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发动机代表着是当今工业的最高制造水平,中国作为后发国家,在航空发动机领域起跑较晚,从本世纪初,航空发动机就被中国列为重点科研项目,投入了巨量的资金来全面研发和攻克。但是我们拥有后发优势。那么,中国航发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什么水平?以下为世界军用战斗机航发排名,中、美、俄三国已逐渐呈现出“三足鼎立”的局面!
世界十大航空发动机排名第一名,美国:F-135型涡扇发动机
美国的F-135型航空发动机由美国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研制的新型发动机,于2006年飞行测试成功,F-135是在F-119(F-22战斗机使用)的基础上发展研制而成,最大推重比11.7,最大推力为近19吨,该发动机主要装备的是F35战斗机。在经历数年的研发和升级改造之后已成为世界最强的航发之一,并且具备垂降能力。
第二名,美国:F-119涡扇发动机
美国的F-119型航空发动机是一款双转子加力式涡轮扇发动机,是F-22战机的指配航发,在不开加力的情况下就可轻松实现超音速巡航,其最大推力达191.3千牛。超过了F119-PW一100的最大推力(156千牛,约15.8吨)多达20%;F135的最大军用推力达到128千牛,而F119-PW一100的最大军用推力仅为104千牛。其强大的推力可使F-22具备短距起飞的能力,因此,F135是有史以来最为强劲的战斗机发动机。该发动机还采用了一定的隐身设计。
第三名:中国:WS-15发动机
中国的WS-15型航空发动机当前被称之为“峨眉”(后继存在更名的可能),是为我国第四代重型/中型战斗机而研制的小涵道比推力矢量涡扇发动机,是歼-20战机的指配航发。由中国的606/624/614所和113/410/430厂等组织研发,“峨眉”航空发动机的技术验证机在2006年5月首次台架运转试车成功,于2014年最终定型,保节点是在2020年全面完成研发并装配歼-20战机。
第四名:俄罗斯:AL-41涡扇发动机
AL-41F发动机是留里卡-土星公司的产品,将成为俄第五代战斗机通用的发动机,前型为AL-31系列,从当前俄罗斯官方披露的性能数据来看,AL-41无论是从加力还是推力都要优于美国的F-119型,最大的短板就是寿命仅为后者的40%左右。AL-41F也是俄罗斯第一种实现“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FADEC)的发动机,俄罗斯业已在AL-31FU上对FADEC 系统进行过验证,而AL-3lF系列则一直采用液压电子控制。AL-4lF发动机(117S)已装备到俄军苏35战机
第五名:中国:WS-10B发动机
WS-10B型发动机是在“太行”发动机核心机的基础上进行重构升级,在设计过程中三大核心部件既高压压气机、环形燃烧室、高压涡轮等大量的参照并融合了俄罗斯AL-31系列发动机的部分设计理念,总计突破100余项核心技术,当前已开始大批量投产,主要装配在中国的歼-10系列、歼-11B和歼-20(技术验证)等战机上。
第六名:俄罗斯:AL-31FN涡扇发动机
AL-31FN型航空发动机研制于上世纪70年代,由俄罗斯留里卡"土星"科研生产联合体研制的带加力燃烧室的涡扇发动机。其前型为AL-21F,是俄罗斯当前出口量最大、装配最广泛的一款三四代战机的通用型发动机,1985年该发动机研制达标后,主要装配在苏-27、苏-30、苏-35等系列战机上。
第七名,英国:EJ-200涡扇发动机
EJ-200型航空发动机研发于上世纪90年代,EJ200是欧洲四国联合研制的先进双转子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用于欧洲联合研制的90年代战斗机EFA(现编号EF2000)。除欧洲战斗机EF2000外,EJ200发动机其他可能的用途有:垂直/短距起落欧洲战斗机2000、“狂风”战斗机改装、F/A-18、意大利马基航空公司与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合作研制的AMX、“阵风”、巴基斯坦的F-7和印度的LCA战斗机,是欧洲当前的主流发动机之一。
第八名:法国:M88涡扇发动机M88型航空发动机采用了三维设计技术,全机分为21个模块设计,每个模块都能由简单工具拆装更换,达到减少备件数量、快速更换、简化维修程序和时间的目的,十分有利于快速更换和维修,整机拆卸及维修总共只需4小时。当前已装配在了“阵风”战斗机上,是法国航空航天较为自豪的高精尖产品之一。
第九名:中国:WS-13发动机
WS-13发动机被称之为“天山”,是在RD-33的基础上由中俄联合设计研发,推重比为14,寿命2400小时,主要装配在中客ARJ21、中运等机型上。
第十名:俄罗斯:RD-93涡扇发动机俄罗斯的RD-93涡扇发动机由克里莫夫公司研发,可达到在近17000米的高空实现2000公里以上的时速,是俄罗斯大批投产的航空发动机之一,其寿命为2000小时,主要装配在米格-29系列战机上。
航空发动机代表着是当今工业的最高制造水平,中国在该领域起步较晚,但是,这使得中国拥有了绝对的后发技术优势。航空发动机一直都被各国专家、科学家视为航空航天体系内不可“弯道超车”的领域,在了解了世界航发发展史之后,截至目前,真正实现“弯道超车”的国家只有美国(超越英国),相信在未来的不久,经过中国科学家和科研人员的努力,一定也可以实现“弯道超车”,使中国的飞机全年换装强劲“中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