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申遗时间最早的十大非遗:昆曲和南音入选

发布时间:2022-07-15 17:05:4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目前中国凭借34项文化遗产是世界上入选非遗项目最多的国家,那你知道中国申遗时间最早的非遗有哪些?下面就随生活日记网小编一起了解下吧!

中国申遗时间最早的十大非遗1、昆曲

昆曲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bai]昆曲是一种发源于14世纪苏州昆山的中国具有古老历史的戏曲剧种,凭借昆曲在表演时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而被称为是中国戏曲艺术中的珍品,2001年被列入人类非遗名录中。

2、古琴艺术

古琴又被称为七弦琴、瑶琴,是最古老也是最纯粹的传统乐器。有着3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琴音乐,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自古以来一直说的“琴棋书画”里的琴指的就是古琴,是中国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乐器,也是有着“哲学性的艺术”。

3、南音

南音是一种流传于福建闽南地区,于2009年被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传统音乐,南音发源于福建泉州,用闽南语演唱,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汉族音乐。最早起源与唐朝时期,是有着“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美称。

4、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木卡姆艺术是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刘传玉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地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是将文人诗作、民间故事、先知告诫等融入进艺术的歌唱内容中的古典艺术,2005年被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5、传统桑蚕丝织技艺

蚕桑丝织是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五千年来,它对中国历史作出了重大贡献,并通过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桑蚕丝织的类别中包含有绫绢、丝绵、蜀锦、杭罗、宋锦等制造技艺和丝绸生产习俗,2009年9月底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6、蒙古族长调民歌

蒙古族长调民歌是一种起源于内蒙古地区,具有独特地域特色和鲜明游牧文化的演唱形式,通常以马头琴为主要配音来源,并具有悠长舒缓、意境开阔的特点,于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7、朝鲜族农乐舞

农乐舞是在朝鲜族民间广为流传的传统舞蹈之一,是起源于祭祀性活动,每逢喜庆之日都要表演的自娱性舞蹈,最早可在无世纪前后的壁画中看到这种舞蹈,2009年时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

8、南京云锦织造技艺

相信喜欢汉服的小伙伴们对这个文化遗产并不陌生,这是一种织造工艺极为复杂,利用蚕丝线、黄金线、孔雀羽线等材料织出华贵织物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织一匹布需要的时间很久,且价格昂贵,数量稀少的被教科文组织列入非遗名录的文化遗产之一。

9、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宣纸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之一,是中国独特的手工艺品,安徽泾县传统手工技艺,而一张优秀的宣纸需要经过上百道工序才能制成,2009年申遗成功,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遗名录。

10、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是一种发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流行于贵州黔东南地区的传统音乐,是一种具有歌词押韵、曲调优美、意蕴深刻特点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9尼恩被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

 

阅读更多城市排行榜,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排行榜频道。
喜欢排行榜,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