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对三国时期是这样定义的:中国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历史时期。一句话简单明了的知道了答案,三国最后谁统一天下——西晋。魏蜀吴的鼎立割据最终给别人作嫁衣裳,一世枭雄的曹操怎么就被其他人窃取了果实呢,下面给大家一一道来。
三国最后谁统一天下,西晋(司马炎)220年曹丕迫汉献帝禅让,立国号为魏,史称曹魏,正式进入三国时期。隔年刘备亦称帝,国号续为汉,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孙吴或者东吴。此后。各国疆域变化不大。而曹魏朝廷渐渐被司马家族掌控,特别是《三国演义》跟诸葛亮平起平坐的司马懿。263年司马昭为建立军功准备篡位,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司马懿孙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史称西晋,他也是西晋第一个皇帝。西晋于280年发动晋灭吴之战,灭亡孙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
历史都是以具体事件进行陈述,只给我们一个答案,并不会对原因进行详细解释,我们接着往下看。
从各国具体分析:1、蜀国
蜀国后主刘禅生性孱懦,刘备在白帝城病危托孤之时,就曾对孔明说过:“能辅则辅之....,你可自立为西川之主”,孔明感激涕零。刘备也曾对阿斗说过:“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虽有天下第一谋士孔明的辅助,最后孔明六出祁山,有两次是因刘禅误听谗言,中途召回孔明。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就是写的这位汉丞相,当然孔明也是为报刘备的知遇之恩(三顾之恩、托孤之重)。
蜀国鼎盛时期,文有卧龙、凤雏;武有五虎上将。打西川时凤雏先亡,然后是关羽忘记了孔明“东和孙权,北拒曹操”的战略方针,大意失荆州,被孙权所斩。然后是刘备为给关羽报仇,不听劝告,起倾国之兵伐吴。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病死白帝城,蜀国元气大伤。
孔明为实现刘备的霸业,六出祁山;孔明病死五丈原后,姜维九伐中原,因为种种原因,都未成功,最主要的还是刘禅宠信宦官黄皓的谗言。最终蜀国被魏国钟会、邓艾所灭,刘禅被擒,晋帝司马炎封其为“安乐公”
2、吴国
江南自古多出俊杰,当初创业的江东猛虎孙坚、小霸王孙策、18岁领江东主的孙仲谋、周公瑾、鲁子敬、陆逊、陆逊之子陆抗,这些能吞吐天地的人物早都已经做古了,后主孙浩比蜀国刘禅强不了多少,残暴不纳忠言,宠信宦官,这样的国家能好吗?当晋帝司马炎派杜预兵法东吴时,这位后主竟采纳宦官的意见,在天险长江放置铁索阻拦。
这位后主也被杜预所擒,司马炎和对待蜀国刘禅一样,给个闲职,养老去罢。
3、晋国
司马懿可是三国第一忍者,当年魏武帝曹操在时,就曾对左右说过:“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辅助曹操三代:曹操、曹丕、曹睿。但是司马懿不是池中之物,胸藏锦绣,不露声色。最后在府中称病10年,诈病赚曹爽,正当曹氏宗亲得意忘形,放松警惕外出围猎的时候,发动政变一举灭了他们。
其实一直到曹睿在位,不是对司马懿没有防范,奈何曹氏宗亲多是饭桶(比如曹真、驸马夏侯楙),不得不用司马氏父子对付诸葛亮。曹睿临死之时,如果不是司马懿掩饰的好,早就杀了他了,一念之仁,让司马懿回家养老。
就是这一念之差,给了司马懿喘息的机会。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随他父亲征战一生,父子三代努力,瞒天过海,也真是不容易。同时,也因为司马懿在军队中威望甚高,可以说仅次于魏武帝曹操,还有号召力,否则也无法兴风作浪。
一旦一朝权在手,亲眼目睹了汉室兴衰、曹操如何篡权的司马懿,反过来能给曹氏宗亲喘息机会吗?对曹爽等人就是斩草除根,夏侯霸如果不是跑到蜀国姜维那边,也被司马懿骗回杀了。司马懿也是效仿曹操对汉献帝一样,当皇帝曹髦是傀儡,但有过之而无不及,就是这个傀儡皇帝,最后也被司马师指使一个武将成倅所杀,这可是弑君之罪,然后再将这个爪牙杀了以谢天下,怎么样,够狠吧?
最后还得说,家族后继有人,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也是明主,与吴国孙浩对垒,当时晋国派的是羊祜,此人也是兵法谋略精通的大将,吴主孙浩派的就是陆逊之子陆抗。正当前线两位将军斗智斗勇的时候,孙浩又听信谗言,开始怀疑陆抗,将其从前线调回;作为鲜明对比,司马炎对左右说过:羊祜将军必有奇谋,不必担心。谁高谁低,想想还需要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