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个很矛盾的个体,不喜欢被别人比较,却总是拿着比较的心态来看待别人和自己,从而在心底衍生出所谓的优越感或自卑心。
在我这个年纪,最深恶痛绝的便是来自自己母亲的比较。我从不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只有我的母亲把人家当成个宝。从我儿时起,母亲的呵斥一定是从“你看人家谁谁谁”开始,以“你要是能赶上人家的一半,我就省心了”结束。那时的我还不敢对母亲有一丝一毫的叛逆,只是唯唯诺诺,真的梦想成为她口中“别人家的谁谁谁”。
我上中学时,母亲口中一开始的那个“谁谁谁”因为在学校早恋而被学校勒令回家反省。起初得知消息时我还有点诧异,毕竟是母亲从小强行给我树立的榜样。我鮮少主动给母亲说起某个人,那一次,我装作漫不经心的问:“妈,听说小宇被学校开回家了,你知道吗?”母亲正剥着手中的菜,抬起头打量了我一眼道:“我可丑话说在前头,你要是敢和小宇似得给我搞出这么一档子事儿,别说我不让你进这个家门,整天就对这种事儿上心,你看看人家英杰,这次考试成绩比你高了多少。”
明明是你让我向他学习的话被我咽进了肚子,我终于明白,“别人家的孩子”是无穷无尽的,不会因为一个比较对象的失败而让你摆脱他们的阴影。现在想想,当时故意问母亲小宇的事不过是想给她已反击,却没成想让我越加讨厌“别人家孩子”这个神秘的庞大群体。
可能也是到了叛逆的年纪,母亲每次提起“别人家的孩子”都会让我嗤之以鼻。母亲每每看到我那毫不在意的神情肯定又是一番激烈的批评。父亲从不会拿我和别人来比较,但也不敢劝阻母亲,完全一副“独善其身”的做派。
对于母亲的每次不厌其烦的唠叨,我一向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轻易不会和她顶撞。但也有那么几次特殊的情况,我不是太看重分数的学生,这也是母亲每次骂我的重点。但是我却特别重视自己努力付出的结果,那次数学没有考好,而我却在考试前就加班加点的复习,那段时间比别人用了更多的功,但是结果却仍然不能让人满意,当母亲又搬出谁谁谁数学考了多少分时,我彻底爆发了。
当时我就觉得脸上一片热,几乎吼着向母亲反抗:“整天这个好那个好的,你干脆去当他们的妈算了,我就不明白你整天管别人这么多干什么?如你所说我这不是那不是,你还不如不生我,自己的孩子都管不好,你哪来的这么多闲心来管别人家的孩子?”母亲愣住了,眼睛好像一瞬间泛起了泪光,我看见她的嘴角动了动,然而终究什么都没有说,就离开了。
直至今天,除了那天的言辞过于激烈外,我依然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错,对于这个在我耳边反反复复被提起的“别人家的孩子”,我始终充满了厌恶。或许“别人家的孩子”在母亲心里扎根太深,即使如我那天冲母亲一番咆哮,她依然会下意识地从嘴里把“你看人家谁谁谁”给带出来。
写这篇文只是想告诉所有的父母,你的孩子已经足够好,真的。你以为提起“别人家的孩子”对他(她)来说是种激励,其实只是在慢慢磨损他们的自信,增加他们的心理压力,成为他们一生的拖累。