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陋建筑”评选,也是传递一种导向

发布时间:2022-02-24 03:59:03

  日前,一份“中国十大丑陋建筑评选”的名单走红网络,上榜建筑包括恒大海花岛建筑群、苏州湾文化中心、山东济南弘阳广场等,其上榜理由包括“破坏海洋生态”“形态怪异杂乱”“造型浮夸浪费”“建筑使用功能不合理”等,再次引发人们对建筑设计与审美的热议。

  就这份“十大丑陋建筑”名单而言,网友对入榜建筑是否真的“丑出天际”,意见未必十分统一。因为这既与评选主办方设置的评选原则、标准、程序、方法,以及所邀请的评委个人倾向有关,更重要的是,“丑陋”在一般意义上是个审美概念,而人的审美往往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对许多网友而言,关注丑陋建筑评选,大多是存一分“看热闹”的心理。

  虽然如此,对丑陋建筑的评选仍然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美与丑固然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但是在一定时期一个社会对主流的美的标准是相对稳定的。融合媒体、公众与专家的力量不断确证“丑之为丑”,也是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的一种积极努力。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城市建筑是城市文化的集中体现。在中国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许多建筑没有很好地传承这份文化使命,一些建筑设计怪诞媚洋、哗众取宠,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一些建筑设计简单复刻传统,盲目山寨抄袭,导致许多文旅项目“千城一面”;还有一些建筑体态怪异恶俗,让人直呼“辣眼睛”。

  从这些层出不穷的“奇奇怪怪”的建筑中,建筑规划设计领域的深层次问题暴露出来。首先,近些来中国发展迅速,城乡建设日新月异,但整个社会的审美水平和规划设计能力落后于城市建设的步伐,这种城乡建设中“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发展不均衡,使得一些建筑在满足基本功能与追求艺术效果之间畸轻畸重、顾此失彼,给城市文化建设留下风险隐忧。

  其次,一些丑陋建筑的背后是畸形的政绩观作祟。近年来许多失败的案例中,往往都能看到行政权力干预设计的影子。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在畸形政绩观的引导下,越俎代庖,片面追求高、大、洋、新、怪,不顾成本收益地谋划一些脱离实际的文旅项目,把本该成为“城市地标”的建筑搞成了“权势地标”。他们往往外行指导内行,把自己当成城市的“总规划师”,而让真正懂规划的专业人员成为落实他们意志的“画图工具”。

  当今社会的大多数评选,一般是指向积极的、正向的,这种对丑陋建筑的评选是一种反向操作,通过舆论聚焦和网友围观形成一种压力,倒逼建筑规划设计的主导者从起心动念处就更加慎重对待建筑这种“凝固的艺术”,使其反复琢磨和论证设计理念及方案,这同时也是对行政权力肆意干预设计的一种制约。

  美国城市建筑学家刘易斯?芒福德曾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当代中国的建筑,应当依托于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传承中华文化的血脉,同时展现当代中国的特色,反映当代中国人的审美价值。毫无疑问,这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既要满足建筑的基本功能,又要兼顾艺术性的审美需求,只有在尊重专业的大方向上才能确保建筑的高质量和高品质。

阅读更多原创故事,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故事频道。
喜欢故事,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