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相比排名城市行政级别所属省总得分—1杭州省会城市浙江36.51 —2上海直辖市上海43.40 ↑3无锡地级市江苏43.45 ↓4南京省会城市江苏44.41 ↑5宁波计划单列市浙江44.67 —6北京直辖市北京44.90 ↑7佛山地级市广东45.82 ↓8苏州地级市江苏46.06 ↑9常州地级市江苏46.68 ↓10广州省会城市广东52.55 ↑11金华地级市浙江53.44 ↑12成都省会城市四川57.06 —13绍兴地级市浙江57.64 ↑14南通地级市江苏58.20 ↓15深圳计划单列市广东59.06 ↑16镇江地级市江苏59.35 ↓17大连计划单列市辽宁60.04 ↓18福州省会城市福建60.29 ↑19中山地级市广东60.56 ↑20烟台地级市山东62.98 ↑21扬州地级市江苏65.39 ↑22常熟县级市江苏65.52 ↓23青岛计划单列市山东66.08 ↓24泉州地级市福建66.66 ↑25张家港县级市江苏68.23 ↑26嘉兴地级市浙江68.33 ↓27沈阳省会城市辽宁69.00 ↓28温州地级市浙江69.38 ↓29天津直辖市天津69.77 ↓30厦门计划单列市福建70.70 ↓31东莞地级市广东71.88 —32江门地级市广东73.96 ↓33武汉省会城市湖北74.05 ↑34东营地级市山东74.20 ↓35台州地级市浙江74.32 —36长沙省会城市湖南74.36 ↑37合肥省会城市安徽74.77 ↓38汕头地级市广东75.05 ↑39慈溪县级市浙江75.63 ↑40呼和浩特省会城市内蒙古76.66 ↑41余姚县级市浙江76.70 ↑42江阴县级市江苏77.76 ↑43吴江县级市江苏77.93 ↑44义乌县级市浙江78.02 ↓45长春省会城市吉林78.40 ↓46上虞县级市浙江78.56 ↑47增城县级市广东78.75 ↑48海宁县级市浙江78.79 ↓49湖州地级市浙江78.97 ↑50太仓县级市江苏79.44 ↓51徐州地级市江苏79.46 ↓51珠海地级市广东79.46 ↑53丹阳县级市江苏79.71 ↓54湛江地级市广东79.75 ↓55淄博地级市山东79.84 ↓56重庆直辖市重庆80.32 ↓57济南省会城市山东81.11 ↓58芜湖地级市安徽81.76 ↑59唐山地级市河北81.80 ↑60连云港地级市江苏82.27 ↓61包头地级市内蒙古82.32 ↓62郑州省会城市河南84.45 ↓63南昌省会城市江西84.79 ↑64株洲地级市湖南85.03 ↓65昆山县级市江苏85.22 ↑66舟山地级市浙江85.63 ↓67溧阳县级市江苏85.63 —68诸暨县级市浙江85.99 ↑69富阳县级市浙江86.36 ↑70济宁地级市山东86.38 ↑71平湖县级市浙江87.00 ↓72威海地级市山东87.65 ↓73十堰地级市湖北87.71 ↑74石狮县级市福建87.79 —75宜兴县级市江苏90.61 ↓76秦皇岛地级市河北92.69 ↑77马鞍山地级市安徽92.80 *78寿光县级市山东92.99 *79泰安地级市山东93.25 ↑80岳阳地级市湖南93.83 ↑81洛阳地级市河南94.06 ↑82盐城地级市江苏94.11 ↓83西安省会城市陕西94.13 ↑84德州地级市山东94.36 ↓85温岭县级市浙江94.82 ↑86桐乡县级市浙江94.85 ↓87惠州地级市广东95.25 ↑88海口省会城市海南95.26 ↓89海门县级市江苏96.17 ↑90石家庄省会城市河北96.88 *91启东县级市江苏96.92 ↓92临沂地级市山东97.00 ↓93潍坊地级市山东97.24 *94福清县级市福建97.71 *95胶州县级市山东98.52 ↓96龙口县级市山东98.73 ↓97昆明省会城市云南99.50 *98即墨县级市山东99.79 ↑99枣庄地级市山东99.96 ↓100辽阳地级市辽宁99.97
注:其中"*"为今年新上榜城市,"-"为排名无变化城市。
指标说明
1.研究对象为中国大陆652个城市,对其中2006年GDP超过190亿元的194个城市进行基础数据搜集和研究。
2.劳动力素质指数是根据单个城市每万人拥有大专以上学历人数计算而得;高级人才指数是根据单个城市每万人拥有硕士学位以上人数计算而得。计算所有数据为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时点为2000年10月1日。其中作为分母的人口数是常住人口(居住时间在6个月以上的居民,包括非户籍人口)。
3.经营成本指数由劳力成本、税收成本、能源价格和办公用地租金四个分指标加权计算而得。其中能源价格以各城市2007年电价为代表,商业用电选用1千瓦以下价格;工业用电选用普通工业1千瓦以下价格。
4.客运指数和货运指数由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四种运输方式的运量加权算得。
5.资本活力指数由各城市规模以上私营经济贡献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在就业人口中所占比重以及各城市三资经济贡献率加权计算而得,三资经济贡献率则以各城市限额以上港澳台投资和外商投资工业企业产值与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为基础指标计算而成。
6.大部分指标为2004年、2005年和2006年三年数据的平均值;个别指标采用了调查时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