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如书,我只爱你这一句》是一本由特立独行的猪先生著作,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世事如书,我只爱你这一句》读后感(一):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我没忘记你 但我也要有新生活了 我会好好的 希望你也一样 人生漫长 我们都好生走路
朱生豪:“醒来觉得甚是爱你。” 张爱玲:“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林徽因:“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 钱钟书:“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十几年,从未后悔娶她;也从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沈从文说:“我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央视朗读者盛赞,温暖了一个世纪的民国爱情故事。20对民国才子佳人的缱绻情书,有梁思成与林徽因的“门当户对四月天”,有林语堂与廖翠凤的“焚证报卿缠绵意”,有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离悲成欢有绝期”,也有胡兰成与张爱玲的“终成饭粘萎尘泥”,一字字,一句句,令人心生暖意,不禁想回到那个年代,去同他们一起谈天说地,抑或静下心来给心上人,写一封暖暖的情书。 关于民国美好的爱情故事,是印刻在我们记忆里的传奇,我们不断回忆,不断打磨,把思念书写成文字,把故事打磨成璞玉。最终,裁成四月的天。
《世事如书,我只爱你这一句》读后感(二):民国纯真的爱情
果真,优秀的人都在一起,《世事如书》这本书让我感受到,这些风流人物他们的经历很像家庭很相像,求学之路很像,而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总结来说,追求浪漫,内心不安定的人,在感情上走的颇为艰难。如同徐志摩、徐悲鸿、沈从文、陆小曼、张爱玲;但我却在这类人里希望朱安是这样的,那样她的人生会不一样吧!也有痴情爱恋一生不悔的金岳霖。一生选一个人,择一城,生同眠,死同穴,生生世世都要在一起的最让人羡慕,如同巴金与萧珊、林语堂与廖翠凤、朱生豪与宋清如、钱钟书与杨绛、冰心与吴文藻等等。
这世上爱情最让人撕心裂肺,也最让人甜蜜幸福。两个完全陌生的人,因为吸引走到一起,或白头到老,或相恨一身,或感恩遇见,或爱而不得,或有缘无分,或有份无缘。到底爱情是什么模样,我们不知道,这本书也没告诉我们爱情是什么样子,只是讲了那些民国时期那些出色人物的爱情故事。我想这些故事对于我们来说是故事,对于那些当事人是人生。漫长的一生在动乱的年代显得更为艰难迷人,爱着一个人,被人爱着的人,守着梦想,追着情感的温暖度过一生。悲凉的比文字更悲凉,欢喜的比文字更欢喜。
看完这本书我似乎明白好的感情似乎就是“你宠着我,我爱慕着你”,“你体谅我,我帮助着你”。动乱年代分割两地,他们用书信交流感情,那是沉淀的爱情,历久弥新,现在的我们信息快速到达,少了那份相思与等待。好喜欢冰心与吴文藻的爱情,那样的岁月静好,举案齐眉。在书中发现了悲情的男二号金岳霖,他真的守护爱的人一生,那是超乎爱情的东西吧。只愿你好,这样的情感又有几个人能做到。我们的人生都很多的选择点不同的选择造就不同的人生,爱情同样如此。这本书描绘了动荡年代青年人的爱情群像,他们面对动荡环境,封建思想与新思想的碰撞,理想与现实的纠葛,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造就了他们不同的成就。他们所受的不仅仅是精神上的折磨,更有身体上的折磨但依旧敢爱敢恨,敢想敢做。那生于和平年代的我们又有什么权利自怨自艾呢?
《世事如书,我只爱你这一句》读后感(三):无论何时,我们都要相信爱情
最近在看的一本书《世事如书,我只爱你这一句》,这本书是由作者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先生,猪先生酷爱写作,更是致力于民国时期的故事。 这本主要收集的民国时期的一些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书里有让人羡慕,长相厮守的爱情故事,有生离死别的故事,也有最终分道扬镳的故事。 每一段爱情故事,都如我们现在的爱情一样,有甜蜜,快乐,也有苦涩,磨难,但我更喜欢才子佳人之间那种温柔,纯粹,爱情里的包容以及那些通过书信中对爱情狂热的表达。 书中钱钟书,杨绛的爱情最让我羡慕嫉,她们一见钟情,门当户对,在他们的关系中,钱钟书在家务方面像个孩子一样,而杨绛因为爱,对钱钟书非常的包容,包揽了一切家务,让钱钟书专注写书,而杨绛也不断的提升自己,让自己和钱钟书能够一直在精神上保持一致,而钱钟书对于杨绛的评价:“妻子,情人,朋友”,他们的爱情,平淡而幸福。 她们之间的爱情, 杨绛是一位优雅的女性,懂得包容,懂得提升自我,值得我们身边很多女性学习。 徐志摩和张幼仪之间,虽然有婚姻,但却谈不上是爱情,他们之间的婚姻是由父母包办,但徐志摩却一直看不上她,张幼仪为了能成为和徐志摩谈笑风生,畅谈古今的妻子,努力苦读诗书,缩短两人之间的距离,但最终并没有获得徐志摩的认同,在生下二儿子后,两人最终分道扬镳。 而此时,张幼仪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新时代女性,她学习了幼儿教育,还获得了硕士学位,东吴大学教育学和德国文学的教授,后又进入商界,在进入晚年生活的时候,最终遇到了属于自己真正的爱情。 张幼仪在面对婚姻的不幸时,选择努力提升自我,争取赢得丈夫的心,在最终婚姻无法维持以后,并没有依靠别人,放弃自我,依旧靠自己的努力,学习,活出自己,并最终赢得爱情, 她的精神让我感动,她没有认命,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靠自己独立坚强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路。 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民国时期,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他们有的平凡,普通,有的进入了婚姻,互相携手共度一生,有的因为错误进入婚姻,最终分离,也有的相爱,却最终无缘走到一起,不论结果如何,我们都要相信爱情。
《世事如书,我只爱你这一句》读后感(四):岁月如歌
文:薇子
《世事如书,我只爱你这一句》描写了民国时期20对眷侣的爱情故事,人生不论有怎样的际遇都是自己的经历,无关好坏, 只是恰好在这个时候遇到了这么一个人。
对于民国时期的文学界是人才辈出的,我们很多人读过的文章也都是出自于他们的手笔,有的文章在小学课本里也出现过, 有的书籍在学生时代的图书室里面也能找到。
巴金和萧珊的故事从他在文坛崭露头角的时候遇到了萧珊,这个当年十九岁的姑娘,给自己喜欢的作者写了信, 表达了对这位作家的作品的喜爱。 再多次的书信往来之后,萧珊提出面谈。 这是个活泼、热情、勇敢的姑娘, 面对自己心仪的人她是勇敢说出来的, 相对于巴金顾虑和萧珊13岁的年龄差距, 萧珊的表达是很直白的。 她并不是那么在意年龄的差距。 而跟巴金结婚之后, 也辗转于多地。很多时候对于自己的心意直接表达出来,虽然有被拒绝的可能,争取自己的幸福的权利也是一种对于勇敢的表达。
爱要勇敢说出来, 贾冰的小品里曾经演绎的就是一个不敢对自己喜欢的人表白的教练。 在接待了一对结婚几十年的老夫妻学员的时候,通过跟他们的沟通,逐渐了解到了爱要勇敢说出来的道理。 当多年的朋友即将出国的时候,在电话里对她说出了自己的心意。
另一位令人佩服的民国时期的女子便是张幼仪了, 在文化新思潮涌入的时候,她还是那个裹着小脚的女人,跟徐志摩的婚姻里,她是那个被新思潮思想的徐志摩嫌弃的妻子, 最终两人的婚姻以离婚告终。 按理说这样的人生, 我们看到她手里拿的是一副不好的牌。 后来在《小脚与西服》里面, 我们看到的是不同的张幼仪, 她选择了出国, 创出了一片自己的事业,婚姻的破裂没有影响她成为一个优秀的女性, 最终她也收获到了自己的幸福。 有的人的幸福来得晚一些,但如果你足够优秀,一定有一个人在那里等着你。 当下只负责成为最好的自己, 有些事情交给时间来决定。
《世事如书,我只爱你这一句》里面还有其他的十几个故事, 岁月带的走年轻的容颜,却改变不了两个人之间的情感。 真的爱人是经得起时间的变迁和容颜的衰老的。
《世事如书,我只爱你这一句》读后感(五):《世事如书》——民国时的爱情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之中,中国一共有五个时间段并没有被冠以朝代的名称,而是以时期来作为称呼,其一是春秋战国时期,其二是三国时期,其三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其四是五代十国时期,其五是民国时期。这五个时期的共同点就是,同样是战争频繁的时间,也同样都是文化人思潮激荡的一段时间。
这其中,民国时期无疑是距离现代最近的一段时间,而相对于其他几个时期而言,民国时期文人的思想激荡的原因不同于其他几个时期,因为这一时期,是东西方文化冲突最激烈的时候,而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还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其思想的剧烈变化的原因都是中华文化内部的思想冲突,因此,民国时期虽然时间较短,但其思想的冲突却是最为激烈的。
而思想的冲突所带来的,是整个社会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变,而爱情观也丝毫不能例外。
《世事如书》便是由特立独行的猪先生选取了民国时期二十对夫妻的爱情故事辑录而成,这其中并不是清一色的关于爱情的甜蜜,同样也有着爱情的苦涩与无奈,想来作者也是有意为之,毕竟这世间十全十美之事是几乎不可能存在的。
本书不仅收集了广为人知的诸如朱生豪与宋清如、钱钟书与杨绛、赵元任与杨步伟的故事,还有鲜为人知的朱自清与陈竹隐、吴文藻与冰心、张伯驹与潘素的故事。作者所写的每一篇都不是长篇大论,而在这略显短小的故事当中,却能够让每一个读者都仿佛尝遍人生的酸甜苦辣一般,读罢全书,总是让人觉得心中五味杂陈,却又意犹未尽,又让人有历尽沧桑的感觉。
本书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应该是梁思成与林徽因和金岳霖与林徽因的故事,在读这本书之前,有很多朋友不知道是从哪里听来,认为林徽因死后梁思成并无续弦之举,也认为金岳霖为了林徽因而终身未娶,现在看来,倒是旁观者的一厢情愿了。不知道那些朋友在读过这本书之后,是不愿相信,还是更激烈的指斥这本书满纸荒唐言呢?
对于爱情本身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责任,敢于担负责任的人也同样能够经营好属于自己的婚姻生活,无论是恋爱时期还是婚假之后,一份强烈的责任心总是经营两人关系的法宝。所以对于每个人来说,寻找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是非常必要的。
???Y?4?!Rz
《世事如书,我只爱你这一句》读后感(六):莫道车马慢,笺语传情深
高科技让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从电子邮件到简讯、飞信再到微信,打几个字就可以了。 还有现在的微信语音,连字也不用打了。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从前亲手写的信,变成了一种遥远的念想。
前两年,有位朋友结婚,我给她寄去一份礼物,还用唯美信笺写了一封手书,把她感动得稀里哗啦,直言太久年头没有见过手写的信了。
亲手写的信,见字如面。
纸上传的情,更显珍贵。
书信往来传递的深情别有蕴藏,也不乏著名的诗章片段,将名人的书信往来集结出版这样的书也有不少。 比如,写给孩子的《傅雷家书》《亲爱的安德列》,写给爱人的《萧红书简》、《爱你就像爱生命》等等。 近来读了民国史研究者“特立独行的猪先生”写的一本《世事如书,我只爱你这一句》,更是集合了民国时期多对伉俪之间的爱情书信,非常喜欢。
民国时期是历史上大动荡大转变的时期,男男女女都带有强烈的时代烙印,既有对新思潮的大胆追寻,也有对古老风韵的传统继承。《世事如书,我只爱你这一句》这本书里,集合了沈从文、张爱玲、林徽因、鲁迅、徐志摩、朱自清等数位名人大咖的爱情故事,他们无一不是个性独到鲜明、生活多姿多彩,爱情缱绻可歌。而他们在爱情中书写给彼此的情书,又融合在那些缱绻的爱情故事中,变得分外动人。
钱钟书说杨绛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张爱玲为了胡兰成,将自己的心“低到尘埃里,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却没有换来被承诺的“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梁思成说林徽因:“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
金岳霖心里一直忘不掉林徽因,于是心中常有一座城。他写给林徽因:“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徐广宁写给鲁迅:“正如在寂寞的空气里,不知不觉的发生微笑。”
爱情或美好,或苦涩。或情投意合,或爱而不得。或缠绵奔放,或孤冷寂寞。
一千个人的爱情就有一千个故事,每一段爱情滋生不同的情话。岁月轻轻流去,纵斯人已逝,那些爱的情愫,流转在那情那话里,任后人谈说。
翻开书页,那些动人的情话伴着墨香跃然纸上,那些岁月成就的深情往事也在我们对历史的回望中变成了点点星光,带我们依稀回到民国时光。
《世事如书,我只爱你这一句》读后感(七):民国的爱情故事
民国的风流人物太多了,出了名的林徽因,徐志摩;文豪鲁迅,沈从文;不一样的张爱玲,张幼仪等等。这本书就讲了这些人的爱恨情仇,很值得一看的一本书。首先我喜欢它的封面色彩,中国的含蓄色彩,让人觉得舒服内敛。这是一本一章节一个故事的书,没有连续性,可以在闲的时候打开一看的书,不需要刻意记住情节,很适合没有长时间看书的人看。 每一章就是一段感情。读完书印象深刻的是沈从文和张兆和的故事。作者在最后说如果张兆和能够理解沈从文,起码在最艰难的岁月两个人可以互相取暖。可是我不觉得,感觉作者在责怪张兆和,我也知道老年的张兆和理解了沈从文,也原谅了张兆和,我们没有权利去点评他人的感情,但作为这个年龄段的女人,我无比理解年轻的张兆和在沈从文精神出轨的状态下做的所有事情。一个骄傲的女性,爱上这样情感丰富的男人是悲哀啊,有几个女人能做到像杨绛一样是爱人是情人是朋友呢?那有多难,我佩服像杨绛的女子她们爱慕丈夫,丈夫的一切她们全心全意的关注,我觉得我做不到,我是个自私的人吧。所以我理解张兆和,年轻的张兆和理解不了沈从文,容忍不了精神的背叛,背叛就是背叛,多么的动乎于情止乎于礼都是背叛。对于妻子都是致命的打击,对于骄傲的女子更是打击。 还有一个女子令我影响深刻,那便是张幼仪,那个徐志摩的原配妻子。那个在徐志摩眼里“呆板”的女性,确是别人眼里的柔美谦和的新女性,她的一生,让我佩服。经历抛弃却依然独自盛开,她的一生走的艰难,打击一重重而来,一个男人怕也要失魂落魄,她却坚强的活着,活出自己的绚烂,再见她的徐志摩是否会后悔没有认真的看过这个被他无视的女子呢?相较而言朱安就很悲哀,她是封建社会教养下的女性,一生活在无爱中,伺候公婆,侍奉丈夫是她的责任,哪怕这个丈夫从未把她当做妻子看待,没有反抗,没有争取,就如同墙边的草一样自生自灭。鲁迅是有情的,怕他休妻给她的是封建社会的无情打压,那样的结果怕是这个女人生命也走到尽头的时候,起码在这个无爱的婚姻里,可以活着。可也觉得鲁迅是无情的,那个无爱的婚姻里,折磨着两个人,因为是男性,他可遇到广平得到爱的慰籍,可是那个结发妻子只能独自枯萎。如果朱安,读书,如果朱安不安于现状,改变自己的命运,找寻自己的真爱,是否会是不一样的一生?
《世事如书,我只爱你这一句》读后感(八):爱情并不是只有我想你的样子
爱情,人人心向往之。特别是对于当今社会适龄未婚男女来说,更是如此。 今有幸读到一本《世事如书,我只爱你这一句》,里面收录的民国时期多数才子佳人令人动容的爱情故事。 这些寻常百姓便能遇见的爱情里,他们又用自己雄厚的才情表达了对另一半的感情。 而在这些爱情里,或一心一意对待另一半的,如朱生豪和宋清如;或痴心不改,终究未成佳偶的,如卞之琳和张充和;或痴心女子负心汉的,如张爱玲和胡兰成;或破除万难,才缔结婚约的,如徐志摩和陆小曼;或一厢情愿,终未动情的,如鲁迅和朱安;或朝秦暮楚,见一个爱一个的,如徐悲鸿和蒋碧微。 这样各式各样的爱情在这本书中做了极具代表的浓缩和极具个性的诠释,让读者看到,文人墨客也有自己的爱情观,世人祝福也好,叹息也罢,都一笑了之,我只过我这一生快活的几年。 此书通篇看下来,发现所有的主角,要么一方家世显赫,一方靠着成绩优异而学有所成,如钱钟书和杨绛;要么双方出自名门之后,如徐志摩和陆小曼;要么都是平常人家,通过读书出人头地,如胡适和江冬秀。 由此可见,门当户对大抵是先前爱得轰轰烈烈,后不再想爱的人找的借口罢了。 当然,爱情如果不主动争取,也是徒劳无功的。胡适和江冬秀便是绝佳的例子。 胡适是留学归来的青年才俊,而江冬秀只是乡下裹脚的农村妇女,可就是这样不搭调的两个人最后相安无事地走完了一生。 中途不乏胡适这位大才子的仰慕者对他暗送秋波,但都被江冬秀躲了过去。 当年胡适结婚时,便认识了曹诚英,后来二人来往密切,甚至在胡适生病时,还受到过曹诚英的悉心照料。后胡适对曹诚英心生好感,对江冬秀提出离婚。 江冬秀听闻,二话不说,操起菜刀,扬言若离婚,先杀两个儿子,再杀胡适。在江冬秀这样的彪悍攻势下,胡适自然不敢再提离婚一事了,况且胡适也是小有名气之人,哪能因为此事使自己身败名裂呢?因此,胡适从此不再提离婚二字。 就这样,江冬秀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解决了婚姻危机。 由此可见,婚姻的经营方式各种各样,并不只有单纯的一种。可泼辣,可讲理,可撒泼,可隐忍。都是婚姻的相处模式。 人这一生,何其短暂,谁不想成为另一个人眼中永远的朱砂痣,而不是蚊子血;谁又不想成为他人眼中皎洁的白月光,而不是饭粘子。 可爱情来临时,任由爱得死去活来都不过分,爱情走开后,谁也挡不住它的一番风卷残云后留下的一片狼藉,说白了,这就是命!
《世事如书,我只爱你这一句》读后感(九):世事如书,拥有过就好!
最近看了《致我们暖暖的小时光》,真的被这部剧甜掉牙,超喜欢里面的男女主之间的互动,当然好的爱情不止存在于电视和书本里,现实中也有很多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哦!
偶然间我又读了《世事如书,我只爱你这一句》这本书,对于里面的故事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下面分享一下我的几点体会:
1、好的爱情需要包容!
说起钱钟书我第一个想到的是他的《围城》,说实话这本书对于爱情和婚姻的理解真的想当到位,话说虽然《围城》超写实,但是钱钟书和他夫人杨绛的感情却十分幸福美好。 先说杨绛她的出生很好,杨绛的父亲是一位知识分子,母亲也是一位持家小能手,杨绛的家境塑造了她的性格和随对于知识的追求。 俗话说郎才女貌,钱钟书的才华横溢吸引了杨绛,两个人有共同的话题,通过书信来往慢慢的走到一起,父母双方对于两个人也很满意。 其实爱恋和婚姻是有所不同的,杨绛和钱钟书的美好婚姻很大成熟源于杨绛对于钱钟书的包容,钱钟书虽然才华横溢,生活上却还像一个小学生,需要杨绛的贴心照顾。每次钱钟书弄坏了东西,都是杨绛来修。 钱钟书带着杨绛留学的时候,因为吃不惯当地的伙食,也是杨绛亲自洗手做羹汤。这样的爱情即使短暂,即使曾经拥有就很幸福吧! 2、江冬秀: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说到胡适,我对于他的唯一印象就是在上学的时候读过他的一篇文章,江冬秀之所以会和胡适走在一起,是因为江冬秀的母亲看上了胡适,觉得他还不错,于是就找人定了这个婚事。 两个人在成年以后才能结婚,在这段时间胡适的成绩很好,在外学习时还有了女朋友韦莲司。因为各方面的原因胡适和江冬秀举行了婚礼。 在和江冬秀接了婚以后也没闲着,前有精神伴侣韦莲司,后有表妹曹诚英。好在胡适没有放弃江秀冬,而是把她接到自己的身边,为什么农村出身的江冬秀可以陪伴胡适一生。 第一点就是胡适虽然是一个新时代文人,在哪个时代有着最新的文化,但很爱惜自己的羽毛。 第二个原因就是江冬秀很理解自己的丈夫,在胡适提出提婚时,江冬秀断定胡适不敢太出格,才露出泼辣的一面,震住胡适,让他安守本分。 第三个原因就是江冬秀的贴心和陪伴,大才子胡适并不是一直都顺风顺水,在他落魄的时候,江冬秀依然陪伴在他的身边,虽然胡适的精神伴侣一直是韦莲司,但生活不是小说,柴米油盐酱醋茶,而江冬秀将生活打理的一直很好,才会让胡适安心做自己喜欢的事。 文人的感情和我们正常人没有什么不同,或许他们的习心思更加细腻一些,所以对于爱情有不同的体会和经历吧!
《世事如书,我只爱你这一句》读后感(十):爱的妙不可言,如书如画,邀你我共赏
温暖一个世纪的民国爱情故事,愿你能从中看懂爱,明白爱,得到爱。 这是《世事如书,我只爱你这一句》的封面语,让我知道这是一本关于民国时期的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 精美的封面,白色的小花,仿佛能闻到那淡淡的花香,在这意境之下,我品读了书中这20对民国才子佳人的缱绻情书。 有梁思成与林徽因的“门当户对四月天”,有林语堂与廖翠凤的“焚证报卿缠绵意”,有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离悲成欢有绝期”,也有胡兰成与张爱玲的“终成饭粘萎尘泥”,一字字,一句句,令人心生暖意。 《世事如书,我只爱你这一句》的作者是特立独行的猪先生,是编剧、是民国史研究者,更是一名独立自媒体人。 因热爱民国史,致力于把枯燥的历史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述出来,创有历史游记节目“猪游记”。 《世事如书,我只爱你这一句》,这书不只有甜蜜和美满,又写了爱情的琐碎和狼狈的一面。爱情不仅仅是“我只爱你这一句”,爱情也藏在了“世事如书”里。 “世事如书”便是他们生活的酸甜苦辣,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有激情和争执,也有琐碎与平淡。 如能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你会体会爱情是美好的一件事,但可遇不可求。 或许会有一个妙不可言的相遇,你情我愿,视对方为一生的伴侣,以为能得到一个白头偕老的美好祝愿。 相爱容易,相处难。 我们可能会因所谓的缥缈虚幻感觉而一见钟情,或因高颜值,相同的三观,志同道合的人生理念而踏上爱情之旅,期待拥有一个完美落幕的人生结局。 我们如愿与偿的得到了想要的爱情,踏入了婚姻的生活,开始了两个人日日夜夜的相处,经历生活的柴米油盐。 如果两人没有包容对方的缺点的耐心,能从对方的缺点中看到可爱之处,或者引导对方加以改善的技巧,一昧地抱怨和斥责,在美好的爱情,也会慢慢地从手指缝溜走。 拥有一段由此至终、天长地久、海枯石烂的爱情,是我们的幸运。若是中途下车,我们要学会体面的放手,及时止损;学会伤心之后,修炼更完美的自己,迎接下一段爱情的到来。 读《世事如书,我只爱你这一句》,品尝“从前车马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慢节奏生活,一生只爱一个人的幸运。 相对比现代,快节奏的生活,网络的便利,我们无需再经历痛苦的忍耐和漫长的等待,一个电话、一个视频、一张机票随时可见你想见的人,无论天涯海角。 但爱情仿佛拥有了保质期,就像冰箱里面的食品,过期了就要扔掉,无论你觉得多么可惜。 所以我们要学会给爱情创造新鲜感,一点点生活仪式感,给爱人的精心的小礼品,或下班后的一杯淡茶,一句温馨的“欢迎回家家”;或在特殊的日子里,一顿用心的饭菜,或一束娇艳欲滴的鲜花等。 把你放在心上的用心,小小的惊喜,都会给我们的爱情注入一股新生机和养分,使爱情之树得以茁壮成长。 最后,关于民国美好的爱情故事,是印刻在我们记忆里的传奇,我们不断回忆,不断打磨,把思念书写成文字,把故事打磨成璞玉。最终,裁成四月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