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怪:郑州商场扎堆盖
郑州别称“商城”,3500年前的商代都城和如今的现代化商贸城,使郑州与“商”结了缘。因“商”,郑州被评为中国第八大古都;因“商”,奠定了郑州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现代化商贸城的中心地位。“得中原者得天下”,商家深谙此道,在郑州这快风水之地,曾将商战打得如火如荼,闻名全国。
第二怪:开封古城摞起来
开封”本意是“开拓封疆”,在黄河这里却成了残酷的游戏,伴随着每一次堤“开”是开封城的被“封”(埋),黄河像顽皮的孩子一遍遍用大量的泥沙水浆涂抹开封,开封也像倔强的孩子一样,“封”了建,建了“封”,“封”了再建,从不服输,所以,今天的开封城地下叠罗汉似的摞着6座古代城池,令人魂牵梦饶的东京城便静卧其中。
第三怪:洛阳水席水做菜
洛阳有“三绝”,水席为其一,初为唐代宫廷菜,后传到民间,深受百姓喜爱,一直流传至今。如今豫西百姓举办红白事依旧喜用水席,俗称“三八桌”。自古事厨者怕汤水,而洛阳水席偏偏拿汤水大做文章,水席三八二十四道菜,除八个冷盘外,其余十六道热菜件件带汤、样样有水,做菜时,不管是燕窝海参,还是萝卜青菜,一律和汤水混做。在这里,水是主角,菜是配角,碗大、菜少、汤水多,真可谓“水分十足”,这种做法,不仅其它菜系难见,即使在豫菜中也是独树一帜,相当“另类”,这或许应是“水席”得名的真正原因吧。
第四怪:天井窑院地下开
“远望不见村庄,近闻吵吵嚷嚷;地上树木葱茏,地下院落深藏”,这里描绘的是豫西陕县一带老百姓特有的一种民居形式—— 天井窑院。奇怪的是像陕县的百姓有坡挖洞,却偏要在平地上挖一个大大的、方方的深坑后在井壁上再挖洞就让外人有点奇怪,干吗要多一道程序呢?其实用不着奇怪,中国百姓的智慧是经历岁月考验的,这种做法,夏可庇荫隔热,冬可避风驱寒,好着呢。
第五怪: “中”字说的真不赖
中”、“不中”是地道的河南话,犹如四川话“要得”、“没得”,外省人学的最多、学的最像的就这三个字。河南古称“豫州”,豫州居九州中心,故河南又称“中州”、“中原”,而“中国”一词最早是对中原一带各诸侯国的称呼,如此看来,生于“中”、长于“中”的河南人爱说“中不中”是有历史渊源的。
第六怪:“阳”字地名多的怪
中国的地名里带“阳”字的有很多,河南的尤其更多。至今,能看出在水边建立的河南城市有:洛阳、淮阳、濮阳、汝阳、泌阳、沁阳;看不出是在山边、水边建立的城市有:信阳、南阳、安阳、荥阳、原阳、宜阳、正阳、舞阳、睢阳。
第七怪:少林太极最叫卖
华武术博大精深,源源流长;放眼天下,纵观古今,在众多的拳术门类中,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莫过于“河南二拳”:少林、太极。中国功夫扬天下,中国武侠片风靡全球。少林拳阳刚十足,拳势刚猛勇疾,如龙腾虎跃,呼呼生风;太极拳阴柔有余,拳势意动相连,如春蚕吐丝绵绵不断,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少林拳重防身,太极拳重强身;少林拳难练,太极拳易学。如把少林、太极二拳比作拳术中的“夫妻拳”,则少林拳为“夫拳”,太极拳为“妻拳”。
第八怪:豫剧老少都喜爱
豫剧,原称“河南梆子”,也叫“河南高调”,因河南简称“豫”,刘大哥说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这段唱词和唱腔,相信河南人很熟悉,大多数中国人也不陌生,飒爽英姿的巾帼女英雄之所以能走进千家万户中国人的心中应当归功于豫剧《花木兰》的传唱。花木兰是河南人的骄傲,豫剧更是河南人的骄傲。
第九怪:寻根问祖河南拜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万姓同根,根在羲皇。羲皇是谁呢?羲皇是中华始祖、“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据史书记载,大约在6500年前,伏羲率领自己的部落由成纪(今甘肃天水市)沿黄河东下,定居于宛丘(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以其圣德统一了华夏各个部落,并取各部落图腾的特色组成了新的图腾——龙。龙从此成为中华民族大团结、大统一的象征,“龙的传人“便由此而来。
第十怪:遍地文物脚下踩
中国有八大古都,河南占一半:殷商古都安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商都郑州。有人说:500年历史看北京,3000年历史看西安,5000年历史看河南。有人说:站在河南的土地上,左脚踏唐,右脚踩宋。
第十一怪:红旗渠水引天外
红旗渠“奇”在何处呢?一条渠,它被誉为“人工天河”、“水上长城”;一项水利工程,它被赋予了时代精神。它是世界水利史上最艰巨的工程,也是国内外参观人数最多、赞誉最多的工程。所以说“红旗渠水引天外”,欲求“天外之水”,自然是“难上加难”、“苦中有苦”!
第十二怪 烩面吃出几大派
洛阳的面就很有特色。一种叫“浆面条”,一种叫“糊涂面”。 开封的面少,但有一种面的叫法、做法很独特,那就是“鲤鱼焙面”。 郑州是个烩面城。郑州的烩面发展到今天,有3大流派:一种是合记,传统制作方法,清真型;一种是萧记,新兴的,清香型;另外一种是"惠丰园"系列,滋补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