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史上十大军师

发布时间:2022-11-06 16:40:51

中华五千年历史上,出谋划策之士不知凡几,但真能做到眼光独到、判断准确、一言九鼎,令君主言听计从,可尊之为“师”的,却并不多。

民间文学公认最早的军师,当数姜太公姜子牙。但细究评书小说家言,却会发现姜子牙的主要使命并非谋划,而是直接上阵杀敌,武力与法力之强,完全是商周甘道夫。姜子牙克敌制胜,往往靠阐教师友人脉,谋略倒未见高明之处,与其说是军师,不如说是和对手闻太师闻仲一样的军帅。

有君主和战争就会有“军师”,但这个词成为职务已经是汉代。曹操手下有中军师荀攸,诸葛亮也曾担任军师中郎将、军师将军,宛若军师有了联盟。但职务上的军师也不完全与谋士划等号,孙吴有丁奉以右大司马兼左军师、朱然以左大司马兼右军师,都是带兵的猛将。到了太平天国,东西南北四王每人都加着正副军师的头衔,更与出谋划策没什么关系。

道理说了这么多,想要把历史上的谋士军师排排名,还要有个标准。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军师才兼文武,更难简单以文采武功论之,必须有超越数字化的比较指标。

首先是“位置”,以长期为君主在战略军事上出谋划策为主。《军师联盟》的副标是“大军师司马懿”,但后者与同时代的周瑜相似,主要位置是统兵大将,只是曾向君主献计而已,不能入列。还有一些人虽为谋士,但更偏重于筹划zz谋略斗争,诸如中唐的李泌、宋代的赵普,与“军”关系不大。

其次是“业绩”,即战略判断的准确度与战争谋划的成功率,这才是体现一个军师谋略能力的重点所在。单纯在战役执行层面奇策叠出并以脑力计算成功率的情况,只存在于《火凤燎原》当中,与其说是军师,不如算是人形阿尔法狗。

第三是“影响”,评价军师不等于评价君主,没能统一全国的君主在影响上比不过统一全国的,但对军师而言,扶植弱小势力一路坐大的,显然要比扶植强大势力更进一步的得分更高。

最后还有一点,是军师自保的能力。毕竟“敌国灭,谋臣亡”,对这一点毫无认识的军师,纵使位置重要、业绩过人,也难排过前五名。

  第十名郭嘉

郭嘉(右)堪称曹操手下最重要的谋臣

赤壁兵败后,曹操感叹:“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郭嘉,文不曾治一县,武不曾统一营,能获得曹操嘉许怀念,完全是因为他谋略过人。

郭嘉在曹操与袁绍开战前,有过著名的战略判断“绍有十败,公有十胜”,从zz形势的道胜、义胜,到队伍建设的德胜、仁胜,再到“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的武胜,逐一分析。在曹操认可之后,郭嘉又话锋一转“绍方北击公孙瓒,可因其远征,东取吕布”,完成全盘布局,可谓大军师手笔,也正是日后曹操战略行动的指导。

可惜天不假英才,郭嘉享寿不长,业绩有限,只能敬陪第十。

  第九名敬翔

郭嘉(右)堪称曹操手下最重要的谋臣

军师以谋略成就论高下,不受君主历史评价牵制。五代后梁开国君主朱温声名狼藉,但其军师敬翔却不容小觑。

朱温称敬翔为“天降奇人,以佐于吾”“为太祖谋画,多中,太祖欣然,以谓得翔之晚,动静辄以问之”。可惜,史书充分肯定敬翔的谋划能力,却没给他留下太多事迹,一方面是因为他为史家不齿,“梁之篡弑,翔之谋为多”,另一方面是他不长于“显谏”,而“微示持疑”便令朱温明白,所以“裨佐之迹,人莫得知”。具体谋划案例,多是些朱温攻取淮南后,敬翔建议持重养威,朱温依旧冒进结果大败而归,“益以翔为可信任”之类。

同时,敬翔身为谋士,却在主公死后不能自保,落得全家自杀的下场,虽是五代头号军师,也难得过高排名。

  第八名崔浩

崔浩画像

崔浩是南北朝时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焘两代军师。他出身于文士家族,但“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该览。研精义理,时人莫及”,对局势与人性把握精准。《北史》称他“恒与军国大谋,甚为宠密”。

崔浩排名第八,与其是个“乌鸦嘴军师”有关。刘裕西征姚泓,向北魏借道,崔浩建议纵其西进后堵住东归之路以坐收渔翁之利,明元帝则决定出兵阻拦,结果损兵折将,“帝恨不用浩言”。奚斤南征,崔浩认为南人长于固守,要采用分军略地之策。但是奚斤选择围攻滑台城,结果顿兵坚城之下,只得要求退兵。明元帝大怒,只好以崔浩为随军谋主亲征。

到太武帝时期征讨柔然,崔浩的谋略才得以伸展,“如浩所料”“帝从浩议”不绝史书。只可惜,崔浩聪明了一辈子,却未能谋及自身,也落得身死名裂的下场。

  第七名李泌

《大唐荣耀》剧照

中国历史上文武官员由合到分,到唐代已见端倪。隋末唐初之际,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等人已经是专业文臣,李世民身为统帅,军事谋划多是自己定策后与诸武将讨论完善。终唐之世,以军师位置为帝王、大将在军事上出谋划策之人颇为罕见,只有中唐时期服务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代的李泌堪称著名。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泌主动找到逃往灵武的肃宗,“入议国事,出陪舆辇”,肃宗称之为“为朕师”。在击破安史叛军的战争过程上,李光弼、郭子仪在河西河东的战略呼应,牵制安史叛军以求以逸待劳的战略,即为李泌所策定。肃宗集结兵力欲迅速收复长安,李泌认为后患深远,力谏不可,肃宗不予采纳。李泌从此不再谋划,也成为名军师知退隐的典型案例。

  第六名姚广孝

左:明成祖朱棣。右:姚广孝,明成祖靖难之役中的重要谋臣

明代永乐帝朱棣的军师姚广孝,是极为特殊的一位。他一非文官、二非武将,而是一个和尚,法号道衍。但是,当建文帝开始削藩时,姚广孝却力劝朱棣起兵反抗南京朝廷——“帝在藩邸,所接皆武人,独道衍定策起兵”。

朱棣与建文帝对抗期间,姚广孝留守北平,但对前线战略进退把握精准,朱棣攻东昌战败撤回,他要求尽快反攻,结果一战而败朝廷大将盛庸;朱棣战淮南,他要求不要“毋下城邑,疾趋京师”,果真直下南京。

明史称“道衍未尝临战阵,然帝用兵有天下,道衍力为多,论功以为第一”,奇谋异策虽然不算显著,却也堪称一代军师了。

  第五名王猛

《王猛扪虱谈天下》图,画家张英豪

氐族苻氏家族从部落跃为统一北方的强国,世祖苻坚是其中关键,而苻坚的崛起,又依赖其军师王猛。

苻坚初遇王猛,就“若玄德之遇孔明也”,而王猛之于苻坚,也确如诸葛亮之于刘备,既是军师谋臣,也是文官之首、带兵统帅。王猛为苻坚制定了先扫荡北方游牧民族,再南下吞疆并土的总体战略,不仅出谋定策,还亲自上阵实施。在平定苻生诸弟之乱和吞并前燕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最终也如诸葛亮一般,官拜丞相,之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临死之前,王猛还在为苻坚谋划,要先平定鲜卑、羌族政权,而不能直接攻打东晋。苻坚虽然悲叹“天不欲使吾平一六合邪?何夺吾景略之速也!”,却不听王猛的建言,终于导致前秦在淝水之战后一蹶不振。

  第四名孙膑

电影《战国》中由孙红雷饰演的孙膑

孙膑在文武不分家的战国时代,以其学识谋略成为第一代专职军师。

《史记》记载“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身份与武将分离、坐在车上出谋划策,又留下著名的《孙膑兵法》,同时又有庞涓这个师出同门、相爱相杀的对手,古代军师的形象和必备要素从此定格。

孙膑虽无战略谋划的经验,但在战役筹划上却业绩显赫,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减灶诱敌,已成为中国军事史上的经典案例。后来军师固然在谋略成就上青出于蓝,但综合评价,给孙膑居中的位置,还是没有问题的。

  第三名诸葛亮

羽扇纶巾的军师造型,几乎已成诸葛亮的专属形象

诸葛亮已经成为古代军师的代言人,无论史传还是民间文学都不绝于书,似乎并无多说的必要。但既然是为军事排名,就不妨多说两句。

诸葛亮的出道之作《隆中对》毋庸置疑是三国时代最精彩的全盘战略判断,从日后刘备集团在夹缝中崛起这一点看,郭嘉的“十败十胜”之策也比之不及。但是,诸葛孔明一生经历集军师、部将、丞相、统帅于一身,成绩也不能只用军师的业绩来评价,作为军师的业绩也并非独一无二。

司马懿赞叹诸葛亮是“天下奇才”,却也说他“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也说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但这并非说诸葛亮不是优秀的军师,只是当军师变为统帅,多谋往往成为决断的负担了。

  第二名刘伯温

《神机妙算刘伯温》剧照

“吾之子房也”,是君王对军师的最高评价。辅佐君王统一天下,建立王朝,是军师的最高荣誉。同时获得这两个成就的军师,刘伯温当之无愧。

朱元璋对刘伯温并无三顾之礼,但当刘伯温为他陈述攻打张士诚、陈友谅和北上争夺中原的战略利弊后,大悦道“先生有至计,勿惜尽言”,从此成为其主要军师。在文武分途已深的元末,朱元璋的部将们对刘伯温这样文人出身的谋士颇为轻视,商议谋略之时,刘伯温也只能干瞪眼,等着朱元璋把他召入内室再尽情陈言。

陈友谅攻下太平,朱元璋诸将都建议逃往钟山,只靠刘伯温在内室力劝朱元璋借势诱敌,才将局势逆转。此后击败张士诚和元朝军队的过程中,刘伯温也建策良多。更为难得的是,面对建立明朝后大杀功臣的朱元璋,刘伯温能够全身以退,堪称军师典范了。

  第一名张良

刘邦与张良(右)。图/《楚汉传奇》

你猜对第一名了吗?不是司马懿……

历史上的军师角色,起于孙膑,成型于诸葛亮,中间承前启后的便是辅助刘邦成就统一王朝的“汉初三杰”之一的留侯张良。

张良继承了身为军师的传统。孙膑师承鬼谷子,张良则有从黄石公学太公兵法的传说。同时,他“貌如妇人好女”的高颜值形象,也为日后的军师想象所继承。

张良身为谋士,谋略遍布战略、战役多个层次。既有反对树立六国君主这样的国家大计,也有刘邦入蜀后烧毁栈道向项羽示弱这样的诡计,更有说服刘邦尽快撕毁鸿沟之约进攻项羽的毒谋。其谋略之多端,连刘邦都感叹“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外,吾不如子房”,司马迁也说“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岂可谓非天乎”,将军师进一步神秘化。

作为头号军师的张良,更在为人谋臣者要善于保全自身方面成绩斐然。虽然没有像范蠡在传说中那样成为富商,确是实实在在地让自己全身而退。连司马光都感叹:“等功名于外物,置荣利而不顾,所谓明哲保身者,子房有焉。”

阅读更多生活排行榜,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排行榜频道。
喜欢排行榜,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