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忍者的读后感10篇

发布时间:2022-03-24 05:38:45

  《高效忍者》是一本由[英]格雷厄姆·阿尔科特著作,后浪 | 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高效忍者》读后感(一):To myself

  1. 邮件整理 - 清空你的邮件箱

  A 执行中 B阅读 C等待- 等待他人回复

  对于自己更新如下:

  A 执行中 - 按照客户名称或者项目名称命名;每次有反馈,更新文件夹的名字,比如:xx-待客户确认;

  阅读 - 属于公司/行政或者其他相关的通知,找一天特定时间处理;

  C 完结 - 即使电子归档相关的文件、邮件;

  构建日检查表以及周检查表

  日检查表 - 5个问题5分钟

  1. 日历 - 今日日历内容;未来几天内有什么事情快到截止日期了;

  2. 大石头 - 今日昨晚哪些人物才算圆满?

  3. 抵触情绪 - 最不愿意做的,为什么?放在to do list中的第一个;

  4. 注意力管理 - 哪些任务需要高度集中完成;请配合自己的注意力结合完成;

  5. 依赖性 - 即任务的完成依赖于他人。

  周检查表

  1. 清空收到的所有信息

  收集 - 会议笔记/相关手机/其他东西

  想一想 - 上周都发生了什么;一只在忙什么;心里惦记着什么项目及为什么;和老板的谈话;和同事的谈话;和客户的谈话;任何需要我处理的家里的事情或者私事;

  整理

  2.更新第二大脑

  日历/日记

  主要行动清单

  待整理清单

  项目清单 - 是否有项目已经完成;是否有项目需要被加进来;

  3. 提前计划

  项目清单

  主要行动清单 - 主要的活动领域;重要的优先事情;把那些事情做完才算成功;

  创意

  周围世界 - 行业或者国际通讯发生了什么活动;有什么机会;是否有有趣的事情可以激励或者尝试一下;

  4. 做好准备

  打包和准备 - 打印准备会议材料;阅读资料;

  人物 - 关键性的人物;

  注意力管理- 什么时间是主动性的最中意集中;做什么有助于减少阻力;

  5。 提出问题

  专注

  决断力

  健康和健身;

  关系;

  兴趣

  幸福

  《高效忍者》读后感(二):事情总是做不完?你缺的不是时间,而是注意力

  你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情况:每天都很忙,可是事情总是忙不完,感觉实在太累了。比如下午,你就开了一下会,没想到就已经四点了。你发现还有很多邮件要回复,还有很多资料要整理。 面对一堆未处理的任务,你总是抱怨时间太少,事情太多了。其实你缺少的并不是时间,而是注意力。 正如英国高效培训师格雷厄姆.阿尔科特所说的:注意力就是你持有的货币,我们常常不缺时间,却缺乏注意力,谨慎使用这种货币,因为它是实质上最有价值。 回想一下,你工作的时候是不是这样的状态:开完会之后,知道要抓紧时间把资料整理完,把要回复的邮件都回复掉,可是你却不自觉地发呆。总感觉很疲倦,想睡觉。其实这是很正常的。那是因为前面的事情你花掉太多注意力了,现在没办法集中精神再去做事情了。 注意力好比金钱,越花越少,你在一件事情上用去80%的注意力,那么你也就剩下20%的注意力了,这时候做起事情来也就没有那么高效率了。 因此有效管理注意力能够为我们创造轻松高产的工作劲头,增强控制感,减少压力。那么我们该如何管理自己的注意力。格雷厄姆.阿尔科特在《高效忍着》一书中就给我们提供了实用性建议。 一、根据注意力水平安排工作 格雷厄姆.阿尔科特在《高效忍着》一书中提到注意力可以大致分为三个类型:主动型注意力、积极行注意力、不积极行注意力。 主动型注意力能使我们全神贯注,而且非常机警,随时能做出重大决定或者处理疑难任务,从而达到最佳工作状态。 积极行注意力能够使我们积极投入到工作当中,但是这种工作劲头也很容易消退,而我们也容易分心。 不积极行注意力指的就是精力不足,注意力有限,没有办法处理更多更复杂的工作。 了解了注意力的不同类型之后,我们就需要根据自己的注意力水平进行工作的安排,这样才能使自己减少压力,真正高效工作。 主动型注意力最稀缺,最宝贵的,因此我们把特别困难但也特别的工作留到主动注意力期间完成。比如项目策划、关键决策等等。 对于一些比较紧张但是也比较容易完成的任务留到积极注意力期间去做,比如为了某一项目决策搜集信息等。 而对于一些简单枯燥也不是那么重要的事情,可以留到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下去的时候再去做,比如打印、整理文件夹等等。 每个人都注意力都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面,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事半功倍。 二、保护注意力不被打扰 我们都知道注意力宝贵,但时常还是会被一些事物所干扰,无法集中注意力。格雷厄姆.阿尔科特认为干扰通常可以分为内在和外在干扰。而内在干扰是我们所要面对的最大干扰。 那么我们如何避免干扰,保护注意力呢?现在我们先来说一说如何避免内在干扰。 1、想要解决问题,就要先知道问题在哪 如果我们想要保护注意力不会被打扰的话,那就要先清楚自己会被什么事情所干扰。在《高效忍者》一书中,格雷厄姆.阿尔科特就列出了自己可能被干扰的事情来。比如和同事闲聊;上网搜索或购物等等。根据格雷厄姆.阿尔科特列出的这些事项,你可以进行对比排除,看看自己是否有被这些事情干扰着。 2、根据自身问题寻找解决策略 找到你自身存在的问题之后,就要对症下药。比如你总喜欢在工作前刷刷微博、逛逛淘宝,那么你就可以适时戒网,也就是在自己注意力最集中的阶段把网络断掉,专心处理工作,等到自己处于不积极型注意力区间时再打开网络,看看新闻,聊会天,休息一下。 说完如何避免内在干扰之后,我们再来说一说如何避免外来的干扰。 格雷厄姆.阿尔科特说:“应对内在干扰像是一门学科,而应对他人的打断则像是一门艺术,最重要的是你的敏捷度、技巧性以及常常需要做些美化的果断与坚决。” 有时候拒绝别人可能会伤了两个人的情谊,所以这时候想要避免他人的打扰,那还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 那么如何在避免他人打扰和不伤情谊之间做出一个平衡呢?格雷厄姆.阿尔科特认为可以设置一个防干扰的明显标志。在《高效忍者》中,他就列举了这样一个案例: 埃琳娜适办公室里的红人,很多同事都喜欢找她问问题,这就很容易打断她的工作进程。因此在她需要集中注意力工作时,她就会在桌子上放一个小陶瓷猫。只要这只猫一出现,大家就不会找她问问题,让她专心工作。 三、通过提高大脑效能,延长注意力集中时间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不过我们还是通过一些方法来培养良好的习惯,让大脑更健康快乐,从而延长注意力时间。 首先我们可以从外在方面入手,也就是说当我们感觉倦了,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看到的东西,改变工作内容以及改变环境氛围来促使大脑增加一点积极型注意力。 比如你在写一篇很长的报告,那么你可以每半个小时换一次地方。除此之外,你也可以先花半个小时写这个报告,然后花半个做其他事情,也就是在不同工作内容中转换,防止自己厌倦。当然你也可以写上半个小时,就先停下来喝杯水或者站起来走走等,让自己休息一下再继续。 前面说的改变看到的东西、改变工作内容以及工作环境只是权宜之计,格雷厄姆.阿尔科特认为提高注意力还是需要从饮食、体育锻炼、冥想这三个方式入手。格雷厄姆.阿尔科特把这三种方式称为提高注意力水平的黄金三件套。他认为锻炼大脑就像锻炼肌肉一样,而大脑与整体的健康息息相关。所以要想提高注意力一定要确保身心健康。 四、挖掘新的注意力资源 注意力十分宝贵,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把注意力更加充分利用起来呢?也就是把一些任务合并起来,在某个时间段一起做。比如在散步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来打电话,跟他人沟通;在等车的时候可以阅读电子文件等等。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注意是我们心灵的惟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网络的发展,我们能接触到的东西也越来越多,而这也意外着我们会面临更多的诱惑和干扰,我们的注意力也会被很多事情分散出去。如果我们想要高效完成任务,那么管理注意力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高效忍者》读后感(三):比金钱稀缺是时间,比时间稀缺的是注意力

慢慢来比较快

  你会不会有这样的感觉,工作多到做不完,说好的八小时,硬生生的变成了996甚至是007,你是不是觉得,应该加强时间管理。

  于是,市面上成百上千,时间管理的书籍进入了你的视野,这些书籍对时间管理的总结十分精辟,言之凿凿,堪称完美。

  但是,你发现这并没有什么卵用,该加的班一点都没有少加,你依然觉得时间不够用,你依然焦虑。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这本《高效忍者》 ,探讨的就是这个问题。

  它的作者是高效培训师和社会企业家格雷厄姆?阿尔克特,他认为,时间管理是个过时的概念,因为时间就那么多,而是事情是做不完的,我们真正应该管理的是注意力。

01 注意力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

  假如,你是某工厂的一名工人,你的工作内容是在传送带的一端,将生产出来的产品上贴上一个标签,证明这是一个合格的产品。

  盒子从传送带上传到你的面前,你必须马上将标签贴上,如果传送得快,你就贴得快一些,如果传送得慢,那就是贴得慢一些。

  所以,你不会有拖延的感觉,你的一切行动,都是由传送带的速率决定的,如果传送带上暂时没有盒子,你还可以打个盹,这并不影响你的工作效率。

  但是,如果你是一名知识型工作者,事情就没有贴标签这么简单了,你的任务非常多,往往是一件还没有完成,另外一件又有另外一件,中间还要配合着开会和回复微信内容。

  一天结束的时候,你发现还有很多任务没有完成,你很想去把剩下的工作做完,但是你发现你要么走神,要么发呆,工作很难推进。

  你总是认为,这是因为没有时间的原因,可格雷厄姆?阿尔克特说,并不是时间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注意力被耗尽了,没办法集中,所以才会出现发呆和走神。

  注意力是有限的,它和金钱一样,只会越花越少。

  在《高效忍者》一书中,将注意力分为了主动型、积极型和不积极型三种。

主动型注意力:全神贯注,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积极型注意力:能投入工作,但是容易分心。不积极型注意力:很难集中注意力,无法投入工作。

  如果开会和回复微信占用了你80%的注意力,那你就只剩下20% ,这20%的注意力,可能让你完成一件比较简单的任务,但是处理更复杂的任务,你就会处在原地打转的尴尬境地。

  知识性工作者的工作内容包含了“老板”和“员工”双重身份。

决定做什么工作?如何做?(老板模式)执行具体工作,处理杂乱的信息(员工模式)

  在“老板”模式下,就需要主动型的注意力才能完成工作,比如花一周的时间思考解决方案,解决潜在难题。

  在“员工”模式下,可以使用积极型注意力,甚至是不积极型注意力,比如方案的实施是打几通电话,发几封邮件或者做些研究。

  亨利?福特说,最难不过是思考,可能正因为如此,热衷于思考的人少之又少。

02从内保持注意力不被打扰

  刚坐下来开始思考解决方案,才有一点眉目,你发现上司离开了办公室,这时候你的内心开始躁动起来。

  你只是一名小小的职员,没必要如此努力,趁着上司不在,应该先去泡一杯咖啡,然后再和新来的美女同事聊两句,她是那么漂亮,声音是那么甜美。

  注意力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溜走,等你重新回到座位的时候,你发现已经没办法思考解决方案了,因为你的注意力被消耗了。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和自我的干扰做斗争,好像其他的事情,就是比现在做的事情更有意思。

  自身干扰无处不在,但不是没有办法,以下三个小技巧就能有效的解决自身干扰。

  第一:适时的断网。

  不得不承认,网络是个好东西,但是同时,网络也是“罪恶”的,它收割起注意力来,简直是惨绝人寰。

  特别是现在的短视频,看似只有十几秒,但是一旦开始,不把注意力收割干净,是不会关闭短视频软件的。

  即便不刷短视频,我们也很容易陷入到社交媒体、名人八卦和网络文章中无法自拔。

  所以,适时的断网很有必要,当我们需要网络为我们服务的时候,就打开它,当网络要是收割我们注意力的时候,则关闭它。

  做网络的主人,不要做网络的奴隶!

  第二:选择性忽视。

  锤子科技的创始人罗永浩说,遇到合适的衣服,通常都是买一打回去,穿脏一套就换另一套,因为在不同之间衣服纠结,会浪费脑力。

  脑白金的老板史玉柱也有同样的穿衣哲学,他不论在什么场合,永远都是一身红衣服加白裤子,其目的,也是为了节省脑力。

  这就是选择性忽视,不要为一些不值得的事情浪费注意力,比如阅读报纸和门户网站的信息。

  第三:选择有价值的服务

  现在的信息纷繁复杂,如果我们事事亲力亲为,成本极高,收益还小,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购买一些有价值的服务,这些服务会甄别出有意义的信息为我们所用。

  比如,现在非常火的听书栏目,用大概20分钟的时间概述一本书的精华,如果觉得这本书是有趣的,或是有帮助的,那再去阅读全书,这样就节省了大量的注意力。

03 从外保持注意力不被打扰

  人是群体性的,没有谁能够离开群体而活,我们在群体中获得温暖和帮助的同时,群体可能也会对我们造成干扰。

  以下三个小技巧,让你保持注意力,避免群体干扰。

  第一:推掉大部分会议

  事实上,绝大部分会议,是没必要参加的,特别是那些与你的项目或是职责没有直接关系的会议,去了也是在冗长的无聊中度过。

  格雷厄姆?阿尔克特说,浪费整个早上为别人的工作提供建议,是一种奢侈且非常愚蠢的行为,是对你宝贵主动型注意力的亵渎。

  第二:不接电话,不回复微信

  这样做,你或许会觉得不近人情,你的朋友和家人可能会接受不了,但是没关系,时间长了,他们慢慢就会接受你的行为习惯。

  事实上,很多大咖都有这样的习惯,微信和电话集中处理,而不是来一个接一个,因为频繁的电话和微信,堪称注意力杀手。

  第三:设置一个明显防干扰标志

  格雷厄姆?阿尔克特的防干扰标志是一块白板,当他放置起这块白板的时候,就表示需要主动型注意力,其他人就会避免打扰他。

  我们在工作中也可以这样,可以放置一样标志性的物件,表示你不希望被打扰到,最受欢迎的或许是耳机了,既能隔绝嘈杂的声音,又能起到防干扰标志的作用。

  注意力是这个时代最宝贵的资源,得到APP的创始人罗振宇说,所有产品的竞争,说到底,都是用户注意力的竞争。

  为此,他还提出了国民总时间的概念,就是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一段时间之内,可以选择用来读书,可以用来看电影,可以用来聊天,也可以用来工作,但是,只能选择做其中的一样。

  所以,请务必保护好你注意力,把它用在刀刃上。

  《高效忍者》读后感(四):高效工作,靠的不是时间管理和自律,更不是加班,而是这几项能力

  “效率低”是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

  似乎永远做不完的工作、没完没了的加班、充满了无意义讨论的会议……

  许多讲到提高工作的书籍、文章,都会强调“时间管理”。

  有些公司,甚至要求员工记录工作日每项工作所用的时间,以便发现是哪些无效动作导致了时间浪费、效率低下。结果呢?21点之前回不了家的情况更严重啦!

  《高效忍者;压力小、效率高、不糟心的工作艺术》中提到:

  时间管理是个过时的概念。

  高超的注意力管理能力才是通往高效的新钥匙。

  《高效忍者》这本书,指导知识工作者正确合理地管理、利用注意力,建立高效的工作模型,从而重新获得工作中的掌控感,确保每天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完成最重要的事情,实现“聪明地工作”。

  这本书的作者格雷厄姆·阿尔科特,在“高效工作”方面,很有发言权。他是一名高效培训师,创办了个人效率培训组织“Think Productive”,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荷兰都设有分部,与英国政府内阁、英国国民信托组织、葛兰素史克等知名机构、企业、大学都进行过合作。

  一、根据注意力水平安排工作

  作者格雷厄姆把注意力分为三种:

  主动型注意力:不仅能全神贯注,而且非常机警,会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这个时段,最适合处理艰难的工作、大量决策性、需要全力做好的工作。同时,要确保自己的思考都是在主动型注意力期间完成的,做好预测和规划。

  积极型注意力:能够投入到工作当中,能够完成任务,但工作劲头容易消退,容易分心。这个时段,不适合决策、思考,但适合用来做执行性、操作性的工作。这就要求你在主动型注意力期间,已经做好了规划。

  不积极型注意力:没剩多少脑力来处理复杂艰难的工作了,这个时候适合做的是处理简单的,不需要决策的、较为机械的工作。

  每个人的注意力时段都是不同的。比如,有人是晨起型的,一天中精力最旺盛、主动型注意力出现的时间是早上,而有的人则是在夜深人静时才会感到精力充沛。

  每天的主动型注意力有多少呢?

  比想象中的少,作者说,对他来说,周一~周四每天2~3个小时,周五只有1.5~2个小时。

  二、保护注意力不被打扰,专心致志

  不时闪出来的微信消息、同事的闲聊、社交网络上的信息流、朋友圈的更新、最新社会新闻……能干扰我们的实在太多了。

  我们的大脑被迫塞进一大堆碎片信息,状态被分割得支离破碎,甚至,当我们长期处于习这种模式下,会再也难以做到“专注”——因为再也“坐不住了”。

  如何做到专注?

  适当断网,选择性忽视信息。

  网络是个好朋友,但也是杀时间的重要手段。当你需要专注时,关掉微信,静音掉手机,尽量屏蔽掉外界干扰。

  不急着去回复信息,而是专注在工作上,每1个小时,起来休息一次、活动一下,这时,集中处理之前的消息。

  有意识地发现自己的逃避策略

  大脑有时候会耍个小聪明,逃避掉一些压力,避开枯燥、没有挑战性或缺乏成就感的工作。

  比如,在写工作报告和收拾桌子之间,大脑可能更倾向于后者,拖延也由此而来。

  《高效忍者》这本书中,列举了常见的逃避策略:

  收拾房间;收拾桌子;吃零食;上网搜索或购物;和同事闲聊;刷社交网络;听音频;鼓捣新的软件;在论坛或者小组里和别人讨论;做轻松有趣的工作,而不是现在真正需要做的……

  拖延症的根源就在这里。

  看起来似乎也能安慰自己“虽然报告没完成,但也做了一些事情”,但实际上,这些都可以用最少的注意力完成,如果在主动注意力时间做这些,是极大的浪费。

  对于并非有你组织发起的会议,能推则推。

  “开会尤其能让你把时间花在对别人而不是对自己重要的事情上。”

  组织会议的人会关心是否浪费了你的时间和注意力吗?不,他们更关心关注自己的目标是否完成。

  形成专注的工作小习惯

  避免碎片式的对话,把需要处理的信息,理清结构和逻辑,一次性写明白,节省时间和精力。

  设置固定的时间点(比如每小时一次)回复信息,一次回复完,相信我,身为社畜,需要我们第一时间处理的消息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

  在某几个固定的时间点,检查所有信息,并一次性彻底回复。

  勇于拒绝——当你正处于高产的主动型注意力期间,而此时有人在关键时刻打断你,直接说礼貌地说“不”就好,比如“不好意思,我1小时后再回复你”,不要为了别人不合时宜的问题立即放下你正在做的事情。

  三、建立高效工作模型

  如果时间管理技巧已经不再适用,那么对我们来说,面对众多的工作项目、任务,和需要处理的大量信息,有效的方式是什么?

  《高效忍者》提出了大幅度提升工作掌控感的工作模型:

  CORD高效模型

  这个模型包括四个阶段:收集、整理、回顾、执行。

  四个阶段从头到尾一气呵成,让工作变得轻松而高效。

  接下里具体说一说这四个阶段。

  收集什么?

  所有的信息、想法、和同事讨论时确定的行动、文案、社交网络提示,等等。也就是说,把所以你想做的、需要做的,通通收集到一起。

  但在这个阶段,不做分析、判断、时间安排、任务分配,因为这些是要放到下一阶段的的任务,这个阶段只是“收集”。

  开始整理

  整理阶段,需要的是思考决策。

  这个时候,可以采用书中提供的三个层次的清单:项目清单、主要行动清单、日常待办清单。

  项目清单不必非常具体,甚至可以简单地分为家庭、工作,或者工作中的不同项目,这个层次关注的是战略层面的情况。

  主要行动清单,每个项目中目前可以实施的行动都应该包括在内。而且,每一个行动的下一个行动,都需要明确。这一层次,最重要的是“具体可实施”,绕开不确定性。比如,“给Amy打电话,告诉他有关会议场地的建议”,而不是在清单上写“联系Amy”。

  两分钟法则:你觉得任何能或可能在两分钟之内完成或推进的事情,都应该立即处理,不应该加到主要行动清单里。

  日常待办清单:也就是我们常用的“今天要做的事情”。很多人会觉得,有这个清单就足够了,但是如果没有前两个层次,特别是“主要行动清单”做参考,我们往往只会去做最紧急的那事情,现在日常的工作处理中,忘记更重要的规划。

  回顾和执行

  回顾阶段其实是检查阶段,核对正在做的事情和想做的事情,是否方向一致。当你笃定正在做的正是你想做的、应该做的,已经赢过了90%的人。

  进入执行阶段,就可以运用前面的各种注意力分配技巧,高效而专注地完成工作任务。

  这个模型最重要的一点,是把“思考”和“操作”分开,有效减少“焦虑”“怀疑”带来的内耗,让工作有条不紊地高效实施。

  知道了如何高效工作,就能达到轻松、高效、充满掌控感的的效果吗?

  不好意思,答案是否定的。

  《高效忍者》的作者格雷厄姆坚信,“真正让我们实现高效的秘诀,也是执行技巧中最佳的一个,就是做喜欢做的事,不要在自己讨厌的岗位上耗太长时间”。

  更重要的是:空谈是没有用的,只有行动才能创造价值。

  《高效忍者》读后感(五):还在当工作的奴隶?忍者教你3招,从容掌控工作生活节奏不是难事

  最近有些焦头烂额,工作日加班不说,还要搭上六日休息时间。原因一是旧工作没干完,又来了新任务。

  二是舅妈来电话说,她的农村土地跟别人有了纠纷,让我帮她厘清情况,好好写个申诉材料,她要向上级管理部门反映,争取应得利益。

  三是自己正在参加头条写作训练营培训,老师要求限时限量完成作业,任务压力不小。

  大小事情缠在一起,令我分身无术,件件开头,件件无法专注,干着这事想那事,摊在面前的全是半拉子工程。感觉自己像个奴隶,各种事务倒成了我的主人,抓狂不已。

  跟读书群里的小伙伴诉苦,有人推荐《高效忍者》这本书,说对我的情况能有帮助。他说我缺乏忍者思维,从这本书中能获得灵感。

  读完果然有收获,困扰我的问题也有了答案:用最省力气的方法完成任务,省下更多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只需要做一个高效忍者。

  《高效忍者》的作者格雷厄姆.阿尔科特之所以写这本书,是当时被大量事情包围,感觉时间不够用,于是开始探索更简单、更有效的做事方法。

  他们的组织Think Productive 自成立以来,与英国和欧洲的多家大型企业、政府机构、慈善机构合作,帮助职场人士消除司空见惯的压力,实现有效工作、轻松生活的目的。

  跟我一起看看,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怎么做。

1、 忍者思维方式有哪些?

  · 身心禅定

  当大量工作摆在面前,要不乱方寸。心急吃不得热豆腐,匆忙之中做的决定往往缺乏理智。

  保持从容淡定,确定你要做的事情尽在掌控中。降低预期要求,不追求完美,只做正确重要的事。

  · 冷静果断

  排除手机、网络、电话等干扰,果断确定哪些事需要投入注意力。巧妙运用二八定律,集中精力和注意力完成工作量只占20%,影响力却占80%的工作。

  · 自我审视

  要对自己的情绪了如指掌,预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心理准备和应对准备。排除大脑中焦虑、害怕、担心等抵触情绪。和自己交谈,倾听他人想法、散步冥想有助于自我审视。

  · 有备无患

  有备无患是身心禅定、冷静果断、自我审视的后方大本营。能量储备充分,备选答案多,才能禅定、冷静果断进行选择。

  有备无患分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两种:

  思想准备就是我们的专注力和精力已经就位。

  物质准备就是要运用好各种软件工具,为我们快速完成工作,节约时间成本。

2、 如何管理你的注意力?

  光有忍者思维还不够,你要专注度十足才行。

  《高效忍者》把注意力分为三种:

  主动型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完成一件事,主动、认真、高效、质优,全程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积极型注意力。能够投入工作,但注意力不稳定,一会儿灵光闪现,一会儿陷入真空,工作干劲时强时弱。

  不积极型注意力。貌似还有注意力,但大脑已经不能承担重要复杂的工作了,无法体现价值。

格雷厄姆.阿尔科特说,注意力就是你持有的货币。我们常常不缺时间,却缺乏注意力。谨慎使用这种货币,因为它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

  如何管理注意力呢?

  管理注意力要从4个方面入手:

  · 根据注意力强弱规划工作

  高效忍者是这样做的:把特别困难的、要求高质量思考的工作留在主动注意力期间完成。

  把时间紧容易做的事情留到积极注意力期间完成。

  把简单枯燥的事情放在不积极注意力期间做,如换墨盒、打印资料、删除邮件,甚至煮杯咖啡等。

  总之,工作要根据注意力对号入座。

  · 保正注意力不被打断或分心

  我们工作中的干扰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自我干扰和他人干扰。

  新媒体时代拒绝手机、网络的干扰需要强大的定力。下面的情景是不是很熟悉?素材已经准备妥当,框架也列好了提纲,就差坐下来写报告,这时,领导去开重要会议了!

  于是,你想放松一下,先看看明星八卦新闻,再浏览下微信有趣段子,随后又跟同事聊了聊热播电影。反正每件事都比写报告有意思。

  高效忍者摆脱自我干扰的方法是:

  拒绝做A工作时,脑海里跳出B工作的新点子,一心不可二用,专注于正在完成的事情。

  集中时间段看信息。固定时间浏览邮箱和手机,集中处理信息,减少浏览频次。

  做真正需要做的事,少用小事躲大事。比如,电话能解决的事,却要和朋友喝两小时咖啡;工作干了一半,忍不住上网浏览;跟同事沟通工作却聊开了娱乐话题。

  了解自己的弱点,养成良好习惯抵御自身干扰。

  高效忍者拒绝外来干扰的方法:

  对没必要的应酬说不。在主动型注意力发挥期间,对没有意义的社交应酬统统回绝。

  应对他人的打断。当集中注意力进行某项工作时,别人在关键时刻打断你,请直接说"不"。继续你的工作,不必为别人的不合事宜打断而内疚。

  · 延长注意力集中时间

  延长注意力时间不是延长工作时间,而是寻找你忽略掉的时间,利用好它们能一举两得。

  难易工作交替进行。类似番茄工作法,每工作一段时间,休息几分钟干点儿轻松小事,有利于大脑主动型注意力集中。

  改变环境,让注意力再次凝聚。换环境的过程中,大脑得到了必要休息,消除了倦怠,会再一次专注工作。

  足够的营养和体育锻炼。身体疲惫会导致专注力、敏锐度、思考能力下降。保持足够的营养和体育锻炼是我们工作生活的加油站。

  · 整合注意力资源

  巧妙利用时间,获得额外专注力,事半功倍的效果会让人满意。看了这本书,我尝试了这种方法,早饭后,一边散步,一边听书,既锻炼了身体又学到了知识。此外,利用等车等人时可以在Kindle上看书,散步休息大脑时,可以打工作电话或听音频讲书。只要留意,一举两得的方法有不少呢。

3、 成为忍者的四大基石是什么?

  格雷厄姆.阿尔科特把忍者的效力,命名为COED模型。Cord在英语中是绳索的意思。《高效忍者》认为,将收集、整理、回顾和执行四个阶段紧密结合起来,结成一条结实、强韧的绳索,能助你高效省劲抵达目的地。

  · 收集

  与奥野宣之的"信息一元化"相似,即将平时的所见所闻,引起焦虑的唠叨,工作中的压力,邮件、手机读到的金句,灵光一现的创意等所有信息,收集或记录在一起,为整理阶段做准备,为实现身心禅定、有备无患打基础。

  · 整理

  整理的目标是边整理信息边思考,并对信息直接作出判断:哪些信息可以应用在目前工作中?

  整理环节需要设置三个清单:

  项目清单:把所有要做的事写在清单上,不必非常详细,它的作用是提醒你总任务有多少。

  主要行动清单:清单中最重要的部分,任务多、变动大,要写清完成地点、投入哪种注意力完成、对象是谁三个要素。

  日常待办清单:即今天需要关注的事情。

  · 回顾

  就是复盘。包括日总结和周复盘。回顾的目的是帮助我们把握工作方向,总结不足,控制专注力和工作进度,更好完成下次任务。

  · 执行

  莎士比亚说,行动胜于雄辩。

  不付诸行动,收集、整理、回顾都失去了意义,也没有体现任何价值。有了创意,立即实现,才是结完绳索的最后一环。

  《高效忍者》是格雷厄姆.阿尔科特五来训练自己和他人高效行事的方法合集。

  学会象忍者一样思考,提高注意力管理能力,克服焦虑、拖延、干扰,形成属于自己的工作模式,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拿到通往高效的钥匙。

  《高效忍者》读后感(六):懒惰使人进步,掌握这8个方法,让你省时省力更高效

图片来自pixabay

  因为不想徒步走太远,所以有了汽车、火车和飞机。

  因为数据计算费脑子,所以有了电子计算机。

  因为懒得做家务,所以有了洗衣机、扫地机器人

  因为懒得做饭,所以有了方便面,虽然现在已经是外卖的天下了。

  我们追求高效,实际上还是为了省时省力,好休息一会或是去做别的事情。

  而在格雷厄姆·阿尔科特的这本《高效忍者:压力小、效率高、不糟心的工作艺术》书里,我get的省心省力的偷懒方法之一,是向他人请教。

  作为一个不好意思、也不太愿意去麻烦别人的人,我碰到问题习惯利用搜索引擎,快捷方便。但格雷厄姆·阿尔科特告诉我们,向他人寻求帮助也可以作为偷懒、高效的一个解题思路。好像有点道理。

  格雷厄姆·阿尔科特认为“时间管理已死,已经不再适用了”。因为信息量的不断增大、工作内容复杂、职责分工并不确切、沟通频率增加,资本主义不断延长我们的劳动时间,996式地压榨我们,事情是做不完的。

  所以我们需要改变方式。

  他的这本《高效忍者》核心在于通过将自己的注意力分配给最重要的事情上来实现高效,他认为“高超的注意力管理能力才是通往高效的新钥匙”,并分享了8种忍者式行为习惯,帮助读者事半功倍。

  虽然书名是“高效忍者”,可能会以为作者是个日本人,但实际上,本书是英国人格雷厄姆·阿尔科特写的。

  格雷厄姆·阿尔科特是一名高效培训师和社会企业家。他创办了Think Productive,一家个人效率培训组织,曾与英国政府内阁、英国国民信托组织、易趣、英国电信、葛兰素史克、布里斯托尔大学等进行过合作。

  相比于以前的一些关于时间、精力管理方面的书籍,这本书和当下的社会人更为相近,我们身处怎样的时代、职场上所受到的种种压力,作者就是一个同辈人或者过来人,在给我们做一个细致的分享。本书图文并茂,给出了很多实操性较强的建议。

一、选择注意力

  我们的注意力可以分为:

主动型注意力;积极型注意力;不积极型注意力。《高效忍者》

  现代工作不是流水线作业,工作中,我们必须做出自己的判断及相应的处理。这就需要注意力。我们得开启老板模式,去思考什么是自己需要集中精力去解决的大问题,什么是无关紧要可以稍后再做的,或者什么是他人可以代劳的。

  1.我们应当针对不同注意力,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时间来完成工作和学习。可以通过观察一段时间,知道自己的注意力时刻表,何时高效专注,从而在相应时间合理安排。

  2.保护注意力不被打扰,避免内外部打断。番茄工作法里分享了很细致的方法,比如突发的灵感,先记录下来过后再处理;排除一切干扰,拒绝电话和信息,直到番茄钟的结束;必须学会学自己和他人说“不”。

  3.通过提高大脑效能,延长注意力的集中时间。包括喝水、少吃多餐、定时吃早饭、吃健康的食品、合理摄入咖啡因、尽量不喝甜味和功能饮料、充足睡眠、锻炼等。

  4.挖掘新的“注意力资源”,即完成可以合并的任务。如通勤时间打电话听书、排队时阅读背单词等。

二、八大忍者式思维

  在格雷厄姆·阿尔科特看来,要想实现高效,我们可以学习忍者精神。

《忍者神龟》

  1.身心禅定

  凡事预则立。我们可以通过计划、清单等方式来存在信息并提醒自己,并通过做好充足的准备,以平稳的心态去完成任务。

  2.另辟蹊径

  当下我们有太多的规则要遵守,但有时候,我们必须打破规则,我们可以吸取其他行业的经验,寻求他人的帮助。我们要敢于在正确的时候站出来。

  3.冷静果断

  根据二八定律和影响力思维,我们不必要勤勤恳恳完成每项工作,选择集中精力将boss更为在意的工作完成得更好一些,才是加分项。我们必须冷静果断地选择自己的任务。

  4.机敏灵活

  为了保证有条理地轻装上阵,学会超前规划,也要充分利用主动注意力,灵活安排任务。要培养察觉机会的敏锐性,搭建自己的关系网。

  5.善用武器

  现如今,我们有很多好用乘手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思维导图、番茄钟、清单等诸多应用,我们可以从中去找到适合自己的。

  我们也可以向工作、行业中的前辈、大佬积极学习,模仿他们的行为、思考方式,提高自己的决策力。

  6.自我审视

  对于工作和学习,谁都会有抵触情绪,我们必须学会感知并处理自己的抵触情绪,提前预防或是尽早处理、分散注意力,冥想也会有帮助。

  7.神秘莫测

  通过事先计划准备和定期复盘,梳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让自己变得有条理性,安静低调地行事。而面对他人的请求,学会“人间蒸发”,像是工作的时候设置成离开状态,或者是“借力”,将他人帮忙。

  8.有备无患

  提前做好体力、物质、思想上的准备,从而有备无患。但,也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狠。

  作者虽然列举了八点,但实际上还有一点:忍者不是超人。

  “我们可以追求完美,然后失败”,换言之,我们得接受85分的成绩,是在一个可控的良好范围内的,我们可以继续努力。不是没有得100分,天就塌下来了。

三、利用CORD高效模型

  CORD模型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加高效。

图片来自pixabay

  1.CORD-收集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可以收集记录自己的想法、清单、思路、自查问题、思考工具等,并将它们视作我们的第二大脑,完全信任它们,过后直接按照第二大脑的记录完成。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处理信息和准备,保持思路清晰,做到有备无患。

  最好尽量只使用一个收集点,不然过后就会忘记。我之前就有很多收集点,比如一开始在周记本上记录看过的影剧书,后来因为每天都需要用电脑,就用Excel记录。收集素材也是,Word、Excel还有印象笔记上都有,还是得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要不断摸索。

  2.CORD-整理

  格雷厄姆·阿尔科特建议将收集的信息分为:项目清单、主要行动清单、日常待办清单和等待清单。我们可以从中选择任务,并尽可能的去完成,首选是否可以他人完成,这样能提高效率。这些清单帮助我们计划时间和调整优先级,做到直接决策,省时省力。

  清单确实是个好东西,希望大家都能拥有。不过个人认为,还是能精简就精简,太多了容易杂乱,或者慢慢进阶这些分类更为细致的清单。

  3.CORD-回顾

  创造时间和空间,通过日检查表和周检查表(书中有可供参考的模板),学会定期复盘,重新排列优先级,制定计划,更新自己的策略和行动,这样可以帮助我们保持灵活,不断思考,并积极主动地去改进,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做好准备。

  4.CORD-执行

  通过区分自己的不同注意力,安排任务;并且“用侯世达定律提醒自己少做承诺,用帕金森定律鼓励自己不做完美主义者,勇于改变明确界限和时间限制,用帕累托法则给事情划重点。”果断选择自己要做的事情,找到最快最容易最有效的工作方法,拒绝拖延,完成第二大脑记录的工作。

  (注:

  侯世达定律:做事要花费的时间要比我们的预期长两倍。

  帕金森定律:只要还有时间,工作就会膨胀,直至占用所有时间。

  帕累托法则:最重要的事物只占约20%,其余80%则是次要的。)

  确实,格雷厄姆·阿尔科特的这本《高效忍者:压力小、效率高、不糟心的工作艺术》核心思路就是省事省时,合理分配自己的有限资源——注意力,同时还要注意引入和利用其他辅助资源,如向他人请教、和他人合作等,从而获得帮助,最大程度节省自己的无用功去摸索。我一直觉得时间管理是个人的事情,是自己怎么安排,但是作者分享的这一点,确实有一些启发。

  希望通过这些方法,让我们能够更高效,更好地拥有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懒惰和解,并且以之为动力,不断进步,也很好。也许,懒惰真的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高效忍者》读后感(七):高效培训师告诉你:拥有忍者思维,聪明工作,拒绝精疲力尽

  闺蜜跟我说她最近又长胖了,怀疑是过劳肥,因为很长一段时间里,她天天都在忙着工作忙着加班,晚上加班周末也要加班,每天都是在处理那些老板交代她的工作,比如说会议资料啊,销售报表啊,我笑她一个会计人员什么都要做。她说主要是大家的工作都做不完,所以也没有分得特别清楚。我想她要是有看到《高效忍者》这本书,一定会学习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

  《高效忍者》是作者凝聚了自己5年的训练自己与他人的劳动成果,帮助大家更高效地处理工作上的事情,几乎就是一本方法论。他让我们明白拥有哪些特点才能算得上高效忍者,帮助我们高效工作的CORD模型,还有开会要有最大价值的四二四注意力法则。

  本书作者,格雷厄姆·阿尔科特是一名高效培训师,主要研究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他创办了一家关于效率培训的机构,叫做Think Productive,目前这家机构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来都有分部,并且还和一些知名的企业有过合作。

一、具备这些特点,你我都可以成为高效忍者

  高效忍者与传统“忍者”的定义不同,它指的不是日本特殊职业的忍者,而是在工作上自我管理的大师。在作者格雷厄姆看来,只要我们学会这些忍者式思维,一样可以成为职场上的高效忍者。作者列举了八大忍者式思维,其中排在忍者式思维榜首的就是身心禅定,特别是现在信息超载的情况下,我们更加要淡定从容且理智地来处理这些问题,而不是面对一大堆问题时一拍大腿就做出某个可能让我们后悔的决定。当然,忍者式思维是一种方式,而不是具体的方法,所以我们还要学习如何来运用相应的方法,以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二、进行注意力的管理的四个方面

  前几天跟我公司一位资深的同事去吃饭的时候,他突然问了我一个问题:“如果要你用6个字来描述你现在的工作阶段,你会用什么词?”我想,每天的工作那么多,这哪能用6个字就说出来的呢,于时我说我想不出来,这位老前辈笑着说:“计划,执行,反馈。你想想我们的工作是不是主要就是围绕着这6个字开展的?”我猛点头:“对对对!”暗暗佩服前辈。《高效忍者》这本书也跟我们说了类似的四个工作阶段,而且还推荐了一个在工作阶段中可以使用的工具——CORD模型。

  格雷厄姆认为,在工作过程中信息流会经过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分别是:

  1.收集(Capture & Collect)

  2.整理(Organize)

  3.回顾(Review)

  4.实施(Do)

  作者告诉我们,这四个阶段体现的是重要的四个工作习惯,四个阶段从头到尾一气呵成,掌握好了每一步,我们的工作就是一条拧不断的绳索。

  (1)收集阶段

  要把我们脑海中掠过的想法都捕捉起来,把这些模糊的想法变成一个个具体的思考从而发展成行动,这就是收集想法的价值所在。除了收集想法,还要收集唠叨,在《高效忍者》这本书里指的唠叨是让人压抑或是焦虑的小想法。比如你在与朋友聚会时还想着周一要交的方案还未完成,这种唠叨只会让你充满焦虑,而且对你的工作也起不到作用,反而让影响你聚会的质量。

  对于这种情况,作者建议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工具把它们都收集起来,比如记在手机自带的备忘录里,或者是最简单的笔和纸。先收集再统一处理,收集的场景包括与老板的对话、会议、社交媒体等等。

  (2)整理阶段

  整理阶段主要是借助清单的力量来协助我们的工作进度,让我们可以清晰知道自己在什么时间段可以做什么事情。前面我们说到忍者的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就是身心禅定,为什么可以做到身心禅定?正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应该做的工作,因此才能在工作过程中从容不迫,对工作充满了掌控感。

  按照不同的任务层次,作者格雷厄姆设置了三个任务清单。其中最高层次的就是项目清单。这是一个能让我们对项目进行追踪的清单,项目清单主要有助于我们明确项目的内容,这是一个推动我们前进的战略层面清单,让我们对工作的大方向有把握。

  第二个是主要行动清单,顾名思义,就是要将我们清单上的任务落地实施的辅助工具,它是对我们下一步具体行动的指导,所以那些无法马上付诸行动的任务,就要不要列入这张清单里面了,例如年底的经销商会议,离现在还有4个月时间,而此时会议场地与时间都还没有确定,这个时候你就别急着邀请与会的人员。

  第三个是日常待办清单。作者做了一形象的比喻,他把我们第二个主要行动清单想象成是一个衣橱,而我们的日常待办事项就是当天要穿的衣服,也就是说这个就是每天必须的要完成的工作事项。能达到扫一眼就知道当天的重要任务是哪些,这就是做为一名高效忍者的重要品质。

  (3)回顾阶段

  在这个阶段,主要构建2个检查表就可以,一个是周检查表,另一个是日检查表。这两张表主要是对前面的行动展开的回顾与思考,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做日检查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大约5分钟的时间来为当天的行动清单做思考,比如为当天的任务进行重要排序,在每天工作开始之前做到胸有成竹,这是一个有利于高效工作的习惯。

  周检查表则是对上一阶段工作的反思和为下一阶段做计划。作者建议要单独拿出1-2小时来做这件事情,专注的思考可以让我们保证未来一周更高产。

  (4)执行阶段

  在执行阶段,为避免干扰,格雷厄姆跟我们分享了三个执行的习惯。

  首先,是注意力管理,说白了也就是提高自己的专注度,最最重要的就是保护自己的注意力不被别人打断。因为一旦打断了,我们将很难重新进入到原先的状态,可能要花上更多的时间。比如我们要写一篇文章,最好一口气写完,而不要分成几次,因为每一次被打断再重新写,你又要回顾之前写的是什么,除了时间还要投入加倍的精力,严重影响效率。

  其次,是决策原则。当中有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帕累托法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二八法则。这条法则运用到工作中的话就是在提醒我们,不要在工作中陷入了80%的低效工作中,如调整字体的大小,调整excle的格式,这些并不能给我们带真正意义上的价值,因此要摆脱这些无效的工作,专注于那些能带来20%价值的工作。

  还有一个是帕金森定律,它指出只要还有时间,工作就会膨胀,直到占用所有的时间。所以为什么现在好多人都说自己有很严重的拖延症,也是这个原因。我有一些写稿的小伙伴也是这样子, 不到最后一刻都不开始写,还常常用“截止时间是第一生产力”来调侃自己。作者建议我们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考虑的是,哪怕只有一个小时,那20%的有价值的内容也应该短时间内搞定,而不要刻意去追求所谓的完美。

  最后,是具体的执行技巧。作者发明了一个叫做“能量小时”的概念,它是用来防止自己逃避某个重要的活动。也就是说拿出自己注意力最集中的那段时间,可以是一个小时,来处理自己不敢开始的工作。例如我那些写稿的小伙伴,完全可以在早上起床后的一个小时内把稿子大纲写出来,如果他们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段是晚上,那也可以换成是晚上,反正就是可以让自己深入到工作当中去的时间段。作者告诉我们:

“能量小时能够让你找到要坚持的东西,不断壮大自己,把有意识的选择内化成无意识的习惯,最终实现目标。”三、四二四注意力法则

  《高效忍者》告诉我们,好的会议是一次旅行,让大家积极地参与会议的讨论、协商任务的具体事宜。那应该如何让会议充分发挥作用呢?作者跟我们介绍了一个非常有效的会议原则——四二四注意力法则。

  四二四法则指的是:首先把40%的注意力放在会前准备上,开会前就已经把每件事都安排妥当了;接着把20%的注意力放在开会上;最后再把40%的注意力放在处理后续事情上。

  会议之前就需要把40%的注意力都用在准备上。如果想要最大限度让会议发挥作用,就必须遵循这个法则,因为作为一名管理者,我们都非常注重投入产出比,也就是希望获得最高的回报,包括开会也是一样,我们希望会议结束后事情可以顺利完成。会议前的准备阶段,除了打印相关材料,我们还要关注会议的主题与背景,更要提前准备好决策,比如跟团队成员说明:“这个月每个人都要开发5个新客户。”

  20%的注意力在开会上。为保证会议的成效,在开场时就需要让大家都感到补重视,让人舒服的方法就是眼神接触,多跟参加会议的人员沟通,多说几句话,使他们融入这个会议里。在开会过程中就要鼓励大家目前存在什么问题,比如工作进度卡在哪个位置?需要什么样的支持?等等,总之就是要鼓励大家各抒已见,多沟通多交流,这才是会议的目的。

  40%的注意力负责后续的跟进。如果开完会之后没有相关的行动,那这个会议就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除了督促大家行动,不仅要设置一个截止日期,避免工作毫无进展的情况;更要对工作的内容进行量化,使工作清晰有条理,更能让大家知道工作的进度,而且假设某个地方出现问题,也可以尽早采取措施补救。

  很多人在职场困惑多时,依然找不到好的方法,而如果我们想迈出改变现状的那一步,《高效忍者》就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工具,也许有些人觉得这些都是常识,但是没有使用、没有受益之前,我们依然不是一名高效忍者。只有学会了这些高效忍者的行为习惯,形成自己的工作动力,才同等于拥有了一套提高效率的系统,提高效率的同时还减轻了压力,对于身在职场并向上攀升的我们来说,真的是无往不利。

  《高效忍者》读后感(八):八大忍者思维模式:让你的生活更加从容,让突发事件不再那么可怕

  忙碌未必等于实干。所有工作的目标都是产出产品或有所成就。无论是哪一种都需要未雨绸缪,讲究章法,有计划,有智慧,目标明确,踏实肯干。有时候你看似在做,却并没有做。

  ---托马斯·爱迪生

  对于时间管理一直都无法做到想要的效果,明明计划好每天的待办事项,到了晚上总结时总会有一些事情没有完成,回顾逝去的一天总是在忙碌中度过,问题出在哪里了?相信在做时间管理的你也有此类烦恼吧!

  一直在摸索时间管理的诀窍,却始终不得要领,直到前两天读了高效培训师和社会企业家格雷厄姆·阿尔科特所著的《高效忍者:压力小、效率高、不糟心的工作艺术》才了解到问题的根源。原来时间管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已经不再适用,完美的时间计划在遇到随时冒出的各种信息轰炸显得那么无力。

  如何让自己能在同事中脱颖而出呢?格雷厄姆·阿尔科特提出注意力管理的重要性。

  我们是否会有如此经历:同样的事情在不同的时间段,所用的时长有很大的差别。经常在处理文件时,被接受到各种信息的提示音所吸引,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那是因为我们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它就像我们口袋里的人民币,我们常常不缺时间缺少的是注意力。

  时间 适度的集中和专注=完成

  以上公式中不难发现在时间的基础上,注意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时间段注意力是有区别的,在《高效忍者》中格雷厄姆·阿尔科特引用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一个小故事:

  一名老师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理高效管理的重要性,将一个广口瓶中装满大石头,向学生提问瓶子是否装满,在学生认为装满后,打开瓶盖装进一些小石子,再次问学生是否装满,这时候学生的回答开始有了分歧,在又一次将瓶子装满沙子后,老师将水倒入了瓶子中。

  在我们生活中注意力总是被小石子、沙子和水占用,如果想要更好的利用每天的注意力,就需要分清工作日程里的大石头和小石子、沙子和水,合理安排好先后顺序。

  为了更高效的生活我们将注意力分成三种类型:

  主动型注意力

  在主动型注意力期间,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适合做些重要的决定及一些有难度的事项,也就是我们广口瓶中有限的大石头。

  积极型注意力

  这个时间段的注意力还是很集中的只是容易分心,不过合理利用还是可以处理很多事情的,比如说那些小石子。

  不积极型注意力

  此时的你就像临下班时,看着未完成的任务清单纠结又不想动的时刻,其利用价值微乎其微,不过还是可以做些不需要动脑筋的事情,比如打印文件什么的。

  既然注意力是有限的,我们是否有办法让有限的注意力适当的延长呢?

  延长注意力的方法

  长时间面对电脑屏幕,总会感觉眼睛不舒服,但在更改字体或者背景色彩你会发现眼疲劳有所缓解,这个方法可以让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更长久一些。

  在持续搬一块大石头时,发现这块大石头需要耗费很多心力,于是有了不耐烦的感觉,此时可以考虑一下是否将这块大石头分解成小石子,会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完成任务。当然也可以将这个任务先放下进行下一个任务会改善你的注意力,只是这样改变工作的内容虽然对持续注意力有帮助,但每个任务重启都需要时间,这时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工具缩短重启时间。

  虽然我的工作场所成天见不到阳光,所有的绿植都无法成活,我还是会在办公桌上放一个小花瓶,在家里带些水培的绿植,哪怕它在我的办公桌上停留不了几天。也就是想在疲劳之余接触些绿色植物,缓解大脑的压力。当然有些工作不一定非得在办公室完成,适当的换个环境做事,也是可以的。

  在众多时间管理中,都会提到番茄工作法,其实让大脑适当的休息也是为了让注意力更集中一种方式。

  在了解了三种不同的注意力后,如何知道自己的注意力什么时间段属于哪种类型就需要提上日程。我们需要关注每天工作的状态,利用你熟悉的工具标出每个时间段注意力持续的时间,注意必须要有时间节点。根据你的表格安排每天的待办事项,此时你会惊喜的发现工作效率提高了。

  然而在工作时总会面临这样那样的干扰:信息轰炸,工作时的电话,信息闪动的图标,以及内在干扰:脑袋里跳出的各种想法都会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加上之前所说注意力是有限的,为了不让这些干扰浪费我们的注意力,我们将它分为外在干扰和内在干扰。

  内在干扰

  单位要求所有进货品种必须有正式发票,这就需要不断地与客户联系,只是拿起手机时却被其他网页所吸引,忘记了拿手机的初衷。在工作时发现领导出门,立即停下手中的事情,与同事八卦一下,吃些零食什么的,这些都是自己脑袋里蹦出来的想法,也称之为内在干扰。作为一个高效忍者,必须要克服这些干扰。

  外来干扰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手机似乎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物件,然而我们在工作时经常会被电话或者信息打断,导致注意力被转移。为了避免被信息轰炸,在工作时我们喜欢将手机静音,关掉各种信息提示,这无疑是一个好的方法,当然为了不让这段时间有重要的事情错过,我们可以统一将此类信息留到不积极型注意力期间处理。

  额外注意力——合并任务

  众所周知等人是最让人不耐烦的,如果等的时间较长,往往会影响我们的心情,如果我们能合理的运用这段时间,看一会书,或者查看一下收件箱等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完成的事情,就不会有这方面的烦恼了。

  在一些企业,经常会利用员工聚餐是聊一些工作中的话题,例如我们餐饮人在聚餐时常常会谈到所食用的菜品口味问题,或者是否可以引进到自家的菜谱中,以及人家的服务如何,自家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等等。

  作为一名高效忍者,除了对注意力的合理运用还需要掌握哪些法宝呢?在本书中格雷厄姆·阿尔科特为我们介绍了高效忍者的八大思维方式:

  身心禅定

  在任何时候都要做到淡定从容,合理利用工具储存好信息,让你的工作变得更加有条理,以便更好的进入心流状态。

  冷静果断

  做决策时需要做到果断冷静,在遇到一些对自己没有价值且费时费力的事情时,需要果断的与对方说不,对于各种干扰需要冷静的头脑来拒绝诱惑。

  善用武器

  有时候并不是我们的能力不行,而是不会的运用相关的工具,工具能帮助我们思考和整理,却无法取代思考和整理的过程,我们利用工具却不能过分依赖工具,因为很多事情还是需要我们自己去决策,在涉及自己不擅长邻域,无法做决定时,向周围熟悉此领域的人请教,可以了解更多的信息,便于更好的做好决策。

  神秘莫测

  为了不让注意力被消耗殆尽,我们必须防止一切内在以及外在的干扰,最常见的干扰是各种信息轰炸,在你准备搬掉一块大石头时,可以考虑将所有社交软件关闭,在不积极型注意力时,批量整理这些信息,可以防止你的注意力过度消耗。

  另辟蹊径

  并不是前辈留下来的经验就一定是正确的,需要学会打破常规,拥有自己的一套做事方法。记得之前的周会议上经常出现的对话,这个事情没有做好是因为~~每每这个时候领导都会很光火,因为领导要的是结果,至于过程是怎样的他不会关心,所以我们需要挖掘自己的潜力,帮助我们更好的完成任务。

  机敏灵活

  在面对新的机会或威胁时,你是否能做出快速正确的决定?这时候就体现出提前规划的重要性了,餐饮要求所有供货商证件齐全,每次检查时都会手忙脚乱的翻看纸质文件,如果将这些证件列表并备注有效期,在检查时就可以一目了然,所以只有平时将事情有条理的做好,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才能应对自如。

  自我审视

  随时警惕“蜥蜴脑”发出的信息,不要让负面的情绪左右你的决定。冥想在众多关于时间管理的书籍里出现,它的确能让你达到身心禅定的目的,帮助你更专注的工作。

  有备无患

  在没有给自己制定计划时发现这一天似乎虚度了,只有对自己有所要求才能看到一天的成绩。给自己定制一些目标,只有在目标面前才不会失去自我,与机会擦肩而过。

  在《高效忍者》一书中,格雷厄姆·阿尔科特为我们分析的注意力类型,能让我们更高效的安排每天的工作,摆脱临下班时望着未完成的计划清单发呆的日子,不再有拖班的可能,在下班后拥有更多的时间,没有负担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八大忍者思维模式让我的生活更加从容,在将所有事情有条理的做好后,突发事件不再那么可怕,我们依然能够应对自如。

  《高效忍者》读后感(九):学会注意力管理,让你轻松又高效

  “高超的注意力管理能力才是通往高效的新钥匙。”——《高效忍者》

  不知道你是否有这样的困惑,看了时间管理的书,总是在看书的时候雄心壮志,热血沸腾,但是在实际工作生活中,根本没法按照书里的方法“高效”起来。一步一步地跟随,我却总是会被时间管理工具的枷锁紧紧束缚,没有片刻喘息,之后就引起了爆发式的崩盘。

  看了许多的书,可是仍然无法管理好时间,做到高效。 我一直都以为书里的大神能做到,我却做不到,一定是因为我的理解不到位,或者执行不对。直到我看到了格雷厄姆·阿尔科特的《高效忍者》,才恍然大悟,原来我的方向一直都错了。

  因为信息时代,需要的是“注意力管理”。

  英国的格雷厄姆·阿尔科特,在5年前,发现了在信息时代注意力管理的“秘密”,基于这些理论创立了Think Productive的个人效率培训组织,在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都有分支机构,并且与英国政府内阁,易趣,英国电信,布里斯托尔大学等组织和机构都进行过合作。他本人也通过管理注意力不断完善自己,帮助了更多的人。

  在信息时代,原有的时间管理已经过时了,原因有二:

  1.现在的信息量超过以往。现在的一天的信息量可能都会超过原有的一周的信息,更不要说手机,互联网,一刻也不停息的微信消息和推送。以前可以用静态的时间管理办法,提前一天就计划好第二天要做的事项,并且在”待做清单“中标出ABC的轻重缓急来完成。但是现在如果还用这个办法,恐怕经过忙碌的一天之后,摆在眼前的仍然会是常常的”待做清单“。

  2.现在的工作更复杂,工作时长更长。相比于过去,现在的工作不光在工作量上有所增加,工作的内容和团队的协助也比以往更加复杂和频繁。工作需要更多的沟通,等待和回复,因而工作更像是个动态的“待做清单”,按照原有静态的时间管理方法,肯定无法处理。

  所以,是时候放下时间管理的小本本了,开始注意力管理!

  1.注意力分为三种:主动型注意力,积极型注意力和不积极型注意力

  注意力里的黄金时段是主动型注意力。处在这个状态的时候,人是最佳状态。不仅是全神贯注的,还能处理各种重大决定或者疑难问题。

  积极型注意力稍微较主动型有所逊色,能量条有所减弱,但是处在这个阶段,虽然仍然可以投入工作,但是注意力开始不集中,也容易分心和被打断。

  注意力继续减弱就到了不积极型注意力。这个阶段注意力已经很不容易集中了,如果做一些很难的工作会非常费力,还不容易出结果。

  2.每个人的三种注意力分布图都不同,要观察自己的状态,绘制自己的注意力分布图。

  3.在注意力高峰的时候,行使“老板”的职责,不积极注意力的时候,行使“员工”职责

  知识型工作,每个人的工作内容都变得复杂起来,需要同时扮演好“老板”和“员工”的职责。“老板”的职责下,要思考,做计划,作决定;这样之后,“员工”才能更好的履行执行的职责。 在自己的注意力高峰阶段做需要计划,思考下决定的工作,等到注意力减退,安排一些只需要执行的工作。

  4.清空邮件箱

  定期整理堆积如山的收件箱,把他们分成三个部分,这样就不会因为邮件太多而错过关键的信息了。

  筛查邮件的时候对于在两分钟之内就能处理完毕的邮件,要顺手完成,不放在“执行文件夹”中。因为,放进其他的文件夹,下次处理时又要重新考虑,花费的时间远超过2分钟。 然后定期关闭邮箱,不全天24小时都待命,只在固定时间开启。不用担心会错过太多,如果有人真的很着急找你,他们除了邮件一定还会用其他方式联系你的。

  5.运用cord流程模型,应对信息流

  CORD四个字母对应四个应对信息流的步骤

  C——收集信息。拿出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把所有脑海中,办公桌,任何的信息,哪怕是唠叨和担心都写出来,放在盒子里收集好。直到完全也写不出了。

  O——整理信息。对上一步骤每一个想法都进行判断,是不是要进行行动?如果不需要行动,可以按照用途把他们分别放进“垃圾箱”,“参考”和“创意园”里。 如果需要行动,问问是不是立刻需要我来行动,不需要的放进“等待清单”,等到别人的工作部分完成再转出来。需要我立刻行动的信息,可以分别放进三个清单中——主要清单(下一步具体的行动是什么),项目清单(需要拆分的行动就放在里面,列出每一步骤,获得更大的视野)和每日清单(主要列出截止日期和当天要做的事情)

  R——回顾信息。分为每周回顾和每日回顾。对清单里的事项进行追踪查看。

  D——执行。开启“员工”模式,执行工作。

  6.开好会议

  工作中,文山会海时常也是人们压力的一大来源。无效的会议占用了太多的时间和注意力,等到会议结束多半只剩下不积极型注意力了,却还要面对堆积如山的工作。 因而,《高效忍者》中提出了“好好开会”的方法:

  (1)不用会议取代决策。

  (2)能不去的会议尽量不去,转而可以采用电话会议,邮件等方法,把注意力掌握在自己手里

  (3)用40%的注意力进行会议前的准备

  (4)用20%的注意力开会

  (5)用40%的注意力跟进会议:在会上作行动总结,给参会人发送划重点的邮件,跟进确定负责人,发送跟进邮件,确定截至日期,量化行动。

  7.重燃工作动力

  应对注意力的方法掌握了一堆,但是一定不要忘了也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尤其在工作中,一旦抵触情绪出现,就会极大的影响和占用主动型注意力的时间。 因而我们需要认识抵触情绪,并且抵抗至战胜抵触情绪。

  第一步要意识到自己回避问题,不做工作,是产生了抵触情绪。

  然后,找出自己对某一件事产生抵触情绪的具体原因是什么?是做事完美主义?还是害怕改变?害怕失败?

  最后,用两种方法应对抵触情绪:

  (1)用些小技巧想办法忽略。 可以捕捉脑海中的想法,把抵触情绪喊叫,释放出来。用冥想或者体育锻炼削弱抵触情绪的作用。放松情绪,回顾周检查表和日检查表。 抵触情绪往往会引发其他负面情绪。因而可以把“如果出错了会怎样”的负面问题换成“如果一切顺利会怎样”的正面语句。击败恐惧并且为即将进行的活动做最大化准备。 迎击抵触情绪,拿出A4纸,让抵触情绪写一份“反对清单”,然后再下面写一个“赞成清单”反击抵触情绪。

  (2)避开抵触情绪

  可以用更好的声音淹没抵触情绪的噪音。可以用一些“例行事项”或者仪式感避开抵触情绪。还可以试试用更强的恐惧感,比如截止日期。或者用游戏化的方法,把恼人的工作拆分成类似游戏中的一个一个小关卡。

  我认为《高效忍者》中给出的如下建议更能帮助人们促进工作动力: 先从最难的任务开始做起 借助纸笔让大脑进入工作状态 重在开始,哪怕只开始坚持做5分钟,可能对一个任务就能打开一个新局面 保持热身的习惯 闭上嘴,不抱怨 勇敢交谈,突破瓶颈

  除了上面的方法,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反完美!

  8.用好方法,提升注意力

  有两个方法可以提升注意力。一种由内化的方法,努力把不积极型注意力提升到积极型,把积极型的注意力提升到主动型注意力。

  (1)运用改变你看到的东西,“欺骗”大脑 当感觉开始倦怠的时候,改善一下环境,比如可以把excel的字颜色改成绿色,半小时之后再改成红色,以此类推。这种小把戏能让人多坚持一会。

  (2)改变工作内容 可以每半小时到一小时改变一下工作的内容,保持好的注意力状态。 当然啦,我个人认为这个方法也要谨慎尝试,在刘鹏的《暗时间》里,提到过每一项任务都需要启动时间。因而,我认为如果过于频繁地变更跨度比较大的工作,可能反而不利于进入状态。

  (3)改变环境氛围 这个大家可能都运用过,在头脑没有思路的时候,出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走到窗边看看远处的风景,都能有利于头脑清醒,重新获得注意力。

  (4)锻炼大脑

  为大脑功能供能:在不渴的时候及时喝水,少食多餐——五到六次简餐比三顿大餐效果好,健康饮食原理垃圾食品,充足睡眠,适度摄入咖啡因,进行体育锻炼,冥想。

  第二种是外在的方法——合并。把一些工作进行合并,能意外的挤出一些注意力 比如,打电话和散步可以一起进行;可以在等待的时候阅读;在旅行途中进行一些思考;和朋友或是同事喝咖啡的时候进行交谈。

  关注注意力,顺应自己的时间表,而不是机械的照搬别人的成功经验。我觉得是看完《高效忍者》的最大收获。 书里的小工具小方法也不失为可以进行尝试和开始行动的小阶梯。相比于其他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精进成长的书,我更喜欢《高效忍者》这本书。作者的这些方法不光考虑了技术操作层面的因素,比如用什么技巧方法,用什么工具,还将人的情绪也考虑在内。书里提供了一些能保持工作动力的方法,但也积极鼓励读者找出自己的方法。 同时,作者用忍者的八大特性进行类比,生动有效,读来也不枯燥。

  《高效忍者》读后感(十):CORD高效模型让你快速成为效率达人

  如果要形容当下职场人的生活,忙、茫、盲三字是最精炼的概括。永远有做不完的工作——忙碌;明明已经那么努力了生活还是不见起色——茫然;被焦虑包围时病急乱投医——盲目。

  忙、茫、盲环环相扣,要破局还是要先从“忙”中突破。因为忙碌并不等于实干,无孔不入的压力、狂轰滥炸的信息,往往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容易使我们陷入瞎忙的怪圈,制造出一个“我明明已经那么努力”的幻觉,动辄让人怀疑人生。

  格雷厄姆·阿尔科特是一位高效培训师,专门从事个人效率培训。他发现,在当下这个时代事情是做不完的,比起时间管理,注意力管理才能让我们从忙碌中解脱出来。

  做好注意力管理就必须要成为一名“高效忍者”。忍者之所以高效,是因为他们身心禅定、冷静果断、善用武器、神秘莫测、另辟蹊径、机敏灵活、自我审视、有备无患。这8个思维特点使他们的注意力比一般人更集中。

  在《高效忍者》一书中格雷厄姆中,剖析忍者的思维特点,教读者运用CORD高效模型提高工作效率,也从邮件、项目、会议三个工作场景提出了可以借鉴的做法。

  CORD高效模型包括收集、整理、回顾和执行四个阶段。它们既是重要的工作流程,也是良好的工作习惯。CORD分别取自这四个阶段的英文单词首字母,恰好组成了绳索的英文单词,也寓意这四个阶段是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的。

  这个模型可以用来管理工作流程,也可以用来安排每天或者每周的工作。接下来,就让我们从CORD高效模型的四个阶段谈谈如何高效地工作。

收集阶段

  一个人平均每天会有6.5万个想法,这就导致我们会不确定究竟该在哪个想法上投入注意力。因此,全面收集想法、信息,就可以促进我们思考,作出正确的决策。

  随时随地捕捉

  人们常说,部分大脑在重复做一件事情才更容易释放创造力。灵感稍纵即逝,一有想法就要记下来。我用来捕捉想法的工具是有道云笔记APP,目前已使用了8年之久。

  每当脑海中闪现出新的想法、看到值得收藏的资讯,我会快速打开有道云笔记把想法记录下来。手机端、客户端可以同步上传,真正的做到了随时随地地收集信息。

  8年间,经过收集、删减,我拥有了一个1.8GB内存的素材库,可以称得上是我的“第二大脑”。

  把收集点减到最少

  收集点就是用来存储信息的地方,既可以是收纳纸质文件的文件夹,也可以是随时随地储存资料的笔记APP,如有道云笔记、印象笔记等等。

  职场人容易掉进的坑就是收集信息的地方太多,导致无法迅速找到有用的信息。收集只是工作流程中的第一步,为了不制造麻烦,收集点不宜过多。

  我主要的两个收集点,一个是有道云笔记,另一个就是桌面便签。便签主要运用在工作中,我喜欢在便签上记下重要、紧急的工作事项,贴在电脑前,这样可以防止遗漏。

整理阶段

  收集完所有内容之后的第二步就是整理。这是一个类似于信息分拣的过程,格雷厄姆的建议是通过三张不同层次的清单来完成这个阶段。

  项目清单主要用于是追踪项目进展情况。主要行动清单类似于传统时间管理中的待办事项清单。日常待办清单是主要行动清单中分解出的每日工作清单。三张清单之间的行动是递进的,不断具体化的。

  在制作清单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到两点:

遵守“两分钟法则”:将那些能够在2分钟内完成的事情立刻处理掉而不是添加到清单中,造成清单的庞杂。及时调整:外部情况、注意力情况是在不断变化的,因地制宜的调整更能实现工作高效。

  与我平时使用的尽可能简化记录内容的做法不同,格雷厄姆倡导在主要行为清单中要使用具体的语言去描述行动,要求必须包含主谓宾三个部分。因为具体的语言可以减少不确定性,从而鼓励自己完成某项任务。

  比如,“打电话给小明向他咨询写作建议”就比“小明”、“建议”等只言片语更让我们明确一通电话就能搞定,促使我们行动起来。

回顾阶段

  这个阶段需要对一定周期内的行为进行评估,确保行为过程的一致性,提升对工作的过程控制。

  以我常用的便签为例,开始、结束一天的工作我会浏览一遍便签上的内容。假如便签上的工作已完成,无须继续追踪,我就会直接将它扔进垃圾桶,添加新的便签。

  格雷厄姆则通过周检查表和日检查表进行回顾。检查表包含的检查项目本身是因人而异的,但创建检查表时值得注意的是:

必须果断地将每个收集点清零,为新行动留出空间。必须依次浏览一遍全部项目,确保每个项目都在被推动。必须明确主要行动清单上的行动内容。看一看未来一段时间的日历,更新需要行动的新内容。执行阶段

  经过前三个阶段的铺垫,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就不需要接触大量的信息了,因此会更加游刃有余。格雷厄姆在书中分享了自己的执行技巧,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个人也十分认同的两个技巧吧。

  单线工作

  我主要的工作是写文章,令我苦恼的根源是写作中容易被其他工作打扰,再回到原来的写作思绪中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同时处理任务处理一直以来备受推崇,但是作者却认为单线工作更有利于注意力集中,不需要在工作中断后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思考究竟“刚才做到哪里了?”。因此,单线工作也是一种提高效率的方法。

  能量小时

  所谓能量小时,就是拿出注意力最集中的一小时主动面对自己想逃避的工作,从而提升执行的效率,避免拖延症泛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能量小时的另一个妙处在于,假如每天用一小时去做有点难但值得坚持的事情,将更有助于目标的实现。

  记得准备考研那年,最头疼的就是英语。因为平时不用英语,复习时间紧,不太喜欢英语的我硬着头皮早起1小时背单词、做题。3个月坚持下来,英语考了76分,弥补了另一门的发挥失常。

  《高效忍者》一书教授我们如何采用忍者的思维方式对待工作、生活,使用CORD高效模型管理工作,成为一位效率达人。同时,作者格雷厄姆也不忘提醒我们“忍者不是超人”,无需失落于偶尔的失误,而要持续地实践、高效地行动。

阅读更多原创故事,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故事频道。
喜欢故事,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