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白头蛇,是我国毒蛇中毒性较强的一种。他因为头部为白色而得名。如果各位见到喜马拉雅白头蛇,可千万要小心一点哦。它的毒性堪比眼镜蛇,是中国最毒的一毒蛇,一起来了解一下,喜马拉雅白头蛇吧!
喜玛拉雅白头蛇喜马拉雅白头蛇拉雅白头蛇是中国27种毒蛇中最毒的一种,又名白头蝰。在青藏高原一带曾经出现过。属于白头蝰亚科(学名:Azemiopinae)是爬虫纲有鳞目蛇亚目蝰蛇科下的一个单型亚科,目前未有任何亚种被确认。首位发现喜玛拉雅白头蛇的是一名欧洲探险家李奥拿度·费亚,直至1888年生物学者保兰格(GeorgeAlbertBoulenger)正式将白头蝰属命名为(Azemiops)。喜玛拉雅白头蛇是一种比较古老的蛇种。它们主要出没于东南亚的一些山脉之中。另外,在中国境内的西藏东南部以及越南均能发现喜玛拉雅白头蛇。
蛇目蝰科白头蝰亚科唯一的一种。世界罕见,最早发现于缅甸克钦山。管牙类毒蛇,一般长500毫米左右,最长达770毫米。躯干圆柱形,头部白色有浅褐色斑纹,躯尾背面紫蓝色,有朱红色横斑,头背具9枚大鳞。背鳞平滑。主要发现于路边、稻田、耕地、草堆;也出没于住宅附近。属晨昏活动类型。以小型啮齿动物或食虫目动物为食。人被咬伤时,除局部剧痛、肿胀、少量出血外,还出现头昏、眼花、视力模糊、眼睑下垂,吞咽困难等症状。中国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西藏、陕西、甘肃、广西、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其他国家分布于缅甸与越南北部。
人工饲养难喜玛拉雅白头蛇是一种非常令人头疼的毒蛇,它们抗拒被哺育,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这种蛇会绝食。欧美曾多次进口喜玛拉雅白头蛇,结果都是无一存活。关于它们的死因,研究者的解释也是不尽相同。有的专家认为,低海拔高温环境会损伤喜玛拉雅白头蛇的内脏器官导致它们绝食,也有专家认为,喜玛拉雅白头蛇在自然界主食鼩鼱,无法适应人工饲养喂食的啮齿类动物。
毒素根据拜仁·格烈·费拉尔医生(Dr.BryanGriegFry)的研究,认为喜玛拉雅白头蛇的毒性与韦氏竹叶青(Tropidolaemuswagleri)的毒性是相彷的。另一项研究发现白头蝰所释出的毒素中,其酵素运动基本上与一般蝰蛇没有太大差异,不同之处仅在于白头蝰的蛇毒不会造成血液凝固、渗血以及肌肉性中毒等现象。
喜玛拉雅白头蛇是混合毒素的前管牙类毒蛇,咬伤后可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急性DIC),使伤肢红肿疼痛逐渐加重、功能障碍。临床使用抗眼镜蛇毒血清无效的情况下,改用改善微循环药物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效果显著。
居民偶遇据李先生介绍,他和朋友们经常到阳山公园锻炼身体,7月18日晚8时左右,他乘坐朋友的车行驶至阳山公园公共厕所旁时,发现两个小朋友蹲在路坎上,用树枝往路边沟里拨动着什么。
见状,李先生和朋友下车,走近一看,发现两个小朋友拨动的是一条长30㎝左右的“白头花蛇”。根据了解的常识,李先生初步判断“白头花蛇”可能为毒蛇。考虑到“白头花蛇”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李先生将两个小朋友劝离。“越是好看的蛇,毒性有可能越强。”因为无法判断蛇的种类,李先生拍下蛇的照片后,将其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后来,一个朋友告诉李先生,其遇到的可能是喜马拉雅白头蛇(蝰)。
李先生随后上网查询发现,“白头花蛇”为喜马拉雅白头蛇(蝰)的可能性很大。为核实李先生发现的“白头花蛇”是否为喜马拉雅白头蛇(蝰),7月21日,记者将李先生拍的照片发送给毕节市林业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理办公室主任张禹。经其判断,确为喜马拉雅白头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