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火车》读后感锦集

发布时间:2022-01-27 11:28:33

  《猜火车》是一本由(英) 欧文·威尔士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3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猜火车》读后感(一):阳光姐妹淘?No,这里是暗黑兄弟摇

  最近上映了一部翻拍的电影《阳光姐妹淘》,里面活泼、勇敢、可的女孩子们,简直是世界上最可爱的生物了。但凡有闺蜜的女生,看完这样的电影,太难不回忆中学时候无忧无虑欢乐时光了。不过今天想分享一本完全对立的暗黑风几兄弟故事——《猜火车》。

  比较早就听过曾经风靡全球的《猜火车》,一直到现在才捧着书一口气读完,不说酣畅淋漓,至少算是目睹那么一群人的放肆岁月,我愿称之为“脏兮兮”青春。堕落垮掉的轻人无限地放纵自己,吸毒打架斗殴,彷佛生活在另一个泥泞的世界。

  偶尔遇到工作或者学习压力大、情绪低落的时候,会喜欢找惊悚片、悬疑片来吊一吊状态。紧凑爆炸的情节,让我沉浸在其中而忘记其他令人不快的事情。以及,悬疑片一般别出心裁探讨人性和揭露社会现实,引发我对这个世界更理性的思考和好奇。

  至于这样的脏兮兮文学,我也庆幸自己是现在的年龄来读,而不是中学之前,近27岁,有了略浅的社会阅历,也是能从理性和欣赏文学的位置来读完这本书,而不是融入自己在这样的价值观和生活泥沼中。甚至,如果这本书有第二季或者之后的续集,我认为很容易变成犯罪类型的文学。

  “猜火车”有两种含义,一是一种打发时间的游戏,在车站旁边观看开过的火车,记下各个车厢的编号,记得越多就越厉害。另外一种是指吸毒,因为长期吸毒会导致血管断续斑驳得像铁路一样,想要从血管找到注射的地方也像猜火车一样。

  英文作家欧文·威尔士描写了80年代的瑞顿、懒蛋、变态男等青年,游手好闲靠骗取政府救济金玩乐。从情节上来说,用了多个角色的角度描述了他们的心理活动,这样的丰富故事和厚度,让故事传达的紧张更有维度层次。

  另外我印象深刻的是,文章中多个地方提到的乐队和音乐,多是偏重金属和摇滚。不懂音乐,但是周围搞音乐的朋友,多多少少认为这样的音乐是有迷醉自己、沉入漩涡的意味。他们多数在再年轻一点的时候,容易叛逆和放任自己在意淫和现实中试探。

  罪恶、堕落、黑暗这些主题的文学作品,一反美好和善意的主流而行,描绘了社会的某些角落,少人知道却总是存在“恶”。是的,我们总是期待生活充满希望和爱意,不过也总是在背着光的地方有着邪恶堕落甚至穷凶恶极的事情。

  早就说九零后是垮掉的一代,现在九零后已经陆续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和创造者,是否有摇摇晃晃迷茫不知道哪个站停靠的“垮掉一代”站起来,走上了正轨,让命运逃出了原本的悲剧。我相信是有的。

  《猜火车》读后感(二):我坏事做尽,但我无力改变

  1996年的电影《猜火车》,在全球各国的颓废叛逆青年的心中是永不过时的经典佳作。而这部电影的原著和剧本正是出自欧文·威尔士(Irvine Welsh)之手,欧文是苏格兰当代作家,被誉为“药物时代的桂冠诗人”,他本人在二十几岁的时候有过毒品上瘾的亲身经历,也正因如此,他对毒瘾的描写才能如此生动。

  本书的情节很简单,但人物极为丰富、细节极为充实,初读简直可以称得上是苏格兰爱丁堡附近几个年轻底层毒的生活面面观,小到吃喝拉撒睡的日常生活,大到生老病死的人生重大转折,都围绕毒品因为毒品而肆意地展开。所有人的情绪和心理都像磕了药一般浓烈地洒在书页上。而在情节的组织架构上,又通过全部主人公之间视角的快速随意转换,清醒时与毒瘾发作时的切换,让整个阅读体验陷入一种迷乱。不得不说,整体的阅读体验有点糟糕,但文字的感染力的确扑面而来。

  全书表面上的核心是毒品,吸毒、犯毒瘾、戒毒、因共用针头而导致的艾滋病。而本质上,我认为这个这群人故事的本质是欲望。如果所谓“正常人”或中产阶级的欲望是“社会生活、分期付款、洗衣机、汽车、坐在沙发上看毫无内涵的综艺节目,还有满嘴垃圾食品、腐烂到底、在家拉屎撒尿、在自己生出来的小崽子面前丢人现眼”,那么书中这群底层人则靠毒品把这种欲望进行了替代,帮助他们逃离整个“正常”的社会体系。正如主人公瑞顿所说“对吸海洛因的时候,你关心的事儿只是到哪儿才能弄来货,仅此一个烦恼。而戒了之后,别的烦恼反而多了起来。你要担心没钱,担心没酒喝,有了钱喝了酒,又开始担心欲火中烧的时候却找不着妞儿,而一旦有了妞儿,就会有更多的麻烦,会被她烦得快要喘不过气了,而你把妞儿踹了吧,又会有负罪感。你担心账单、食品、警察,还有那些强伯足球俱乐部的纳粹分子要来揍你。吸海洛因的时候,你才不会为这些破事儿发愁呢。吸毒的时候只关心一件事就这么简单。”

  这群人是不想有“正常人”的欲望吗?不是。而是不能。从自己的父母那辈起就已经深陷毒品和滥交、没有正经工作、没有接受良好教育,依靠救济金,靠运气勉强养活小小年纪就生下的一大堆孩子。贫穷会遗传,被“正常”社会一旦抛弃就很难回到正轨。与其耗费力气,不如放弃社会层面的欲望,而回归最基本最内在的原始欲望,而毒品和滥交正是唯一的出口。也正因如此,他们不需要得到社会的肯定,并不会收到常规道德的约束。所以在绝大部分的读者看来,会觉得他们是如此地离经叛道,甚至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甚至会羡慕这种生活。

  故事最后给主人公瑞顿留了一个开放式结局,他背叛了所有人,抢走了钱,只身一人前往阿姆斯特丹。但他会继续沉沦?还是洗心革面呢?

  你或许有你的观点,而我觉得人的宿命难以改变。

  《猜火车》读后感(三):人生不能去走的那条路

  文/舒念

  一辆火车呼啸而来,卷起站台的灰尘,划破逆流的风声,它来自哪里,又去向哪里,时间对它而言是否有意义,我们在这里的消耗的生命又是否能改变什么?《猜火车》就是无措人生的最后一件事——猜测关于这个世界的所有可能。

  欧文·威尔士就是那种凭借出道作品一炮而红的作者,他对这个世界对深刻的认知都写在《猜火车》这部小说中,一群无所事事的底层青年消耗着自己的生命,既不想随便死去,也不想好好生活,欧文·威尔士用一种极致的语言描述了这样的生活,肮脏、堕落与癫狂之间,原来就是这些人的“青春”。

  在《猜火车》的故事中,欧文用不同人的视角去串联了一群小镇青年的生活,他们的存在没有别的意义,只是在无尽的堕落中勉力为生,不担心今天,也不关心明天,只要手里有药,就能撑到下个天亮。故事里的四个主角都是这样,有着相似的背景,经历着同样颓靡的人生,拿到救济金再挥霍掉,偷抢拐骗都只是为了生活,即使这种生活时时都显得如此难以为继。

  这也是书名叫做猜火车的原因,猜火车原本是在车站猜测下一趟到达的车是从哪里出发,又要去向哪里,是极度随机且无聊的打发时间的方式,这也是这几个年轻人的生活状态,他们不过是在等待,随机且无聊,白天夜晚也没有区别,今天明天也没有区别,只是等待着生命的流逝,在非正常的状态中体会活着的真实

  在《老二问题》这个章节中,欧文开始讲述这几个年轻人真实的感受,即使是堕落,也有选择堕落的原因,在无数堕落的间隙中,偶尔也会有清醒的时候,但讽刺的是,这群人中相对清醒的一个,最后却是首先被命运带走的那个。

  故事里的人物反复在戒断—复发—戒断的过程中徘徊,在状态好的时候,他们也会幻想可能的未来,但又总是会亲手搞砸一切,尝试—失败—再次尝试,岂不就是他们的生活?不也正是我们面对生活时的状态?只是我们尚且还好,还挣扎在自己的社会环境中,依靠理智维持着生活的运行。

  而生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远离了那些令人作呕的生活,就获得了真理的意义吗? 我们没能想通的事,在读完全书之后依旧难以想通,只是时间不会因为困惑而停滞,它会把你卷进一股洪流,唯有死亡是充满遗憾的解脱。

  在《猜火车》故事的最后,他们找回自我了吗?又找到幸福了吗?甚至真的明白自己欲望的出口在哪里吗?故事开始于一段颓靡,在结束的时候也看不出一个圆满的结局,但读过整本书似乎又是一种启示,我们都曾经年轻过,也曾经被社会信息的洪流冲昏头脑,迷茫于看不到出路的未来,但我们还需要有行动的能力。

  人生来都是一无所知的,当我们对这个世界充满疑惑的时候,至少也能在这本书的极致堕落中找到自我拯救的精神。即使是这样被折磨得看不出人形的几个主角也有改变生活的想法,我们更应当在这个世界中找到自己,为充满未知的未来去奋斗。

  《猜火车》读后感(四):拿什么拯救你?垮掉的一代

  有这么一本小说,它描写了苏格兰爱丁堡附近的雷斯小镇里,一群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年轻人以领取和诈骗救济金为生、生活中充斥着毒品、暴力与不同女人的堕落的故事。主人公瑞顿、西蒙、丹尼、卑比四人是这伙瘾君子的代表性人物。作者通过塑造他们的不同个性、共同或相似经历中的行为演化、心理变化,烘托出了二十世纪下半叶英国青年的一个缩影,披露出英国由于经济衰退所造成的年轻一代对社会的失望、对前途的迷茫而走上吸毒堕落的必然趋势。

  这群麻木不仁的年青人除了杀人放火之外几乎无恶不作,寻找精神刺激,同时他们内心又充满矛盾,孤寂、痛苦、自讽自嘲、走投无路,对前途失去希望,以致用吸毒这种方式来消磨生命。这部小说名为《猜火车》,它的作者是广受赞誉的英国作家欧文.威尔士。

  《猜火车》的书名,来源于英国无聊时一种供人娱乐的游戏。人们在站台上观看火车转瞬而过,记住各节车的编号,记住最多者为赢家。此处用“猜火车”的办法形象比喻了长期吸毒而导致血管受损,如铁轨一般断续斑驳,找不到一处可以再次注射毒品的地方,把瘾君子这种肉体伤害也叫“猜火车”。此外,作者显然有意用“猜火车”的游戏来影射瘾君子们用这种方法来消磨生命的颓废生活方式。

  小说通篇描绘了瘾君子们道德败坏的种种行径。在他们眼里,人性本就该如此。听过许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他们殴打可怜的讨饭小孩,然后把小孩讨来的铜板扔在地上。在酒精的刺激下,他们将醉眼迷离的目光穿透打扮入时的女人;他们藐视自己的父母兄长。在他们的世界里,只有海洛因是一剂真正诚实的药,因为它能够过滤掉所有自欺欺人的谎言。它不会改变你的意志,却会让你感受到自我。这就是瘾君子们的道德观。

  以现代人的角度和观点来看,吸毒这一行为本身就是不被现代科学知识所承认和容忍的行为。只因对生活无所追求、麻木不仁才去寻找刺激,走上吸毒这条不归路。生命的科学,生活的科学,他们统统鄙夷。卑比说“把所有的破书都没收,堆成一座山,先后一把火烧个精光。”生活中, 他们更看不起循规蹈矩的人。在瘾君子的思维中,海洛因才是唯一的真理。

  这群发源于苏格兰的瘾君子,虽然也看不起苏格兰人,但更仇视苏格兰以外的人群,他们称英格兰人全是狗屎货色,称“伦敦生活混乱之极”。他们仇视意大利人、亚洲人、非洲人,称非洲人为“丛林中的野人”。他们殴打美国佬,调戏伊朗妇女。他们对各种人群都持敌对态度,是一群心理扭曲的地域沙文主义者。

  此外,瘾君子们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还有他们自甘堕落的习性。瑞顿几次戒毒都以失败告终。此时的他早已心灰意冷,自甘暴弃,他的生活中再也看不到一丝光明,只有海洛因才是他唯一的精神寄托。

  以上种种,小说《猜火车》所折射的苏格兰吸毒者们成为垮掉的年轻一代,是社会因素和自身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瑞顿是这个群体的典型代表,他的思想观点贯穿于全书始终,道出了英国社会中垮掉的不只是这一代,而是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小说结尾处也点明了这一主题思想,瘾君子们做了一桩大买卖,所得的赃款却被大家信赖的瑞顿夹带逃跑。这说明了什么?无疑,在彼时的英国,像瑞顿这样因吸毒垮掉的一代之悲剧还将会继续上演……

  《猜火车》读后感(五):得看看这别样的青春模样

  “我们明知早晚会和千万人一样,却不愿相信这是真的”------猜火车 二十年多前,一部由英伦当红帅哥伊万·麦克格雷格主演的电影《猜火车》横空出世,凭借其颓废诡异糜烂青春的生活画风席卷了整个年轻人的世界,迎来了垮掉一代彻底的自我狂欢。电影里肮脏的马桶连着深淼的海洋,阴郁的天空映衬着面部的苍白,伊万的舞姿伴着经典的朋克,实在是令人难忘,令人震撼,原来青春可以是这种模样。

  二十年后《猜火车2》的上映,也同样唤起了我深远的回忆,那些正值当年的青春少男少女们如今也是人到中年不得已,我不知道他们的青春是否是他们真正想要的,但他们不会说后悔不会止步不前,我觉得重温经典的小说原作,找寻我已经消逝的充满遗憾的青春。小说《猜火车》虽然只是欧文·威尔士的处女作,就已经被认定为邪典艺术的集大成之作,在电影一炮而红之后他也接着续写了第二部,二十年后的再相遇由原班人马出演,算是给当年“我们”一个交代。

  电影《猜火车》

  《猜火车》讲述的是在苏格兰爱丁堡附件一个天气阴沉经济没落的小镇上,一群无所事事的年轻人,瑞顿、西蒙、丹尼和卑鄙,生活中充斥着嗑药、酗酒、暴力、滥交,只是靠着领取、诈骗救济金和一些偷摸抢盗为生,他们拒绝工作,反抗命运,在社会底层苦苦挣扎却乐在其中。

  正如佩索阿所说的那样:“反抗者的灵魂从未远去。”每个人,都是潜在的反抗者。他们厌恶循规蹈矩的一切,他们会说:“我他妈最烦在电视上看球了,那他妈就像戴着杜蕾斯安全套搞一把。安全毁了性生活,安全毁了足球赛,安全毁了一切东西。我们应该建立一个安全的操蛋新世界。”与之前引起热烈讨论的“躺平”风相比,他们简直就像在地上挖了个坑再把自己埋起来,他们不是安静地躺着,而是在挑战秩序的边缘游走,他们漫无目的,在戒毒与上瘾之间反复,他们不在乎时间和成长,不珍惜所爱与被爱,在药物的作用下欲仙欲死,就仿佛拥有了一切。有意思的是可能很多人听说过打针注射和鼻孔吸粉的方式,但塞在菊花里的药丸也同样可以发挥作用。

  电影《猜火车》

  青春,永远地性感迷人,千百年来,人们一直不停地以各种方式去书写不同的模样。上个世纪末的欧美一代人通常会被称为“垮掉的一代”,在阶级固化的底层,在看不到希望的今天,他们唯一可以触手可及的可能就只有毒品、酒精和性这些便捷迅速的享乐方式,他们唯一可以挥霍无度的可能就只有短暂、灿烂和充满活力的青春年华,而他们拒绝平庸,选择在这种徒劳和刺激中追寻青春的意义。这些青春的样子是我们以前所难以想象的,现在也难以复制的,未来更不会提倡的,但在框架下按部就班的我们,在社会上小心翼翼的我们,在内心里烦躁不安的我们,在看到这些年轻人脸上磕完后邪魅的笑容和扭曲的神情时,那一刻是放松的、释然的,这也是小说的魅力,不管他描绘的是真还是假,却能让我们去体验千百年来的千万种青春的模样。

  故事的最后,瑞顿背叛了所有的狐朋狗友,逃离了所有的颓废堕落,至于是否能够激励成长完成救赎,每个人在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虽然《Trainspotting》的续集《porno》给出了一种结局,但是青春是荒唐的,青春是属于所有人的。

  《猜火车》读后感(六):《猜火车》:这里有我们不敢想象的青春岁月!

  青春期是一次新生,是向成人期蜕变所必经的混乱、创伤、突变、压力、风暴、恐慌。青春期需要安逸和懒散,也需要理想和浪漫。 青春期是美好和充满希望的,但也需要一些颠荡起伏的事件来填补生活的空洞。 而《猜火车》里讲述的就是一个我们不敢想象的青春的故事。其实这个故事的结构很简单,故事里的四位青年性格各异,但他们一直互相扶持,他们靠领取和zha骗救济金为生,他们在一起同甘共苦经历了很多事情,一起闯过了好友罹患艾滋病、朋友吸du截肢、兄长从军误中陷阱被炸si等事件后,他们决定一起干一票大的事情而后各自开启自己理想的生活,但是这计划却被最受大家信赖的瑞顿所打破,他们痛恨但是又无可奈何,他们以青春为名肆意妄为的前行,他们没有破解之法改变现状只得继续挥舞着拳头对抗着这个世界……

  一、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故事? 提及《猜火车》其实看电影要比看原著早一些,如今再度重温猛然间发现无论是电影还是原著都淋漓尽致的展现了青春记忆的痛点。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关注这部作品是因为它所渲染的青春状态,情真意切的刻画了你我都曾不敢想的青春模样。书中用极端的手法刻画了青春的背面景象,一群人生活在社会的底层终日无所事事行尸走肉般游荡。

  尽管dupin 是他们四个人的共同点和联系脉络,但与此同时他们四人又都个性鲜明,他们也从未放弃努力,他们之中有的人在坚持戒断,有的在尽头不断挣扎,有的则放弃抵抗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存在,有的则沉浸在当下的状态里,十分满足。 毫无疑问从他们四个人的状态来看这些人的表现是对青春众生相的拆解,他们被青春派往不同的方向,完成着对青春与众不同的展现与演绎。从某种程度上来他们好像是被放弃的一群人,他们被置于社会之外,好似现实跟他们无关,他们只存在于糜烂所带来了虚假世界里。因为从一开始他们就放弃自己,放弃未来,拒绝融入。

  二、印象深刻,原来这就是青春啊! 在整个故事情节中最经典的两个片段无疑是是瑞顿爬进脏脏的马桶和丹妮面对孩子离开时的那份选择和一些坦然。 我们不曾想象在肮脏无比的马桶背后却裹藏着一片浩瀚无边的海洋,在海底世界里瑞顿找到了洁净的栓剂,而后他仿若重生一般从马桶里爬出。看到这里让我们不由得想到作者的一份致敬之心,也感慨作者前所未有的超实写法将作品的特性塑造的无可挑剔。就这个片段而言便可以超现实主义手法描写的经典之列。这段肮脏与纯洁的魔幻对比让人不由得感慨不由得深入思考。

  此外,丹妮的出现是别致的,原本她拥有美好的一切,她就读于私立学校,表面上看着一切很乖顺,但实际上这只是她的表像而已。背地里她仍旧会换上一身成熟的打扮去喝酒,贪婪的享受着音乐与酒带来的快感。看到这里每一个人似乎都会反问丹妮原本就渴望摆脱束缚的人啊,那她又怎会一开始就自我禁锢于世俗规则的牢笼里呢? 随着故事脉络的发展,孩子的意外离开,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们四个人面对孩子的离去除了错愕和茫然无知的状态他们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他们大喊大叫,他们不敢承认,虽然他们大喊大叫,但并非因为失去而感到悲痛而是一种来自内心深处无助的发泄。他们靠着一针针的dupin面对人生的消极低迷的时刻,试图在这些行为里找到一份情绪宣泄的出口,缓解我们内心的自责和痛苦。但事实上,我们都知道,这样的自我麻痹是没有用的。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总有人仰望星空。”前半句勾勒了梦想的重要性,但我想再加上半句,刻画现实生活的真实——但大多数人就是阴沟里的烂泥。” 是啊,面对难以承受的痛苦他们四个人都选择了dupin来抵抗。我们不难发现借由这个故事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无非不过两点。一不要总是试图给自己找一个借口来自我欺骗,或许我们身处底层,或许我们脆弱,善变,缺乏怜悯之心,更麻木不仁,但是在这些背后我们都应该尝试勇敢起来不要遇到事情就给自己一个理由来自我逃避,自我欺骗。

  二是要正确面对选择,人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们四个人从一开始似乎就选择了自己,但是最后因为钱让他们四个人分崩离析也同时产生了不一样的变化。他们之中有人最终洗心革面戒掉了毒瘾,我还找了一份房产经纪人的工作,慢慢的也存了钱,逐步走向了正常的生活…… 在现实中我们不敢保证每一个选择都能让我们变的更好,但是做点什么都总比被生活推着走要强。 三、写在最后: 综合来讲结合原著及电影分析这个故事不仅回顾了一代人的青春,也以诸多物事:马桶、Mods文化、 Teddy Boy 风格等展陈的方式复现了一段穿插电影的文化史,最终又以跨度三十年的音乐作为仪轨,让青春祭献于影像的同时,用音乐施行了一场同步的复调…… 诚然,我们大多数的人青春不会如此糜烂,但是故事里勾勒出来的悲伤茫然与无可奈何我们都会有,且原因不尽相同,但感受却如出一辙。尽管这个故事刻画了一个颓废的青春,在精神层面上是一个消极产物,但是这份消极却更容易跟正值青春的人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勾起已不再青春的人们的怀念。

  颓废的主角们仿佛是读者们负面情绪的助推消化器,他们沉浸在主角们的癫狂的生活里,贪婪的感同身受着这个来之不易的虚拟的情绪宣泄出口。“青春没变,大家还是卧在铁轨上猜火车,只是时代已不再。”

阅读更多原创故事,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故事频道。
喜欢故事,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