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 2000 / 阅读需要 6 min
原文|刘改 简单心理认证·心理咨询师
你是个喜欢独处的人么?
很多人喜欢独处,但并不一定擅长独处。举三个独处的例子:
C是一家公司的项目经理,推进执行项目的同时,还要与团队内、跨部门的同事,以及客户不断沟通。这让C高度紧张,时刻在意自己的表现是否被领导认可,邮件表达是否准确,同事和客户会不会投诉。也时刻关注会议中自己的发言有没有被重视,其他同事是否比自己更得到认可。下班后TA喜欢一个人呆着。到家后想工作学英语或者看点专业书,却又总是没有力气去行动。想早睡又睡不着,想聊天都不知找谁,只能不停地刷手机看视频,明知毫无意义,又停不下来。周末就是想宅在家里,空虚。
再聊聊C的同事L,同样的工作职能,在领导和同事眼中,L有不错的人际沟通能力,擅于团队协作,也给予同事很多支持,客户也认为L是个非常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L说很享受自己的工作,工作之余会参加一些喜欢的培训,定期与亲人朋友见面,谈谈近况,也会留出一些时间独处,跑步、看书、看电影、看展。
L很重视独处时光,远离尘嚣,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非常享受舒适的过程,会让自己以更好的状态去应对工作和人际关系。
还有一位朋友Y。大学毕业后一直在考研,连考两年没有考上,于是放弃,呆在家里一年多了。Y说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同学们已经读研或工作,自己现在去找工作的话,跟应届毕业生比没有任何优势。之前去实习过,好像自己不太适合职场环境,更适合走学术研究路线,但考研失败了。Y也一直在独处,他每天沉浸在网络游戏世界中,考研失败也是因为控制不住“游戏瘾”。想到找工作和跟爸妈要生活费,压力就很大,只有在打游戏时是开心的。之前偶尔还能看看考研资料,现在放弃考研了,更没日没夜地沉浸在游戏中。
其实上面这三位,都经历了事实层面的独处,也就是让自己独自做某件事情。但显然TA们在独处时的体验和“功能”是不一样的:
C在吃力地应对工作及人际关系,TA在独处中的体验像是一种“自我保存”,处于崩溃的边缘,极其需要支持。
L在独处中的体验是享受和滋养的,通过独处的调节,TA可以更有力量地去面对现实的工作和人际交往。而Y处于一种社会功能丧失的状态,在游戏中,TA不用面对现实生活带给他的压力,代价是他也放弃了自我向前发展。
那么如何理解TA们的“独处”呢?“独处是一种积极的能力,是不同于退缩状态的。独处能力是情绪发展过程中成熟的一个最重要标志。”温尼科特1958年发表的论文《独处的能力》如是写道。
显然,温尼科特强调的“独处的能力”不是事实层面的独处。这种“独处的能力”源自于一种早期发展阶段的生命现象,可以参考生命初期的婴儿。
早期的婴儿是孤独且放松的,可一旦肚子饿,便会本能地握紧拳头嗷嗷大哭,等得到妈妈喂养的满足后,又回归放松。在这种状态的摆荡中,逐渐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进而再发展成一个“完整的自体”。
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终生的,我们既需要激烈的、像婴儿一般握紧拳头寻求食物的状态,也需要那种放松的、退回内在世界的状态。
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有朝前发展的需要,也都有适度退行的需要。
自体的朝前发展是需要一定的基础和准备的,既包括身体层面,也包括精神层面。同时,我们也需要有与发展相匹配的“心智”去理解自己的身体、精神层面正在经历什么。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我们会有不同的内在发展任务和外在社会任务,它们相辅相成,需要与之相匹配的自体状态去应对。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面对的社会任务也越来越复杂。如果当下自体的状态不足以支撑我们应对发展任务或社会任务,这时“退行”的需要就会大于“前进”的需要,我们会停滞发展。
所以,我们开头提过的C,目前的自体力量尚且不足以应对社会任务,自体发展也是停滞的。TA在人际关系中的状态是紧张和无法信任的,可能是一个退行状态。所以TA的“独处”是不成熟的,是需要环境支持和专业帮助的。
L明显是拥有“独处的能力”的。拥有了“独处的能力”,在人际关系中也是自信而松驰的。
而另一位Y,TA自身的力量是不足以支撑自体发展和应对社会任务的,所以TA选择了“退缩”。此时Y需要被干预,帮助TA重新回到人生中被打断的点,修复自体发展中的缺陷,重新回到发展的道路上。
说到退缩,具体怎样才算是“退缩”状态呢?
南希·麦克威廉斯在《精神分析诊断:理解人格结构》中描述说:“退缩”是一种原始的防御机制。“退缩”至另一种意识状态是可观察的、人类最基本的自我保护措施。
成年人的退缩常见于社会或人际情境,用沉溺于内心的幻想来替代与他人交往时的压力;
习惯性使用药物来改变意识状态同样可被视为一种退缩;
有些专家认为“自闭幻想”也属于退缩,它从另一角度反映了人际接触的全面退化。
此外,养育者及其他早年重要客体的过度关注和情感侵入都将强化个体的退缩。反之,对儿童的要求置若罔闻,任其自流,也使他们只能依靠自己的内心想象去应对外部刺激,这种忽视和隔离也加速退缩的形成。
但值得一提的是,即使你进入了“退缩”状态,往往也是正常的——谁能时刻保持进步呢?这只是我们原始的一种防御机制,我们总有办法重新回归正常发展成长的道路,只是有些时候可能需要环境和专业人士(比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好啦,希望每个人都能拥有真正享受孤独的能力呀!
参考书籍:1.《成熟过程与促进性环境——情绪发展理论的研究》,唐纳德·温尼科特著;2.《精神分析诊断:理解人格结构》,南希·麦克威廉斯著。
刘改 ? 撰文
酒鬼 ? 编辑
野生好人 ? 封面
更多“心理咨询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