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惹毛中年人,他们太狠了

发布时间:2022-04-07 08:54:22

  这是 新世相 的第 996 篇文章

  一

  晚上好,我是世相君,一个决定坦诚自己已到中年的中年人。

  我们刚刚进入了 2019 的下半年,这让我发觉,我和身边很多人,已经陆续进入了人生的下半场。

  我们这群中年人,通常年过 35,在职场在家里,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夹缝中求生存。

  事业、家庭、财务、健康,样样都有状况,样样都要操心。

  当然,每一代都有每一代要操的心。

  最近,网上在疯狂一张图。

  “再过 7 个月,20 后就要出生了。

  他们看 90 后,就像 90 后看 60 后。”

  听说 90 后饱受打击。

  我们中年人只想说一句:不要着急。

  中年人受到的打击那么多,我们早就习惯了。

  手机上输入“中年人”三个字,跳出来的画面是这样的——

  中年人崩了,中年人丧了,中年人被年轻人甩飞了、只剩被摁在地上摩擦的份了。

  不啊。中年人表示不服。我们能打。

  接下来,我想跟你们聊聊人生下半场的那些事。

  下面是第一回合,就讲讲,中年人狠起来,到底有多狠。

  二 

  职场中年人遭遇的打击,80% 来自年轻人。

  —— 网上投简历,发现年龄限定在 35 周岁以下;

  —— 换份新工作,发现几个领导都比你小;

  —— 开会了,年轻同事抖音微博的段子一个接一个。你面色平静,甚至还能接话,但只有你自己知道,你没听懂这是什么梗。

  但中年人的狠就体现在这里:

  为了跟上年轻人,他们可以在背地里使出生孩子的劲。

  一位 37 岁的银行职员,为了保持好笑,保持年轻,坚持看 B 站。

  一位 39 岁的大学老师,为了跟上学生的步伐,抖音毛毛姐、李佳琦的视频,是日程表里的每天必看。

  还有一件前几年的事。自从公司开始流行跳一跳之后,一位中年朋友就开始刻苦练习,深夜都能听到他弹跳的声音。

  冬天烤着烤火炉披着被子,蜷着跳。

  在这游戏过气很久了,他还依然高分屹立在排行榜顶端。

  平时跟几个年轻同事闲聊,听到他们在讨论陈立农。

  他面色沉稳地看一秒手机(其实在低头百度),然后漫不经心地抬头:

  哦,那个某某选秀的第二名。

  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新生工具,中年人也只有一个念头:盘它。

  同事的表哥是从杂志社转到互联网的,36 岁高龄,之前只会用印象笔记。

  现在已经掌握了不少听起来很酷炫的思维模型理论:

  PEST,SWOT,SMART,WBS.

  跟公司的年轻同事相处,中年人有自己的技巧。

  在电梯里要避免尴尬,朋友有一个很好用的妙招,每天问每个人:

  你穿的这件衣服是新的吗?

  当他换了新工作,发现领导比自己小之后,他只做了一件事:

  专门换了一套表情包。

  三 

  另一批中年人更狠,为了避免被年轻人领导,他们选择先把年轻人领导起来。

  —— 把年轻人甩出八条街,让他们追不上。

  他们因此什么都能学,还什么都能学会。

  首先,可以先下手为强。

  一个做了近 10 年公务员的读者,34 岁时决定去读博。

  从头开始学日语,就得和一群能叫自己阿姨的小孩们一起。

  “进去后面对小自己很多的同学,我先下手让他们叫自己阿姨。”

  然后就是拉下脸,虚心点。

  同事 CC 说,要忍着一开始的不舒服,让自己释然。

  方式就是告诉自己:如果在一个公司里,你是最厉害的那个人。那这个公司就完蛋了。

  安慰自己的同时,她能把每个人的能力模型写出来,每天反复看。

  不是为了超越谁,而是为了避免更年轻的人质疑你的工作——

  一个年轻同事离职时说,觉得整个团队很 low,大家连起码的 Excel 都做不好。

  然后一个中年同事,就花了两个月钻研它。现在连给孩子每天的食谱都精确到克,用 Excel 做成表格。

  打开一个中年人的手机,你会发现,他们微信收藏里存的都是每天要学习的课程:

  看财报,听薛绍峰,研究《财经郎眼》、《吴晓波》等公众号……

  搞明白金融产品到底分哪些。

  希望自己抗风险能力更高。

  备忘录里记得都是这样的课程。还有提醒自己的各种日期:

  交车辆保险,身体保险,银行自动缴费,房贷要及时存进去。

  每个中年人都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暗暗努力。

  四

  中年人擅长做减法,一切以节省精力为主。

  公司一个同事说,自己每周一会固定时间买好食物,这一周下午吃什么样的麦片,配什么样的水果,都会定好。

  “包括牛奶的量,我也会在它过期前一天喝完。”

  穿衣也是。一个读者曾写过衣服搭配的方法论,给衣服编号——

  夏天一共四件上衣,五件裤子。

  周一上衣 1 号,搭配裤子 5 号;

  周二上衣 2 号,搭配裤子 4 号;

  ……

  这变态的骚操作,得到的是秩序感带来的乐趣。

  自律也能给中年人带来快感。

  每天早上健身一小时,就能感受到自己在练哪块肌肉。

  “我发明了一套 100 天瘦 50 斤的科学方法,健身三板斧:

  一是强烈的健身欲望,怕死、怕得糖尿病、想变美;

  一个是克制力,多看几次体检单,你会更坚定;

  一个是饮食管理,你要成为 200 种食物的专家。“

  中年人应对危机的意识也强,还没开始,备选方案已经有 ABCDEF。

  生活忙碌得像一阵卷风,而中年人安安静静站在台风眼控制着它。 

  一个朋友,来这个公司 700 多天,基本没怎么休息过。

  她带的实习生就很不理解,到点为啥不走,不懂为什么一定要在职场上混得好。 

  但她跟我说的是:

  “现在的小孩都要生活,我可以不要。

  我可以接受现在没有生活,但是我要有生活的时候你别想找我。”

  一到她正式休假的日子,她就不回复任何工作信息,那是她留给家人的时间。

  中年人的生活智慧就是,凡事都有精准的取舍。

  五

  中年人最大的美德,也是最大的才能——保持情绪稳定。

  每天无论收成如何,不管有没有失业,有没有失恋,都会雷打不动地做这些事:

  跑步机上半小时;

  更新的音频课程要听完;

  一边刷牙一边打开音乐播放器。

  中年人相信一句话:可以容忍鸟在头上飞过,但不能容忍鸟在头上筑巢。

  到底如何保持情绪稳定?

  一位朋友的方法是,睡前写写毛笔字。每天把自己关在小屋子里,默默练俩小时。

  一个多月,用掉了 100 多块钱的宣纸。每写一张,就锤炼了一次自己的心力。

  为了情绪安稳,中年人的办公桌上还会有一堆道具。

  新世相另一个创始人的办公桌是这样:一排皮卡丘,一排曾国藩全集。

  “老猛了。”

  说话也变得慎重了许多,能一句话说清的,绝对不用十句话。

  一个快 35 的朋友,现在和我聊天,每句话开头都是:让我想一想。

  曾经有段时间流行这样的微信文章:

  《对不起,我们公司不招 35 岁的人》

  《35 岁后,职场人都去哪里了?》

  《35 岁,我被炒了》

  知道哪该省着用自己,哪该花点力气。

  而且非常拎得清,“年轻时写文案都是让自己开心,中年时写文案是为了市场开心。” 

  听完中年人的心路历程,我的 90 后同事说:有点想快点进入中年是咋回事?

  另一位 90 后同事好像说出了真相:

  如果我能努力成这样子,我也能活得特有底气。

  该经历的总是要经历,所以年轻人啊,慌什么慌。

  是真的狠,中年人。

  晚祷时刻:

  全中国最狠的人,都中年了。

  惹不起,惹不起↓↓↓

阅读更多原创故事,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故事频道。
喜欢故事,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