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救计划》是一本由[美] 安迪·威尔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49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挽救计划》读后感(一):前半段5星
前半段有悬念,有破案的感觉,后半段知道能活了,少了很多乐趣。不过貌似火星救援也是一样,都知道肯定是HE,但是还能吸引人继续读一定特别难吧。好了准备继续追作者的其他书去了
前半段有悬念,有破案的感觉,后半段知道能活了,少了很多乐趣。不过貌似火星救援也是一样,都知道肯定是HE,但是还能吸引人继续读一定特别难吧。好了准备继续追作者的其他书去了
《挽救计划》读后感(二):温馨而刺激
作为一个物理渣渣,居然很顺利地把整本书给听完了,虽然无法深刻理解里面的数据展示,但是基本的物理、生物常识都理解了,特别是看到抗生素的使用原理和噬星体的天敌时觉得好神奇,就像噬星体时真的存在,然后男主在外星球上住了16年,后期靠外星人培养的肌肉来补充营养,而实际上吃的是男主自己的肉,感觉作者的脑洞好大,想象力如此丰富多彩呢。此书给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好像是我看的第一本科幻书一样。
《挽救计划》读后感(三):但愿我们遇到的第一个智慧生命,不是来自半人马座,而是来自波江座。
注定会被拍成电影的科幻小说。与《三体》的设定相反,不是身处黑暗森林,而是孤独的荒岛求生。和《火星救援》一样精细的描写,仿佛真的可以照着来一场星际旅行,但情节更曲折,反转更出彩……是通过《火星救援》的电影,才知道的安迪,读了他的书,以后这或许会成为一种趋势吧,能被拍成好电影的书才是好小说,唯一缺点就是书名太大众,同名的都是烂小说。
但愿我们遇到的第一个智慧生命,不是来自半人马座,而是来自波江座。
《挽救计划》读后感(四):结尾优秀,过程略弱
由于噬星体的影响,地球会在30年后死掉一半人。虽然主人公出发去寻找拯救地球的方法,但来回的路程还是要用几十年,不可能阻止这场空前的大灾难,只能做到拯救幸存下来的人,让人类这个种族延续下去而已。但这个结局无疑与全书的积极向上不符,也不符合作者一贯的风格,所以作者用了很聪明的处理方法。具体方法不剧透了,看书便知。
至于拯救的过程,一如《火星救援》,主人公同样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这本书解决问题的方法,难免让人觉得有点不够过瘾,因为许多问题,实际上都是作者通过抛出一个新的设定来解决的。甚至有时候连问题本身都是通过追加新的设定来强行产生的。
比如τ星虫会被氮气杀死的设定,整个这条线都有种很牵强的感觉。就像是为了小说篇幅强行加进来的。这项设定本身,还有通过演化提升耐氮气性,还有在演化过程中产生出预料之外的特性等等,都有种起点文开金手指的感觉:主角已经睥睨天下了,书写不下去了怎么办?搞批高层次的妖兽出来。主角打不过新妖兽怎么办?搞个奇遇给他升级渡劫。反正都已经扯到外星生命了,设定什么的都是作者说了算。
洛基这个外星人的存在也是一样的情况。这个人物简直就是个黑箱,反正遇到什么困难都可以扔给他。所以后半本书基本上就是:主人公遇到了问题,洛基哐哐哐不知道造了个啥玩意就给解决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作者枉顾基本的科学规律乱写一气。只是和《火星救援》相比,在科学的严谨性上多少有些欠缺。越是天马行空的想象,越需要自我设限。这本书的设限略低了一些。
《挽救计划》读后感(五):对于洛基言行举止地球化的一点遗憾
读到全书中部时激动的困意全无,两个生命在浩瀚宇宙相遇,唯一的共同点是单枪匹马驾驶飞船拯救母星。波江座人的身体构造是合金杂烩,吃合金杂烩,声音辨位穿达讯息,这很好,突破想象。但是五只手爪,穿衣服,用时钟,六进制,还有全书亮点两人对话,却显得过于地球化美漫风,不知为什么想起了星爵的脸。
语言学是一门被极大低估的学问,其内韵不亚于物理学。很想给推荐我读挽救计划的友人回推特德姜的《你一生的故事》,也是我大学时看的,真正意义的重塑感知刷新三观。对七肢桶而言,世界是没有方向的,二维平面铺展,没有排列顺序,他们的语言并不像语言。而波江人的语言依旧是有顺序的,甚至有疑问句式。或许是小说表述的原因,总觉得洛基的语言系统与某个遥远岛屿的原始部落差别不大,同地球人丰富词库得以互相翻译,本质而言,一种外语。
语言学的神奇在于,你真的可以通过不同语系不同思维方式,来360度立体了解这个世界。《上帝的图书馆》里,成为新神的不是预知一切的战争学徒大卫,也不是有不死之身的玛格丽特,而是语言学专业的卡罗琳。这里的语言,不是英语法语西语中文,而是维度更大更广阔的,几万年前已灭绝的动物的鸣声,被历史遗忘的民族记录日常的绳结…信息的穿达可以不是从左到右从先到后依次排列组合的,可以是任何方式。
写着写着有点跑题,其实觉得作者没必要把洛基的语言写的太直白易懂,问句后加一个“问题”和一些荒谬的单词增添了笑点但并不真的有趣,我宁愿认为是经过了Dr.格雷丝的人类语言体系转化过的翻译,也不愿相信银河系某座行星上生命使用的语言,竟然可以就这么被翻译出来。
《挽救计划》读后感(六):从未令人失望的安迪·威尔
从认识美国宇航工程师、科幻作家安迪·威尔的首部中译本作品以来,每次为读者带来的阅读感受,一直充满着强烈的天体物理科技即视感,从未令人失望。从火星求生到月球城市,再到肩负拯救地球和太阳的重大使命,前往鲸鱼座τ星探索噬星体的奥秘,每一次冒险都是孤军奋战、险象环生。在第三次同国内读者见面的《拯救计划》中,就讲述了这样一个太空冒险故事。
安迪·威尔先生从来都不把第一人称写作当作负担,真实到令我总认为这是威尔先生的又一次亲身经历。主人公“我”从一个看似陌生的舱室苏醒,周身遍布用于生命维持的管子,又失去了记忆,大脑忘记了包括名字在内的一切,主人公处于绝境,但又不甘心被机械臂“保姆”伺候。在慢慢适应苏醒状态之后,主人公渐渐恢复了记忆。小说就是在身处奔赴鲸鱼座τ星的飞船上,和主人公记忆片段之间来回切换场景写作而成的。
实现距离成千上万光年那么遥远的星际旅途,对人类来说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但在优秀的科幻小说中,早已在作家们的笔下实现。《挽救计划》中的超远距离航行,推进能量用的就是被称作“噬星体”的物质,它恰是引起太阳亮度减弱、输出能量降低的神秘物质,针对它的出现,天文学家们已经观测到了“佩特洛娃线”在金星的异常,进而影响到地球人类的生存。
主人公被选中为远航鲸鱼座τ星的飞船乘员,有个有趣的支撑点。一是他的博士论文观点,认为生命存在的要素中,水不是必需条件。这一观点代表着他与绝大多数人类,以及特别是与天体及生物学家普遍持有的观点背道而驰。二是他在研究从金星轨道采样取回的“噬星体”物质中,成功分析出它的分子成份,与水的分子结构一样,类似于细胞结构,甚至存在线粒体,但又只具备贮藏光能能量的特性,它只对红外线频率有所反应,却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噬星体”的概念涉及到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细胞学、分裂繁殖、光储能技术等,能将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知识点,相联系在一起,并形成对太阳系威胁的,只有威尔先生可以做得到。
接下来,小说中出现了强有力的国际拯救计划研究组织和说一不二的女性领导形象,她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统筹一切国际zz和军事资源,把美俄中三国宇航员送上探索鲸鱼座τ星,拯救地球的单程远航,揭秘τ星为何不受“噬星体”物质影响的旅途才刚刚开始……
拯救太阳和地球的计划,能否顺利实现?我不能再剧透了,这就是从未令人失望的安迪·威尔笔下的故事,爱科幻的你,绝对不要错过!
《挽救计划》读后感(七):用王家卫的方式向您安利《挽救计划》
在5分和3分之间,我选择了4分,多一份太过炙热,少一分又太萧瑟。
盖上书的三小时又24秒,我忍不住想,如果让我重新选一次,这次,我可能会选择五分,因为人生这么短,看的书这么多,永远不知道下一本到底值不值得。
来点氛围
当机器问我名字的时候,我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自己干什么,我什么都想不起来,唯一记起的却是地上那道鲜艳的血线,
像极了我们初次遇见的那道过渡舱和过渡舱的过道。
人呼吸氨气会死,他呼吸氧气会死,只好隔着看不太清的氩岩互望。
波江座人过一年是198.8天,他独自度过了46年,我问他孤独不孤独,他却刻薄地嘲笑我数学不好,只能用地球单位。
我告诉他,我本来是千千万万个有昏迷基因的人之一,到了那天,我却成了唯一一个选项。
我不知道他的眼睛在哪,但我知道他注视着我,他突兀地说我的脸在漏水。
他问我能不能操作采样机,我不敢告诉他,我记得利比里亚使用英制单位,但忘记的更多。
又过了很多年,远到我不再使用地球单位,我依然记得,距离我出生,是第71个地球年。
他们在墙上安装了灯泡,我说那会让我好一点。
在我又一次说出留下的瞬间,我看清了他的面容。
还是和当年一样,只不过,从此以后,我会遇见许许多多和他一样的人,而那中间,再没有一个地球人。
————
不太熟练哈哈哈哈
《挽救计划》读后感(八):献给科学家与工程师的赞美诗
读完又哭又笑,然后跑去下单了一本原版书。
先说几个很喜欢的行文方式与细节。
一个是不断在现实与记忆里之字行走的插叙。这一点和上一本让我读完译本之后又哭又笑然后跑去看了一遍原版的故事《Story of Your Life》一样(难道这才是我科幻审美死穴?)有沉浸感,有信息量,这本还加了个失忆梗,所以你和主角知道得一样多,因此特别有亲近感。
另外是科研工作者的日常吐槽,比如“你绝不会一次就把二极管接对”,以及遍布全书的美国人对使用英制单位这件事深沉的怨念。那种三百六十度环绕立体声花样百出精彩纷呈的吐槽,没有二十年受害史,是写不出来的。
最后是作者对故事的掌控力。头一半是“大幕徐徐展开”般的行文,每一章读到结尾都有柳暗花明的新惊喜(或者新惊吓),后一半也维持了不断抛出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呼应前文伏笔或者人物性格的水准,没有一丁点儿崩坏,非常完整流畅。
再说两个特别触动我的主题,大概可以概括成,贝叶斯,与极度乐观。
贝叶斯是说,不囿于自己的期望。当习以为常的事情没有发生,不要大惊小怪,更不必哭天抢地,期望之外的事情发生了就尽快催动贝叶斯公式修改你的认知合法化你的期望。
没有任何人、环境、社会有义务保证你的生活符合你的想象,香农爷爷说了(他没说过,我概括的),小概率事件的发生意味着信息量的到来和不确定性的消失,所以为什么不拥抱小概率事件呢?
极度乐观,是说任何时候都不会失去前进的勇气。实验失败一百次不会,要解决的问题突然变难很多个数量级不会,解决完人类灭绝问题之后自己要牺牲不会,可以不用牺牲了但突然又要牺牲了不会。
“我也难受,但我们不会难受太久。你是科学家,我是工程师,问题我们一起解决。”
不惧怕说“不知道”,在任何情况下都“试试看”,即使非常迷茫,也会想想办法做点什么……如果你也觉得这太迷人了,那么你会喜欢这本书。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科学家与工程师精神的赞美诗,“数学不是思考,数学是过程。记忆不是思考,记忆是存储。思考是思考,问题,答案”。作者把“思考”这件事放在最能体现它价值的环境里:未知,在时间和空间里绵延不禁的未知;然后看“思考”在其中熠熠闪光,又如星火燎原。
那道光真美呀。
《挽救计划》读后感(九):你救我我救你,智慧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此。
我不知道是不是看科幻小说看的种类不够多,孤陋寡闻,才会觉得这本书算是我看过的最好看的科幻小说……之一。
这算是我第一本看过和外星人面对面直接接触的科幻小说(《三体》算不上,因为三体人自始至终也没能和人面对面接触,除了云天明以外。)
我抱以一点小人之心推测刘慈欣可能是因为无法想象外星人的生理结构和外貌特征,所以干脆没有直接描写三体人。
但这本书有。
可能是因为,这本书的作者并没有像刘慈欣那样认为这个宇宙是黑暗森林,不同星球上的物种也是可以互相交流的,不见面就无法展开故事。
小说中,作者通过主角视角提出同一物种来源论,对于我们来说数光年算是遥不可及的距离,但从整个宇宙的视角来看,则是近在咫尺。所以有一种推测,可能某一区域附近所有产生生命的星球,可能有同一个物种来源。
不过作者并没有在这些理论猜想上做太多的解释,而是在此之上构建了一个两个人(一个地球人和一个外星人)互帮互助拯救自己家园的故事。
看起来故事梗概似乎比较俗套,但要知道作者之前的出名的处女作《火星救援》也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在火星上种土豆求生而已。
但在作者的幽默感以及强大的想象力下,本来虚构的故事具有无比的真实度,电影感十足,即使物理没有那么好,依然具有非常大的可读性。
故事开头比较讨巧地采用了倒叙和插叙兼而有之的叙述手法,从一开始就用悬念将读者的心勾住。
主角在一个类似病房的房间醒来,身边是两具尸体,能够交流的只有一个非常不智能的机器臂,该如何通过周边环境的物件抽丝摸茧地推理出自己身处何处,自己的身份,自己的任务。
即使中间过程有许许多多的科学实验验证,但读者完全不会觉得这样的解谜过程枯燥。
后面遇到外星人飞船后,那与外星人从认识到互相了解对方语言的过程则是更加让人放不下书,简直可以照搬作为实际遇到外星人后如何与对方交流互通有无的教程。
安迪威尔笔下的力量就是能将那些琐碎而又严谨的事情变得如此有趣。
至于后来的结局,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不是顺利成章的英雄归来,但却又符合故事主题,某种程度上的大圆满结局,也避免了描写留在地球上人类的可能的恶行。
无论是开头,中间,还是结尾,都没有多少尿点,难怪已经被买下版权,即将被拍成电影。到时必定会去支持一波。
只能说,这种质量的小说要是多点,世界就不会那么无聊了。
《挽救计划》读后感(十):【有剧透】这次我们拯救恒星系,救俩!
安迪·威尔的新书又来啦!
安迪·威尔可以说是现在最炙手可热的科幻作家了,其之前的两部作品,第一部《火星救援》我虽然没有看过原著小说,但是看过改编的同名电影,可以说是相当硬核的科幻作品,第二部《月球城市》,之前看过小说,从这本书中真正了解到作者的写作风格,安迪·威尔作为具有专业知识的资深太空宅男,其作品主要有两个特点,一个是严谨硬核的科幻,另一个是无处不在的美式幽默,这本《挽救计划》仍然如此,可以说这两个特点渗透在故事的每个细节之中。
如果说在《火星救援》中是为了救一个人,在《月球城市》中是为了救整个月球的人,那在《挽救计划》中要拯救的就是整个恒星系,而且还是俩。
在我印象中,作者的前两部作品并没有提到外星生命,而在这本书中,作者的脑洞开得更大了,他直接构思出了丰富的外星生物圈,其中有三种外星生命可以说串联起了整个故事,就简单聊一聊这三种生物吧。
第一个就是噬星体,这个生物设计的非常巧妙,首先这是整个故事的源头,正是由于噬星体对于太阳能量的窃取,使得万福玛利亚号计划不得不开启,也正是由于噬星体吸收存储能量以及保持温度等诸多特性,使得宇宙飞船前往另一个恒星系寻求解决办法成为可能。
(以下部分可能涉及剧透,介意的读者可以看完书再浏览)
第二个先说下τ星虫,这就是主角在另一个恒星系中找到的答案,其实答案很简单,能够抑制“害虫”的最好方法就是有“害虫的天敌”,当然最后也是因为τ星虫的存在,使主角在绝境中找到了生存之路。
最后要说的就是最出彩的波江座人洛基,一个同样受噬星体威胁的文明,出于同样的原因和主角来到一个恒星系,两“人”为了各自的母星生命而通力合作,一个无所不知的科学加上一个无所不能的工程师,就能解决一切问题,两“人”渐渐发展出了超乎个人生命的友情,从一开始的小心翼翼到后来甚至会互相揶揄打趣,就能看出友情的升温。
这次作者在叙事上也用了一些技巧,通过在当前宇宙中的进度,结合对飞船起飞前事件的回忆搭建起了整个故事,故事的最后其实主角个人也升华了,从不舍得牺牲自己拯救人类到为了拯救波江星人放弃自己,因此本书的结尾虽然也有遗憾但真的是非常到位了。
另外,书中还有一处细节处理的很棒,最后的第30章,文中的时间包括章节序号,使用的都是波江座的数字表达形式,这也对应着主角已经生活在波江座星球上了。
据说由本书改编的电影已经在拍摄中了,真的非常期待,迫不及待想看看洛基在荧幕上的形象,或许一个崭新的经典外星人形象将由此诞生!
外封
内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