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著名的三大战役后,蒋介石已经没有什么势力了,但没想到就在这样的情势下,却发生了渡江战役。渡江战役是在怎么发生的呢?它的发生背景又是怎样?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场战争都有什么意义以及对历史的影响。
渡江战役背景介绍在解放战争时期,长江中下游开始横渡长江,这是对国民党进行战略性进攻,同时渡江战役更是在河南成立,1949年3月23日,刘伯承担任总司令,发布了两本渡江教程,以及指导性工作,其实有不少战术原则,更提出了详细要求。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拒绝签字,于是毛泽东与朱德一同发布进攻的命令,先是渡江接着在炮兵和工兵的配合下,一同强渡长江,这样可以突破国民党的防御,占领多个城市,最终达到直接摧毁国民党防御的防线。
1949年4月23日,终于解放了南京,由第三野战军一部带领,随后便直接往南方挺进,一直到杭州、南昌,同时也攻占了上海,这些地方终于都得到解放,横渡长江以后解放了汉口,还有武昌,最后一直到崇明岛,才结束了渡江战役,为南方的解放创造不少机会。
渡江战役伤亡情况渡江战役历时42天,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并以运动战和城市攻坚战相结合,合围并歼灭其重兵集团。此役,人民解放军伤亡6万余人,歼灭国民党军11个军部、46个师共43万余人,期中发生了中英之间的首次军事冲突“紫英号”事件,此次事件中,英国海军死亡45 人,其中包括“紫石英”号舰长斯金勒,失踪1人,伤93人;我军亦有不小的伤亡,炮战中伤亡官兵达252人。
渡江战役的真正指挥人安徽省肥东县瑶岗村中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曾是总前委的驻地。1949年3月31日,邓小平在这里亲自起草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拟定了《纲要》这一历史性的军事文献。4月1日,他又召集有关同志,逐段讨论,随即上报中央军委并下发野战军各兵团以上单位。3日,军委批准了这一纲要。实战表明,邓小平拟定的这一作战纲要,是科学性和可行性,坚定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结合。是总前委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也体现了邓小平高屋建瓴,举重若轻,化繁为简,抓住关键,宏观决策的鲜明特点和指挥艺术。
由邓小平拟定的《纲要》,在渡江战役中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实践证明,《纲要》是我军作战指导宏观决策的范例。邓小平等领导发起的渡江战役,势如泰山压顶,攻如囊中取物,既未遭敌“半济而击”,又未使敌首尾相顾,最终大获全胜。邓小平当时就指明,此役胜利,在zz上“表示了反动的南京政府的灭亡”,在军事上“表示了敌人在长江以南的一支最大的最有组织的力量的覆灭”。
渡江战役集中于长江渡江战役是在国共两党战争中有着非常大的意义的一场战争,这一场战争为当时的中国带来了动力,渡江战役顾名思义是要渡过长江进行的一系列战役。长江是中国最主要的一条江,因此渡江战役地点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围绕长江中下游地区参加渡江战役的战士们进行了一场又一场生死搏斗,期间江渡江战役地点一直在转移。
渡江战役的起点是在现在的江苏省结束的时候是在现在的江西省,长江中下游地区因为环境条件不太好,部分北方士兵会不习惯南方的梅雨季节,但是这并没有成为阻碍他们前行的绊脚石,在负责人下达命令之后他们仍然坚守自己的岗位,在1949年的4月份国民党军队在湖北宜昌到上海的长江山建立了一千八百多公里的长江防线,兵力达到七十多万人。
除了国民党的军队之外还有部分美国和英国的军队驻扎在此想要阻止解放军的一系列战役,但是这并没有打消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的念头,在不断的探索和努力之后解放军们用木头做的帆船一步一步度过了长江拿下了南京武汉上海等重要的城市,所以由此可见渡江战役的主要作战地点都是围绕着长江展开的,其中包括了湖北省、江西省、安徽省、等重要的省市,解放了非常多重要的城市。从江苏江阴到江西的湖口解放军们越战越勇,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渡江战役历史意义1、渡江战役的胜利为人民解放军继续向东南,华南,西南大进军奠定了胜利的基础,大大加快了全国进军的进程。
2、渡江战役的胜利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灭亡,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被赶出中国,预示着新中国即将诞生,展示了百余年了中国人民的伟大民主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3、渡江战役辉煌胜利,是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及总前委们的英明的决策,正确而即时指导的结果。是第二第三野战军前委正确指挥和广大指挥员英勇奋战的结果。党,政,军,民共同奋斗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