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至今已经一个多月了,不少人的工作和生活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不少城市和小区实行了封闭管理,企业延迟复工,很多人都选择闭门不出,往日熙熙攘攘的商业区和景区,也一下子冷清了许多。
有人说,灾难面前,最能考验一个人的能力。
疫情之下,有人惊慌失措,也有人临危不乱;有人空虚度日,也有人分秒必争。
等到疫情过去之后,这几类人最容易脱颖而出。
做事有远见的人
在疫情爆发之初,很多人都不以为然,认为这件事离自己很远,迟迟不做准备,放任事情越变越糟。
而有一些人却能敏锐地预见到问题的严重性和随之而来的影响,开始果断地采取应对措施。
我的一个同事就是如此。疫情的消息传出不久,他就果断退掉了回老家的机票,买了足够的食物和口罩,在家里闭门不出。
一开始,他的父母非常不理解,不仅骂他小题大做,还迟迟不肯戴口罩。
后来疫情越来越严重,一些地方开始封城封路,他的父母才知道害怕,但这个时候药店的口罩早就脱销了。
幸好同事把自己之前购买的口罩寄了几盒回去,才解了父母的燃眉之急。
直到这个时候,他的父母才反应过来,连连夸同事有先见之明。
巴克斯顿有句名言: “人生也和国际象棋一样,能聪明地预见的人才能获胜。”
人生就像下棋,走一步看一步的人往往输得片甲不留,遇事能多看几步的人才有可能取胜。
看问题比人高一筹,做事才能比别人快一步。
当大多数的人的目光只能看到眼前,你却能看到三天后的时候,你就赢了。
会自我管理的人
因为这场疫情,很多人一下子拥有了一场一个月的“长假”。
这么长的空闲时间,又不必走亲访友、出门应酬,本可以用来做很多事情,但大多数人都把这样难得的“黄金时间”白白浪费掉了。
没有了工作的束缚,没有了学校的监督,很多人就立刻“原形毕露”:
有的每天混吃等死,过着吃饭、玩手机、睡觉三点一线的生活;
有的终日无所事事,甚至无聊到给橘子接生、用瓜子拼图。
等到假期结束,他们除了不断增长的体重和年龄,不会有任何收获。
而那些善于自我管理的人,却会把这段时间当成自己的“增值期”,利用这段时间来完善和突破自己。
有的人利用这段时间,安安静静地读几本好书,看几部好电影,给自己充充电;
有的人把这段时间当成“职场空窗期”,静下心思考自己的下一步应该怎么走;
有的人还报了一些线上补习班,就像在学校一样认真上课,学习新的技能。
等到假期结束,他们会成为一个更有竞争力的人,一个更加优秀、充实的自己。
时间是最公平的,你付出了多少努力,就会得到多少收获。
有句话说得很扎心: 如果你自己都管不了自己,就只能一辈子就被别人管着。
当你学会了自我管理,就能驱动自己不断进化升级,不断拉开与别人的差距。
毕竟,只有那些先战胜了自己的人,才能战无不胜。
有破局思维的人
这场疫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当然是一场灾难,但总有人能从危机里看到转机。
2003的非典时期,也是大批企业被迫停工停产,不少人都关在家里不敢出门,实体店的营收一落千丈。
但恰恰是这个时候,有人从中看出了新的商机:既然线下购物不景气,那就发展线上购物。既然大家不愿意出门,那我们就送货上门。
于是,京东开始转型、淘宝开始诞生,电商开始逐渐成为中国人购物的主流方式。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个道理在任何时代都是适用的。
没有任何环境是一帆风顺的,当环境发生突变,顺风变成逆风时,考验的不仅是人的耐力和定力,更是打破困局的能力。
如果一个人思维僵化,不懂变通,那他很快就会被时代的大潮甩到身后;
唯有拥有“破局思维”的人,才能找到新的出路,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所谓“破局思维”,就是打破现有系统,进入更大的系统的思维能力。
只有敢于打破现有的局,才能让自己迭代升级,闯出一片新天地。
就像大家津津乐道的“奈飞模式”:
1997年,奈飞只是一家做DVD租赁的小公司,他们通过优惠便利的运营服务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线下租赁模式,成为DVD租赁行业的王者。
2007年,当DVD租赁行业还一片大好时,奈飞再次打破局面,实现了从DVD租赁到流媒体视频服务的转型。
2013年,在流媒体领域风生水起的奈飞再次出手破局,大举进入原创内容制作领域,实现了从内容分销到原创内容制作的转型。
许多当年曾与奈飞并驾齐驱的大公司,都在一波接一波的时代变局中销声匿迹,只有主动破局的奈飞,成为了一个长盛不衰的行业神话。
时代抛弃你的时候,不会说再见。
不要沉迷于过往的经验,不要躺在过去的成绩上睡大觉,世界日新月异,守旧没有出路,创新才是转机。
做一个主动自我迭代、敢于打破局面的人,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有句话说得好,你怎么度过这场疫情,就会怎么度过你的一生。
疫情终会过去,该发光的人也终会绽放自己的光芒。
愿我们都能在这次疫情中汲取教训,积蓄力量,成长为更棒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