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

发布时间:2021-12-27 19:20:16

  渔 父

《渔父》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

  《楚辞》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身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1.对下列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既放——放,被放逐

  B.形容枯槁——形容,身体

  C.宁赴湘流——赴,投入

  D.鼓枻而去——鼓,敲打

  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渔父见而问之——渔父莞尔而笑

  B.是以见放——安能以皓皓之白

  C.何故至于斯——圣人不凝滞于物

  D.而能与世推移——不复与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两句描写出屈原心力交瘁,形销骨立的外在形象。

  B.渔父说的“圣人”应指的是“老、庄”一类的人,可见渔父是道家思想的信徒。

  C.屈原用“新沐……必振衣”两个比喻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绝不同流合污的态度。

  D.文章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用屈原衬托出“渔父”这一个高蹈遁世的隐士形象。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2)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参考答案

  1.B

  2.D

  3.D

  4.(1)为什么遇事深思,行为出众,以至于让自己被放逐?

  (2)怎么能让干干净净的身体,去沾染污浊的外物呢?

  参考译文

  屈原被放逐后,在四海间流浪,在湖边一路吟唱,面色憔悴,神情枯槁。(湖上的)渔父见了,问道:“你不就是那位三闾大夫么?怎么竟成了这般模样?”

  屈原道:“普天下都混浊,只有我还清白;所有人都醉了,只有我还醒着。所以被君王流放啊。”

  渔父道:“真正贤明的圣人不会拘泥于一事一物,而能随世情流转而相应地改变。世上的人都混浊,你何不也一起扬泥荡波?所有人都醉了,你何不也跟着吃糟喝酒?为什么要想得那么深远,凌驾于平庸的世人之上,使得自己被放逐呢?”

  屈原道:“我听说:刚洗头的人一定会弹去帽子上的浮尘,刚洗澡的人一定会抖去衣服上的尘土。怎么能让自己的清白之身,受到外界的龌龊感染?我宁愿将此身投入湘水,葬身于江中的鱼腹之内,却怎能让洁净光明的纯白之质,蒙上世俗的尘埃?”

  渔父微微一笑,拍打着船桨离去,口中唱道:“(湖上的)碧波清清,可以洗我的帽缨;(湖上的)碧波混浊,可以洗我的双足。”就这样唱着歌远去,不再与屈原说什么了。

阅读更多阅读答案,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中小学生日记频道。
喜欢中小学生日记,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