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名人名言

发布时间:2019-08-25 15:05:21

  ●这么真诚的勇敢,这么洒脱的情怀,出自天真了大半辈子的苏东坡笔下,是完全可以相信的。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寂寞,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是使他的艺术才能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成熟了----和古今往来往来许多大家一样,成书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重生,成熟与穷乡僻壤,成熟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余秋雨《突围》

  ●苏东坡的词就得是关西大汉手执铁板唱“大江东去”,柳永的词就得是十七八女孩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 ----《唐传奇的秘密花园》

  ●诗可以兴、观、群、怨。不知为何,观的比群的多,这很合理,创作本是孤独的。唱和之事每每在遣兴之际。而怨的更比兴的多得多,前者从屈原以降,代代都可以找出一串串的名字,可以兴的诗人想来想去,也只有陶渊明,苏东坡,庄子这三数字。

  ●所有的婚姻,任凭怎么安排,都是赌博,都是茫茫大海上的冒险。 ----林语堂《苏东坡传》

  ●而苏东坡则说只有高雅不俗之士才会欣赏老人质朴自然之美 ----林语堂《苏东坡传》

  ●世间的事,有知难行易的,有知易行难的,惟有厚黑学最特别,知也难,行也难。此道之玄妙,等于修仙悟道的口诀,古来原是秘密传授,黄石老人因张良身有仙骨,于半夜三更传授他,张良言下顿悟,老人以王者师期之。无奈这门学问太精深了,所以《史记》上说:“良为他人言,皆不省,独沛公善之。”良叹曰:“沛公殆天授也。”可见这门学问不但明师难遇,就遇着了,也难于领悟。苏东坡曰:“项籍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衣钵真传,彰彰可考。我打算做一部《厚黑学师承记》,说明授受渊源,使人知这门学问,要黄石公这类人才能传授,要张良、刘邦这类人才能领悟。我近倡厚黑救国之说,许多人说我不通,这也无怪其然,是之谓知难。 ----李宗吾《厚黑学全本》

  ●同时又有一个人,心最黑,脸皮不厚,也归失败,此人也是人人知道的,姓范名增。刘邦破咸阳,系子婴,还军坝上,秋毫不犯,范增千方百计,总想把他置之死地,心子之黑,也同刘邦仿;无奈脸皮不厚,受不得气,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王,增大怒求去,归来至彭城,疽后背死,大凡做大事的人,那有动辄生气的道理?“增不去,项羽不亡”,他若能隐忍一下,刘邦的破绽很多,随时都可以攻进去。他忿然求去,把自己的老命,把项羽的江山,一齐送掉,因小不忍,坏了大事,苏东坡还称他为人杰,未免过誉。 ----李宗吾《厚黑学全本》

  ●古人云: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能够保持如此镇定的人必怀有一颗平常之心。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古往今来,有多少人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而保持着一颗无价的平常之心。“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陶渊明在罢官之后,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潇洒飘逸的李太白,一生漂泊,却能够做到心静如水,物我两忘,“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高唱“大江东去”的苏东坡,面对人生和自然的风风雨雨,只轻轻一挥手,便“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些风流人物不单凭借他们骄人的才华引人瞩目,而他们坦然面对人生的种种境遇的心态更令世人佩服。

  ●桑简流威风,出身世家,外公是近代藏书大家傅增湘,藏书楼叫藏园,借了苏东坡那句「万人如海一身藏」。桑先生从小熟悉中国文化典籍,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主修历史和国际法,出任过国民政府驻新疆外交专员,出使苏联哈萨达克斯坦共和国,宋美龄想听外界对国府新疆政策的意见召见过桑先生。 ----董桥《夜望》

  ●敢于玩弄自己性命的人自然敢取别人的性命。 ----林语堂《苏东坡传》

  ●从佛教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视人生,道家的简化人生,这位诗人在心灵识见中产生了他的混合的人生观。 ----林语堂《苏东坡传》

  ●所谓“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才可能从理想变成现实。这里说的“优”,是优裕的优,不是优秀的优。也就是说,做学问而时间精力有余,就去做官;做官而时间精力有余,就去做学问。在这一点上,做得最漂亮最出色的是宋代文人。你看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哪一个不是做官、治学两不误?苏东坡虽然仕途坎坷,但他的官也是做得极好的,文章就更不用说了。 ----易中天《帝国的惆怅》

  ●酒色财气诗佛印: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边藏;谁能跳出圈外头,不活百岁寿也长。苏东坡:饮酒不醉是英豪,恋色不迷最为高;不义之财不可取,有气不生气自消。王安石: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无财民不奋发,无气国无生机。宋神宗赵顼:酒助礼乐社稷康,色育生灵重纲常;财足粮丰家国盛,气凝太极定阴阳。

  ●苏东坡一次去到一个寺院,有报名号,主持以为是一般人,不太客气的说:“坐!”冲小沙弥说:“茶”!通过几句交谈,觉得东坡学识谈吐寻常人等,便说:“请坐!”又对小沙弥说:敬茶!当听说来人是大名鼎鼎的苏学士,遂躬身说:请上坐!看好茶!后请求东坡题联。东坡不好推辞,便随手按主持的话写了一联: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好茶。主持好不尴尬。 苏东坡通过题联,讥笑主持,目的是讽刺寺庙主持趋炎附势。

  ●我们现在引用陶诗这一句的时候,都说“悠然见南山”,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事实上,在较早期的传本里,“见”字却有作“望”的,例如《昭明文选》卷三十(题作《杂诗》),及《艺文类聚》卷六十五所收录的,都作“悠然见南山”。宋代的苏东坡大概也看到有作“望”字的传本,所以他比较“见”、“望”二字的优劣,曾说过: 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景与意会,故可喜也。 本自采菊,无意望山,适举首而见之,故悠然忘情,趣闲而景远。这是说“见”的好处在自然,没有刻意用力的痕迹。 ----林文月《读中文系的人》

  ●元气淋漓富有生机的人总是不容易理解的。 ----林语堂《苏东坡传》

  ●可是,别人所不能了解的是苏东坡会因事发怒,但是他却不会恨人。他恨邪恶之事,对身为邪恶之人,他并不记挂心中。只是不喜爱此人而已。因为恨别人,是自己无能的表现,所以,苏东坡并非才不如人,因而也从不恨人。 ----林语堂《苏东坡传》

  ●我想苏夫人的这种智慧是自“君子之交淡如水”得来的——水没有刺激的味道,但是人永远不会对之生厌。真诚的友谊永远不会特别表白的,真正的好朋友彼此不必通信,因为既是对彼此的友情信而不疑,谁也不需要什么。一年分别后,再度相遇,友情如故。 ----林语堂《苏东坡传》

  ●一日,与父论宋词。家父喜欢苏东坡,其词“刚健含婀娜”;其人襟怀坦荡、乐观豁达。而我喜欢“奉旨填词柳三变”。一身绢狂,两袖藏风,落榜三变,文房四宝不值钱。五夜风流,六裳花衣,竹林七友,身无八长学不得。九转魂梦,十年沉浮,青楼百妓,远山千里也送君。此后,万井必带柳永词,亿年闲拈伴伊坐,再笑皇帝没眼光。

  ●竹子不仅是一种非常好的建筑材料,而且挺拔秀丽、高雅柔美,和松一样四季苍翠,和梅一样傲雪耐霜,质朴无华,高风亮节,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讴歌。白居易曾作《养竹记》,他说:“竹似贤,竹本固,竹性直,竹心空,竹节贞”,“固以树德,直以立身,空以体道,贞以立志”,君子由此而思“善建不拔”、“中立不倚”、“应用虚受”、“砥砺名行”。以竹之节操品性为修身立命的典范。苏东坡更是对竹一往情深,他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因此,在园林中,除了在凉亭旁种竹之外,用竹建凉亭,追求清丽高洁的雅趣,亦深得世人之欢心。 ----《百度百科》

  ●我猜关云长起码重100公斤,因他的情深义重,还有那一身高强武艺;苏东坡应该在70公斤上下,先有健康强壮的体魄,后有排除万难的精神,病恹恹如何能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爽;荆轲重55公斤,偏清瘦,气质特异,故力虽较不过秦王,但精神万古流芳;杜甫重65公斤,其中60公斤都在心脏,装满对天下苍生的悲悯,与经历由盛转衰的惆怅;贺双卿重35公斤以下,一个将词填在花瓣与落叶上的女子,总是给人飘飘欲仙的想象;柳如是重40公斤以上,身为女子,却有不输男人的气度和情怀,过于柔弱的身体想来无法支撑她人生的精彩跌宕;而纳兰容若,重21克。 ----《纳兰容若词传》

  ●和大他15岁的苏东坡不同,他不认识那么多政坛巨星和学界名流。讲他的生平事迹实在干涩了点。少年关心国家,喜谈当时事,是个愤青。青年不愿迎合权贵,喜欢不顾场合的喝酒,意气用事,是个老点儿的愤青。到晚年,想一想自己一辈子,也没有很好地为国家服务,当些个小官也没啥干下去的信心。于是办个退休,去苏州养老了。 ----阿杰《千古悼亡犹费词》

  ●他恨邪恶之事,对身为邪恶之人,他并不记挂于心中,只是不喜爱此等人而已,因为恨别人,是自己无能的表现,苏东坡并非不才之人,因而他从不恨人。 ----林语堂《苏东坡传》

  ●倘若哲学有何用处,就是能使人自我嘲笑。 ----林语堂《苏东坡传》

  ●澄清湖的荷花真怪,都已农历十月天了,却仍盛开如仲夏,蝉声也一样响亮,就荷叶稍小些,但已经是可贵了,旅行路上要数见着荷花是件快事,南部的天气持得住夏息兼又有秋意,于我皆是新奇,也比风景名胜讨人印象深。前年夏天在植物园才开了眼认识荷花,过去竟不知有荷花,只知睡莲,但睡莲不是中国种,也不及荷花的大方清艳。当朋友指着池中一株晚霞里才见得到的桃色花儿问我,我说:“像喜庆节上的寿桃,俨然是桃状儿的花呢!”朋友道:“不,是荷花,也叫莲花,是苏东坡、李白诗词里常写到的。”我再瞧瞧,竟无话以对,只觉一种羞赧加上蓦地一见的诧异,原来花有这么品气高的,以前喜欢的石榴、梅花,在此时都给比下去了,还是荷花好,叶子也正好。 ----仙枝《好天气谁给题名》

  ●苏东坡曾写道:”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只是有多少人,把珍贵的光阴,煮成一壶新茶,留给自己细细品尝。 ----白落梅《你是锦瑟 我是流年》

  ●改革与抗议之声,此起彼落调查与审讯之事,层出不穷 ----林语堂《苏东坡传》

  ●「天下最爱哭的人莫过于怀春的少女同情海中翻身的青年,可是他们的生活是最有力,色彩最浓,最不虚过的生活。人到老了,生活力渐渐消磨尽了,泪泉也干了,剩下的只是无可无不可那种行将就木的心境好像慈祥实在是生的疲劳所产生的微笑——我所怕的微笑。…「这些热泪只有青年才会有,它是同青春的幻梦同时消灭的,泪尽了,个个人心里都像苏东坡所说的“存亡惯见浑无泪”那样的冷淡了,坟墓的影已染着我们的残年。」 ----梁遇春

  ●刘邦的面,刘邦的心,比较别人特别不同,可称“天纵之圣”。刘邦对黑字的运用,真是“生和安行,从心所欲不逾矩”,至于厚字方面,还加了点学历,他的业师,就是三杰中的张良,张良的业师是圯上老人,他们的衣钵真传,是彰彰可考的。圯上受书一事,老人种种作用,无非教张良脸皮厚罢了。这个道理,苏东坡的留候论,说得很明白。张良是有夙根的人,一经指点,言下顿悟,故老人以王者师期之。这种无上妙法,断非钝根的人所能了解,所以史记上说:“良为他人言,皆不省,独沛公善之,良曰,沛公殆天授也。”可见这种学问,全是关乎资质,明师固然难得,高徒也不容易寻找。韩信求封齐王的时候,刘邦不肯几乎误事,全靠他的业师张良在旁指点。就像在学校中,教师改正学生习题一般。 ----李宗吾《厚黑学全本》

阅读更多经典语录,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经典语录频道。
喜欢经典语录,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