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是关于明故宫曾被誉为世界第一宫殿,比北京故宫大30万平方米的文章,一起来看看吧,
南京故宫也叫做明故宫,它曾被誉为“世界第一宫殿”。
明故宫建造前后花费了二十余年,占地面积超过101.25万平方米,它是北京故宫的蓝本,具有非凡的意义。
现部分遗址位于今中山东路南北两侧,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备注:北京故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
明故宫现存午门、东华门、西安门门阙,以及金水河、内外金水桥(五龙桥)、柱础、碑刻等建筑遗迹。午门两阙已于民国时期拆除,城台上的木殿宇结构已毁,仅存柱础。明故宫中路前三殿的位置被开辟为明故宫遗址公园,午门周围地区为午朝门公园。原明故宫的其他区域现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军区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单位占据。
明故宫的建立
元至正二十六年八月庚戌(1366年9月5日),当时自称“吴王”、尚未称帝的朱元璋命刘基等人在应天(南京)为其新宫占卜宫址。同年十二月甲子(1367年1月17日),朱元璋亲祀山川之神,告曰“予自乙未(1355年)渡江,丙申(1356年)驻师金陵,抚安黎庶,于今十有二年……兹欲立郊社,建宫宇于旧城之东、钟山之阳。国祚绵长,惟山川气运是从。”同时集诸地工匠、军卒数万人,开始为自己营建宫室,即“吴王新宫”。
吴王新宫选址在元集庆城(即南宋建康府城)东门之外、钟山以南,原燕雀湖位置。吴元年九月癸卯(1367年10月23日)建成[2]。吴王新宫东西宽790米,南北长750米,有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文楼、武楼、乾清宫、坤宁宫、东西六宫等宫殿和奉天门等门阙,在四周设门四座,南为午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北为玄武门。午门之前为云集桥,过桥入午门为奉天门,左右为东西耳房,奉天门东西两侧偏门称为左红门、右红门。宫殿四周围以城墙,高二丈五尺(9.6米),顶宽二丈一尺五分(6.8米)。宫城由于处于原燕雀湖湖底泥土松软地段,因此在地基中密设木桩,主要为杉木直径16到36厘米,长度3到6米,最长者15米。木桩之间的间距一般是8到12厘米,最密处仅为2到4厘米。此外有些地段还以黄土、碎砖层层填实夯平。
奉天门内为正殿奉天殿,殿前左右为文楼,武楼。奉天殿后为华盖殿,谨身殿。内廷之门为皇宫门,内为乾清宫、坤宁门、坤宁宫、宫左门、宫右门。中路两侧有“以次序列”的春和殿(东宫)、柔仪殿(西宫)及东西六宫。
皇城之外东北侧为太庙,供奉德祖、懿祖、熙祖、仁祖神位,四祖各为一庙,外为都宫,称作“四亲庙”。宫城外西南侧为社稷坛。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即位称帝,建立明朝,以应天府为南京,开封为北京,并于次年在凤阳兴建中都城,与应天皇宫不同的是,中都宫殿将太庙与社稷坛设在宫城正门午门之前的左右两侧,并在宫城以外增筑了一道“外禁垣”,即中都皇城。由于当时全国的人力物力全被集中于中都城池和宫殿的兴建,因此应天宫殿的扩建工作终止。此后数年间只对已有宫殿进行了必要的维修,并将“吴王新宫”改名为“皇城”(其范围即后来的明南京宫城)。
洪武六年(1373年)四月,朱元璋开始增筑应天“京师城”(南京城)与“内城”(即后来的南京皇城),并在皇城内开设文华堂、武英堂,以宋濂为教官,择取年少聪明的国子监监生,与年幼诸王一同读书。在左顺门内建大本堂,“聚古今图书”、“太子、诸王就读其间,间作东宫视事之所”;奉天门前广场西侧为右顺门,门内为当时尚未就藩的秦、晋、燕、周、楚诸王的宫室。 洪武朝增建
洪武八年(1375年)九月,朱元璋放弃营建中都的计划,集中力量修建京师应天城池与宫殿,下令“但求安固,不事华丽,凡雕饰奇巧,一切不用”。此次修建至洪武十年十月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