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貌不惊人,当中有商贾学者,也有主妇蓝领,因为一个简单的测验,便汇聚在一起,闲来一道饮茶、出游、聚会。这些人兴趣不同,性情各异,但有一点,这些人普遍智商非凡。他们走到一起,只因为他们聪明。将他们拢在一起的这个圈子,叫“门萨”。
门萨的英文名称是“MENSA”,1946年成立于英国牛津,创始人是律师罗兰德·贝里尔和科学家兼律师兰斯·韦林。当时,这两位自认聪明异常的人突发奇想,编制出一些高难试题以测试智商,受到广泛追捧。兴奋之余,贝里尔和韦林干脆成立一个俱乐部,号召高智商的人士加入。今天,门萨俱乐部拥有10万多名会员,遍及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什么要加入门萨,它的诱惑是什么?据了解,尝试进入门萨的人,都对自己的智力水平有相当的期待或自信。尤其那些2%的入门者,更确信自己是世界上天生聪明的少数人。所以,进入门萨的人,普遍带有智商优越感。
参与门萨的活动,则很少像外界所传,是要比拼智力。许多会员都说,进入门萨,才知道聪明人有多聪明。不过,这种意识并未减弱会员对自我的信任,反令其坦然并善用自己的智慧。
同外界猜测不同,会员除了参加入门测试外,以后将不会再碰到类似的测试,会员之间也不会通过这种智力竞猜的方式比试智商。而且,他们并不刻意了解相互间智力的高低。俱乐部里是一片和谐,并非杀气腾腾的智力练兵场。
门萨俱乐部最大的魅力是智力“冲浪”的愉悦。会员们相信聪明人的思维和行为与常人不同,他们普遍在日常生活中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加入门萨,就是为了寻求同伴,祛除“寒气”。
当然,在常人眼里,聪明人往往比较怪。然而对门萨人而言,这种怪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因为他们对不少“通病”习以为常。
不过,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谁能够确证,门萨会员就聪明异常?单凭36道试题就能够验证一个人的智商?
据介绍,门萨的试题并非像外界所传,由会员编制、斗法而产生。绝大多数的试题是门萨总部的专家制作或者邀请最权威的智商研究专家制作的。尽管试题各异,数量不多,但能够相当精确地测评人的智商。据说,门萨尽管允许失败的测试者一段时间后重新尝试入门测验,但一般不会通过。这也说明一些问题。当然,门萨人也认为,智商的问题并不那么简单。门萨不是测算智商的绝对权威。它的根本目的,还是会员交流中的乐趣。
门萨多年来坚持中立,非zz、非营利的原则,至今不变。门萨国际总部和各俱乐部也组织一些收费的活动,以及一些出版活动,但收入全部用于俱乐部的拓展和完善。所有参与者个人不获利。
据了解,门萨的试题在全世界范围内保密,不对外展示或出售。在中国内地,门萨没有俱乐部及任何相关授权。因此,对内地一些中文书籍大量登载所谓门萨试题,香港俱乐部的主席王凤雯感到吃惊和不解。
香港门萨:80%的入门率
香港门萨俱乐部成立于1986年,如今会员发展到300多人。香港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令香港门萨个性鲜明。会员中除了黄皮肤,还有一半蓝眼睛。交流语言丰富,除了英语、粤语,还有普通话等其他语言,透射出典型的多元色彩。
据香港门萨俱乐部事务秘书安德鲁介绍,香港门萨定期为会员组织各类聚会和活动,形式同其他地方的俱乐部类似,有出游、野餐、讲座以及逛吧等。俱乐部对会员没有任何限制和要求。
香港门萨的会费低廉,每人每年250港元,21岁以下的会员会费减半。体现了门萨非营利的宗旨。这些钱将成为俱乐部活动的资金。
香港门萨俱乐部没有固定的“办公室”。主席和事务秘书由选举产生,并义务担负起俱乐部的各项活动事宜。入门测试每月2次,安排在中环香港大会堂7楼的一间小厅。考试题目36个,测试者用40分钟答完。试题同英语地区不同,全部是图形试题,这样做是为了避免使用英语对香港居民的不利。测试费用100港元。如果通过测试,不久后你就将接到邀请,获准参加俱乐部的活动了。
香港门萨最特别之处,是它的入门比例高达80%,大大高出世界平均的2%,居门萨各俱乐部前列。香港门萨主席王凤雯认为,原因可能是中国人使用方块字,对图形有天然的敏感,也可能是由于华人心性内敛,不做没有信心的事情,参加者都较有把握。
香港门萨的会员年龄从14岁到80岁不等。安德鲁说,香港俱乐部要求的入门最低年龄是14岁,否则定有更年少者加入。至于那位80岁的老者,则始终是俱乐部的活跃人物,心智非常健康年轻,令人敬佩。
门萨中文俱乐部
门萨在中国的一些爱好者建立的论坛,用于交流类似门萨的题目。这个场所并不是官方授权的,举办人员也称该论坛不会以门萨的名义举办活动。但论坛里的内容很值得一看,有助于突破头脑的固定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