;B项,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动词短语后面,组成名词性的结构,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意思/用在由结果推出原因的句子里,表示略作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明的原因;C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示顺承,相当于“就”、“于是”。)

  12.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修养。

  C.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错)

  D.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

阅读更多试题,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中小学生日记频道。
喜欢中小学生日记,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