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模棱两可含含糊糊,态度或主张不明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关于该词的成语故事及解释,欢迎查阅,谢谢。
【汉字书写】:模棱两可
【汉语注音】:mó léng liǎng kě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误工则有悔,摸棱以持两端可也。”
【成语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偏重于表态、说话,但不明确,这样那样都可以,用可与“闪烁其辞”连用。
【模棱两可的意思】:棱:物体的角;模棱:可左可右含糊不明确之意;两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含含糊糊,态度或主张不明确。
【模棱两可的近义词】:未置可否、闪烁其词、不置可否、含糊其词、模棱两端;
【模棱两可的反义词】:拖泥带水、斩钉截铁、旗帜鲜明、优柔寡断;
【模棱两可的故事】
唐朝时期,苏味道在二十岁的时侯通过废寝忘食的学习考取了进士,他先是做了吏部侍郎,在武则天当了皇帝的时侯他被任命为宰相。他是个明哲保身的人,只想自已的地位和安全不受威胁,因此他处理事情的时侯部是这样那样都可以,也从来不明确的表示自已的态度,对国家的发展也没有好的建议。他对其他人说:“我们在处理事情的时侯不应该做明确的断决,因为处理不当出现错误的时侯是要负责任的,我们只需要‘模棱’以持两端就可以了。”那时侯人们听了他说这样的话以后,都冷嘲热讽地称他为“苏模棱”或者“模棱手”。
【模棱两可例句】
《明史.余珊传》:“坚白异同,模棱两可,是盖大奸似忠,大诈似信。”
后晋.刘昫等《旧唐书.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
明.张居正《陈六事疏》:“上下务为姑息,百事悉从委徇,以模棱两可谓之调停,以委曲迁就谓之善处。”
丁玲《根》:“没有主见,模棱两可,闪烁其辞,该说不说,该管不管,这有害于我们的文学事业,有损于我们的国家。”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章:“他害怕事情一旦变化,他将有不测大祸,所以跪在地上回答了一句模棱两可的话。”
【模棱两可造句】
反腐败是人心所向的,在这个特殊的问题上,要么铁面无私,要么就是模棱两可。
在很多敏感问题面前,我们只能得到官方模棱两可的推辞,总是得不到开诚布公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