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我们不能让所有的人满意,那就不必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说法。
明朝郑霉在《昨非庵日纂》中,记载着富弼面对辱骂的故事。
宋朝的富弼,年轻时就很有度量。有人骂他,他充耳不闻,专心致志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好像什么也没听见。旁边的人告诉说:“那个人正骂你呢!”富弼说:“恐怕骂的是别人。”旁边的人又说:“喊你的姓名,难道会骂别人!”富弼说:“恐怕是同名同姓的人。”骂人的那个人听完富弼那不屑一顾的轻蔑回答后,感到非常羞愧。
富弼常教育孩子们说:“‘忍’字,是解决很多事情的法门。如果具备了清廉、简朴等品德之外,再加上一个‘忍’字,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办呢?”其实,古今中外都有许多无辜遭受辱骂的事情。
在一次美国国会会议上,总统马辛利因为一个用人问题,遭到一些人的强烈反对,有位议员当面粗野地辱骂他。他气得鼓鼓的,但极力忍耐,没有发作。
等对方骂完了,他才用温和的口气说:“你现在应该平和了吧,照理你是没有权利这样对待我的,但现在我仍然愿详细解释给你听……”
他的这种得理也让人的姿态,使那位议员深感惭愧,矛盾立即缓和下来。试想,如果马辛利得理不让人,利用自己的职位和得理的优势,咄咄逼人进行反击的话,那对方是很难服气的。由此可见,当双方处于尖锐对抗状态时,得理者的忍让态度,有如“釜底抽薪”之妙,能使对立情绪迅速“降温”。(励志名言 www.telnote.cn)
还有一个释迦牟尼面对辱骂的故事。
有那么一段时间,释迦牟尼经常遭到一个人的嫉妒和谩骂。对此,他心平气和,沉默不语,不动声色,我行我素,专心致志地做好自己的事情。有一次,当那个人骂累了以后,释迦牟尼微笑着问:“我的朋友,当一个人送东西给别人,别人不接受,那么,这个东西是属于谁的呢?”那个人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送东西的人自己的了。”释迦牟尼说:“那就对了。到今天为止,你一直在骂我,如果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么谩骂又属于谁呢?”从此,他再也不敢辱骂释迦牟尼了。
在实际生活中,骂人的不高,被骂的不低。但恶意的辱骂、恐吓、诽谤、嫉妒或指责等,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的,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辱骂和恐吓等绝不是真正的战斗。一方面不予理睬;一方面竭尽全力强大自己,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这通常是面对辱骂等无理纠缠的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